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935041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刘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区别于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披上了宗教外衣,即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且贯穿始终。宗教之争不仅反映在革命前的反封建启蒙运动中,而且还是革命的直接导火索,对革命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连“光荣革命”也不得不在维护宗教信仰的名义下发动。这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特点的全部内涵。一、清教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实质 与法国相似,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也曾出现过一场颇为壮观的反封建启蒙运动。所不同的是,法国资产阶级用理性进行启蒙,而英国资产阶级则利用宗教反对宗教,即利用加尔文教反对国教,掀起了一场清教运动。

2、 首先,这是由国教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中的作用决定的。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声浪中,亨利八世为了加强专制王权,结束中世纪以来国王甸甸于教皇脚下的窘态,于1533年借教皇不批准其离婚案,下令英国教会禁止向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又通过“至尊法案”,使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同时规定,凡是与国王法令相抵触的教规条文一律废除。改革后的宗教称为“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除了教会的最高首脑由教皇转为国王外,天主教的教义、主教制及宗教仪式基本上都保留了下来。改革后的国教大肆宜扬“君权神授”论,倡导偶像崇拜,为专制王权涂脂抹粉。由国王任命的主教制,其实质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封建等级

3、制度的进一步确认。国教僧侣不仅控制人们的灵魂。而且主宰着人们的政治生活。大主教们多是政府的要员,其管辖的教会组织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他们控制的宗教裁判所,审讯一切有反封建言行的人,教规即法规.为了神化专制王权,国王的一切法令均由神坛向全国发布.任何违抗国王法令的行为,将被视为对上帝的冒犯,其罪责是不可饶恕的。因此,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基本意义在于国家政治而不在于宗教教义方面.”改革后的国教成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御用工具,这就是资产阶级首先将革命的矛头对准它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因为加尔文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兴起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加尔文教,强调“

4、宿命论”,主张因信得救和教会民主.加尔文认为,上帝是万事万物的支配者,上帝在其创世之初就将世人分为“选民”与“弃民”。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赐恩.”作为回报,人们应利用世间的一切机会获取物质利益,否则就是对上帝事业的漠不关心。而且,“财富本身决不象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袭读神明。”这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渴望发财和对金钱势力的崇拜。对于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作用,加尔文更是嗤之以鼻。他指出,人们与上帝的联系无须经过教皇和神职人员,只须通过圣经便可与上帝直接相通,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圣

5、经。再有,上帝面前人人有罪,因而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道德上的裁判并不偏祖任何人,它的判决即使对地位最高的人也同样适用.因此,教会的权利应属于教会全体成员,任何人不得享有特权,教会由民主选举出来的长老和牧师共同管理.废除偶像崇拜和繁锁豪华的仪式,建立廉洁教会.这正是资产阶级所希冀的自由、平等和民主.因此,恩格斯说,“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英国资产阶级利用加尔文教反封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最后,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反封宣传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英国,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仍是个

6、农业国。人口中的75%居住在农村,他们分散、闭塞、落后,即使那些手工工场的工人,也多半是一脚踏在地里,一脚踏在工场里二经济的发展还未达到打破宗教迷信的程度,人们关心的只是,死后能否升入天堂。“因此,当时任何的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群众的感情唯一是由宗教食粮来滋养的;所以,为了引起暴风雨般的运动,就必须使这些群众的自身利益穿上宗教的外衣。”如果不以“真正”信仰的名义论证资本主义关系的“神圣性”,就不可能发动人民为争取资产阶级的胜利而斗争。 正是上述原因所致,从16世纪中后期起,英国资产阶级开始了一场用加尔文教反对国教的清教运动。加尔文教传入英国后不久,因教会组织间题分裂为长

7、老派和独立派,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反封建上的一致性.他们要求政府严格按照加尔文教的模式进行更彻底的宗教改革,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成分,取消主教制,建立廉价教会。据此,加尔文教在英国被称为清教,其信徒被称为清教徒.清教徒中的激进分子并不满足于对国教的抨击,很快便把矛头转向了专制王权本身。约翰波奈特、埃德蒙斯宾塞和乔治布堪南等人,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和道德裁判不偏祖任何人为依据,引伸出:王权不是由神建立的,而是由人建立的,人民为了自己的福利,在国内建立托付给国王的最高权力。因此,王权并不是绝对至上的,国王从一开始就受到人民与国王这个最高权力体现者之问所缔结的契约所限制。如果国王忘掉契约,并成为暴君时,臣

8、民有权推翻他的统治,恢复失去的权利。这无疑是资产阶级“社会契约”学说的萌芽,为革命中后期的资产阶级世俗政治理论奠定了基础。 对于清教运动的政治影响,统治阶级十分清楚。“如果这些可爱的人得到鼓励和容忍的话,那他们就会成名,就会把所有的贵族推翻。”詹姆士一世对这一运动的反封建性质认识得更为深刻,他说:“宗教改革是件坏事,因为它宜扬平等,而平等则是秩序和秩序的奠基者统一的大敌e“他们(清教徒)和我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宗教信仰,而在于他们那种有害的政治主张和平等要求;要知道,他们总是不满意现存的政府,并且认为,无论是谁,都不能凌驾于他们的教派之上,因为这种情况无论是在一个治理得多么好的国家,也会使他

9、们的教派令人难以容忍。”对于国教与专制王权的关系,詹姆士一世则更为明了,“没有主教,就没有国王”。因此,清教运动从表面上看是一场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成分,取消主教制、建立廉洁教会的教派斗争,然而,深藏于清教运动之中的政治意义却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借宗教改革之口,行反封建之实。所以,清教运动兴起后不久就遭到了政府的镇压,许多清教徒被迫逃离家园。到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迫害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那些利用讲师职位进行传教的清教徒更是严加防范,残酷镇压。不仅如此,查理一世还想把这种迫害扩大到苏格兰,不料引发了革命,最后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二、革命的爆发及革命进程中的宗教因素 1625年,年迈的詹姆士一世

10、去世,25岁的查理一世登上了王位。他和他父亲一样,相信王权是无限的,而且是神授的,在位期间极力加强专制王权。对于资产阶级反对派的攻击,他则报之以解散议会,最后索性实行无议会统治。在无议会统治时期,查理一世更是肆意妄为,竟然违犯惯例私自向全国征税,对抗税者则处于高倍罚金和监禁.同时于1633年任命威廉劳德为英国国教坎特伯雷大主教,开始了对清教徒的疯狂迫害。成立于亨利八世主要用于惩办叛乱封建主的星室法庭及成立于伊利莎白女王时期主要用于惩办天主教徒的高等法庭,此时都成了迫害清教徒的特别法庭。这两个法庭对那些进行反国教宜传的清教徒加以逮捕、拷打、罚款、施以种种野蛮致残的刑罚。如平等派的领袖约翰李尔本,

11、曾于1638年,因散布为国王所查禁的独立派书籍,被判罚50。英镑和当众鞭打,并在耻辱柱上被绑了一天之后,投入监狱。与时同时,劳德大主教在国内大搞偶像崇拜,举行豪华奢侈的礼拜,并命教士在布道时,要把“无条件地服从国王”做为主要内容,其讲稿由大主教办公室专门草拟,统一发放。对此,查理一世十分赞赏,就连教皇都提议授予劳德以红衣大主教的称号,以使英国国教回到天主教的怀抱。此外,查理一世还提拔非加尔文教的阿米尼亚教士,在宫中热情款待国外的天主教贵族及其代理人。这一切不能不令人担心英国正在背离新教主流。而三十年战争更加剧了人们对国际天主教势力勃兴的恐俱。对于查理一世的天主教趋向,资产阶级反对派早在1629

12、年就发出警告,“谁要是革新宗教,谁就是国家的死敌。”然而,查理一世根本不予理睬,并于1637年命苏格兰长老会在祈祷时必须采用英国国教的祈祷文,这极大地伤害了苏格兰人民的宗教情感。1638年大多数苏格兰人在贵族的领导下,签署了民族圣约,他们声明准备发动一场完全是出于自卫的全国性抵抗运动,保卫他们真正的宗教及国王的权威。1639年2月苏格兰起义军越过了边境。这时,查理一世才真正着了慌。164。年春,为解决军费,查理一世被迫召开已停止达十一年之久的议会。愤恨多时的资产阶级反对派,不顾国王的严加禁止,对国王的专制统治及宗教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国王一气之下解散了这届议会。但这无济于军费的解决,无奈只得于

13、年底重新召开议会,这就是著名的“长期议会”.长期议会的召开拉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长期议会的召开,为资产阶级反对派提供了一个抨击国教和专制王权的舞台。他们要求处死斯特拉夫伯爵和劳德大主教,进行更彻底的宗教改革。纳撤尼尔法因斯在议会讲坛上公开指出,为主教们所把持的教会管理意味着“一个人控制一切,在各教区,又由其代理人操纵一切”。洛克布鲁克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主教不能代表教会,因为他们并不是全体教士和信徒们选出来的。教士议会也不能代表教会,因为“这些宗教会议的代表只能经教士的选择而产生的,却没有通过人民,所以这些人不能代表整个教会。r而且,早期的基督教教义承认世上的人都是上帝的子孙,上帝面

14、前人人平等,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教会的权力最初来自人民,教会的牧师和其他长老都应由人民选出。针对教规即法规的说法,迪林指出,“任何教会法令都不能对非教士人员有所限制,除非我们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除非我们可以选择制订法令的教士,除非我们在法律制订出来之后,我们已同意去遵守他们.”而“对于根本不曾为他自己所同意,也不曾为其他人所同竟的统抬基督徒并非一定要服从它。”资产阶级通过对主教制的抨击,达到了否定“君权神授气君主专制及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还借阐述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民主思想,为其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起到了号召人民起来反封建的积极作用。 查理一世本指望议

15、会帮助他摆脱苏格兰危机,不曾想却引火烧身。不仅其政策遭到猛烈抨击,而且连宠臣也遭到指控,甚至还不得不在处决书上签字。于是他决定用武力来恢复他的权威和君权。1642年8月他在诺丁汉城堡升起军旗,对议会宣战。经过两次内战,议会取得了胜利,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对于双方胜败的原因,过去多从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进行分析,但却忽视了宗教因素对革命进程的影响。 进入1i世纪,特别是30年代以后,一直流传着天主教徒将阴谋推翻新教国家,对新教徒进行大屠杀的传闻。长期议会召开后,资产阶级反对派就指控斯特拉夫伯爵在爱尔兰招募军队,计划借爱尔兰的天主教军队颠覆英格兰新教在教会和国家领域中的地位。而爱尔兰起义使查理一世陷于这种传闻的不利境地.1641年10月,爱尔兰因担心国王在与议会的斗争中失败而殃及天主教徒,发动了起义。议会坚信,爱尔兰“叛乱”是罗马夭主教徒千的事情,同时也是那些“万恶的国王谋士们”搞的阴谋。内战爆发后,查理一世为了对付议会军曾于1643年的1645年两次同意与爱尔兰天主教同盟“休战”。这使人们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