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936405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论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论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论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论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山 大 学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题 目: 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 专 业: 行政管理学学生姓名: 许炯准考证号: 7指导教师: 耿文霞2011 年 3 月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论文摘要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面对当前城市中企业失业人员增加的形势,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减震器、安全网,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失业状况及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关键词 社会保障 城市失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初、

2、60年代初期和末期、70年代末,我国都曾面临过|相当严重的就业压力。90年代中后期至今,我国的就业形势再次收紧。其中国有企业职工比较集中的“下岗”问题,由于通货紧缩及市场商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问题等构成了这个时期失业的新特征。对失业问题要辨证地来看。失业率上升,这不是一件好事,但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企业改革深化、劳动关系理顺、城乡统筹就业以及失业从隐性走向显性,都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良性的作用,应该说又是一件好事。缓解失业问题,根本上是要靠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一、我国城镇失业人口激增的原因为什么我国城镇失业人口激增?对大量失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是处理失业危机

3、的关键。这要从人口学、结构变动、市场转轨和工业化技术路线四个背景来分析:(一)、我国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上升时期,形成持久的巨大的就业压力。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或经济活动人口增长率超过总人口增长率;总人口就业率大幅度上升,大大超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妇女就业参与率过高,大大超过经济发展阶段。中国属于典型的高就业模式,人为增加了就业竞争和就业压力,因此,出现大量下岗人员是正常的现象,它反映了中国正在从高就业模式向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正常就业模式转变。(二)、我国正处在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下岗职工激增,是属于持续性、长期性的结构性失业。表现为原有吸纳新增就业主渠道的农业部门,

4、在90年代大量排斥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呈加速过程,农业占就业人口比重迅速下降,农村新增劳动力和脱离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流动,对非农产业部门和城镇形成就业压力与竞争;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第三产业成为吸收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我国制造业已由“短缺经济”向“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类型转变,正在经历极其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使不少传统工业企业关、停、并、转、破,促使下岗职工急剧增加;技术进步所摧毁的旧的工作岗位,大大低于它所创造的新的工作岗位。结构变动较快和技术变革显著时期,正是失业高峰期。(三)、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国有经济占总就业人口比重迅速下降,而非国有经济还无

5、法吸纳全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必然出现真实失业率上升阶段。越南从1989年对国有企业改革,已削减了1/3国企职工,但中国国企改革搞了20年,却有增无减,国有经济单位(包括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和政府社会团体)职工占城镇总就业人数过高。因此,应充分利用下岗职工大幅度增加机会,逐步的、永久性的把这部分人员转移到非国有经济中去。 (四)、我国经济增长正经历迅速的“资本深化”过程,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资本密集程度迅速增高,不仅不吸收新增劳动力,还要不断排斥大量富余人员。“八五”期间,我国出现前所未有的高经济增长和高投资增长,但没有带动相应的、较高的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弹性系数达到历史最低点。反过来,经济高增

6、长,主要依赖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增长贡献越来越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与中国基本国情相悖,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这一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最优先的目标和任务,它与国有企业改革,实行股份制的经济改革的最优先目标和任务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我国就业战略的基本思路众所周知,中国最丰富的资源是劳动力资源,最稀缺的是资本资源,这构成了中国社会内部一对最丰富资源和最稀缺资源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比较优势人力资源,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是中国实现长期性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我国就业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

7、资源,促进就业人口适度增长和就业结构迅速变动,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其基本思路是:(一)、使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高资本投入成为持续性创造就业的过程。在保持目前较高经济增长和资本投入增长的前提下,有效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幅度提高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和劳动力和人力资本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产业,选择“节省资本、多用劳动”的工业化技术路线,有选择的发展资本密集、资源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要能够有效的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就业机会。(三)、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保持基本群众的基本利益,实行中国的“新政”政策。改革的成本和代价,例如失业不应由失业者和下岗职工来承担,

8、应由政府、改革受益者和富人来承担。我们不仅要创造一个竞争的市场经济,而且要建立一个温暖、关怀的公平社会。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和呼唤中国的“新政”。其目的是建立两个基础设施:一是物质基础设施,即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学校、医院、道路、桥梁、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环境保护、市容清洁、垃圾处理等公共工程,优先安排下岗职工重新上岗或临时上岗;二是社会基础设施,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个人住宅的贷款购买制度、工伤保险制度、人寿保险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通过这些制度建设为失业者与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形成良好的社会安全网,从而实现保持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四)、促进劳

9、动力要素流动,通过市场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通过就业结构的变动,既促进经济增长,又促进就业增长。积极鼓励各类劳动力,从国有经济向非国有经济流动,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向高劳动生产率部门流动,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在很多地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那么,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之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减震器”、“安全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

10、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缓解失业、促进就业的出路。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转向农民。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这既说明我国的就业结构明显落后,也说明我国城镇还有较大的发展和就业空间。因此,逐步把就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民有序流动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上来,有利于促使就此结构合理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失业的关系(一)、社会保障制度 1883年,德国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根据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司的定义,社会保障是指社会采取一系列保护性措施

11、,以帮助人们渡过由于失业、年老、疾病、生育、工伤而造成工资或收入损失的难关。而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的社会安全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人们在生活中将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和更大的不确定性。社会保障制度正是规避和分散这些风险,以保证人们在面对意想不到的灾难和不可避免困难时能有基本生活的权利和条件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社会保障起到安定社会、促进经济增长、减少收入差距、增进人们生活福利的目的和作用。 (二)、我国

12、城市失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体现出两大特点: 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单位,收入差距明显加大。城镇贫困人口增加,截至2003年10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数为2148.5万人,共899.3万户,如按全国城镇人口4.8亿计算,则为4.48%,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或其他原因,在经济要参中披露的我国城镇贫困人口规模约在3100万,约占6.48%,这可能还是保守数字。 与此同时,工作岗位将在目前及未来的一段时间中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据统计,2003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同年,全国城镇需要重新就业的国有企业、

13、城市集体下岗职工总数约有1050万人。除了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外,以往被称为“金饭碗”的几个垄断行业也开始大规模的裁员。据报道,中国石化集团2002年裁员2万,作为2005年前裁员10万的一部分;银行业也出现大量裁员,国有商业银行中,继中国银行关闭141家分行,裁员5200人后,央行计划关闭88家分行,裁员5000人,工行计划裁员3万。 针对这种状况,自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两个确保”的措施,一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在国有企业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心,由再就业中心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所需资金按照三三制,由政府财政、社会、企业三方面共同筹

14、集(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二是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与此相适应,社会保障系统中对城镇社会弱势群体设计了“三条保障线”即企业下岗职工领取三年基本生活费,三年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两年期满仍未就业的,可申请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三)、城市失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失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还存在着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1、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收入分配中制度内差距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制度外各种渠道的收入来源较为复杂,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收入,因此有关部门对个人收入的情况难以准确及时地把握,使目前的最

15、低生活保障工作陷入了一个怪圈,有一部分人应该受保而由于种种原因保不上,没有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另一部分参加了自谋职业的人,平时生活条件相当不错,远远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但是仍然递交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而享受低保,没有完善的收入信息系统来提供准确的收入状况,使得保障对象的确认工作非常困难。 2、三条保障线给社会、企业带来重负。大批的企业职工下岗,加上有许多不景气的企业实行内部退休或提前退休的举措,从微观上看,暂时解决了企业冗员问题,精简了机构,节约了资金,但从长远来看,这一部分人大都年龄在45岁以下,工作经验也相当丰富,应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正是为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时候,但是让他们走下工作岗位,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反而要社会、企业担负他们的基本生活费用,增加了企业和社会的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一部分人在就业问题上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不是积极寻找出路,而是采取了消极等待安置的态度,给再就业工作带来了难度。 3、社会保障范围较窄,无法顾及全部。我国地域宽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差距较大,二元经济的特点明显,社会保障制度也体现出不平衡性。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可以获得较为全面充分的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一部分有条件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也能为职工提供某些方面的社会保险,但是大部分民营企业及流动到城市中的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