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小说阅读 课时达标46 综合探究(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936824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小说阅读 课时达标46 综合探究(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小说阅读 课时达标46 综合探究(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小说阅读 课时达标46 综合探究(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小说阅读 课时达标46 综合探究(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小说阅读 课时达标46 综合探究(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小说阅读 课时达标46 综合探究(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小说阅读 课时达标46 综合探究(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探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没文化俄安德烈马卡罗夫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

2、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

3、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

4、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

5、“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科利亚的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

6、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B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但也是线索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利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

7、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没文化”。解析小说中的“姑妈”不是线索人物。2科利亚和他妻子“没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答:_解析作答本题,需从文中找出对科利亚和他妻子的相关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如他妻子的调侃“没有带图的”,他“使劲儿回忆了半天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等。答案从妻子调侃“没有带图的”可知,科利亚平时可能只看一些图画书或书中的插图。科利亚拿着诗集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以前上学时学过的一些零碎的片段。他家中添了很多家具,却

8、没有地方放一个书柜。他们最终把书卖掉了。3.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答:_解析通读全文,结合标题“没文化”可知,文章是在讽刺或批判“不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关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可以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联系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希望和建议等。答案 小说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是浮躁的,他们静不下心来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轻视读书。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

9、的人,就要做有文化的人,就应该爱惜书籍,静下心来多读书。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信誉之花尚书华城市不大,不足百万人口。小区亦小,只有十几栋楼房。罕见的是在西北角,紧挨供热站的地方,有两间简易平房,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这就有点新鲜了。若说四五十年前城市里买豆制品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可如今,寻寻常常一块豆腐,让人家排队等着买,这豆腐得好成啥样?别说,还真就有人把这个豆腐坊比喻成了一朵花信誉之花。老住户都记得,十九年前,这个小区刚刚建好,就有一对年轻夫妇背着行李拎着提包住了进来,租用了供热站废弃的一个材料仓库,月租一百五十元

10、。偶然一天,小区里出现了一位腰扎围裙、胳膊上戴着套袖,衣着得体、落落大方的年轻媳妇,脚蹬三轮车,在小区里响亮地吆喝着卖豆腐!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闲聚在楼头的大叔大妈富有生活经验且眼睛最尖,一眼就看出她卖的豆腐跟市面上的不同。那豆腐实而不老、嫩而不烂,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油脂,说明制作加工时,大豆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凝缩在豆腐里,让人看见就有想尝一口的欲望。于是,你买一块,他买一块,各自拿回家“火力侦察”去了。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豆腐本真的味道。豆腐好,卖豆腐的人亦好。爽快,嘴甜,大叔大妈、大哥大姐,凡是买豆腐的人,个个被她叫得心里甜滋滋的。没用多久,人和豆腐在小区都赢得

11、了好声誉。有热心善良的大妈给她出主意:“闺女,你的豆腐这么好,不放添加剂,不揭豆腐皮,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豆腐卖一个价钱,太亏啊!得涨涨价,哪怕一块豆腐涨两毛钱。别人卖一元钱一块,你卖一元二角,优质优价,公平合理。”她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大妈。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您想啊,我这豆腐才卖不到仨月,小区这么多人家,没尝过我家豆腐的多得是,若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贵,谁还肯买我家的。我慢慢来,不但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家豆腐好吃,还得让他们知道我家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她家的豆腐可以出来卖,而豆浆只在豆腐坊卖。这样一来,想喝豆浆的人只有到豆腐坊来买,顺便也就把她家制作

12、豆腐的过程看了一遍。两口子要的就是这个参观率。去过豆腐坊的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干净、卫生、传统工艺、货真价实。陡然一天,豆腐涨价了。一块从一元钱涨到一元二角,一袋豆浆从五角钱涨到六角。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不断增加,连小区外的人也来买。豆腐坊火了。周围小区的居民少有不知晓的。夫妻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学,住上了小区的取暖楼。伴随着生活变化的还有涨价的豆腐。别人卖一元五角一块时,他家卖一元八角;别人卖二元一块时,他们家卖二元五角比别人卖得稍贵一些。可大家都买账,依旧顾客盈门,供不应求。有人向夫妻俩建议:豆腐、豆浆在小区内外已经形成了品牌,可以

13、扩大一下加工规模,增加人手,多创造些利润。两个人听了都直摇头。女人说:“俺两口子不是不想把这豆腐坊做大,是觉得没那本事。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这豆腐、豆浆若想好吃,不但豆子得好,水得好,技术得好,最重要的是人心得好。人心若不好,只盯着赚钱,什么坑人的事都干得出来。”近二十年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男人的背略微有些驼了。女人的眼角生出浅浅的皱纹。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口的长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开头“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

14、运用倒叙的手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春风”作喻,形象地刻画了女摊主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C卖豆腐的夫妻一干就是近二十年,男人的背“驼了”,女人的眼角也有了“皱纹”,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夫妻俩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D本文用普通市民的视角去观察生活,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小商贩作为写作对象,故事平常却蕴含着美好,“变”和“不变”的对比彰显了人物品质。解析“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错,从文中来看,这一处细节描写主要表现的是夫妻两人做生意很久了,但依然秉持初心,表达的是对他们的赞美。5小区中的热心人和卖豆腐的夫妻

15、的两次对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要求分析两次对话的作用,首先要概括出两次对话的内容,分析其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然后将两处对话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作用。第一次对话中,小区大妈建议夫妻俩涨价,他们拒绝了,原因是“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贵,谁还肯买我家的豆腐”,这说明夫妻俩有商业头脑。第二次对话中,小区的人建议夫妻俩扩大加工规模,他们也拒绝了,理由是“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豆腐、豆浆若想好吃最重要的是人心得好”,这说明夫妻俩讲诚信、重信誉。两次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的形象,有助于表达小说主旨。答案第一次对话是关于豆腐涨价的问题,从女摊主的回答上可以看出夫妻俩不涨价是为了让自己的豆腐更有知名度,说明他们具有商业头脑。第二次对话是关于扩大生产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是不愿扩大豆腐坊,要保证豆腐的质量,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