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本改错本的使用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931132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累本改错本的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积累本改错本的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积累本改错本的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积累本改错本的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积累本改错本的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累本改错本的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累本改错本的使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累本、错题本的使用,一、一些声音,1、积累本、改错本没有多少用,2、错题整理了很多本,成绩却没有多大提高,3、不知道如何使用积累本、错题本,4、高三还需要积累本、错题本吗?,二、积累本及其作用,积累本主要目标正是指对知识、规律及其衍生结论和应用情境的总结提炼,是对课本知识的有益补充,是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网络化,是知识和具体情境联系的桥梁,是节省审题解题时间、建立合适模型、选择正确方法的具体指针和根本依据。,知识点与规律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只有放到具体情境中才会变得鲜活有生命,而作为知识规律载体的情景或呈现方式又是灵活多变的;考试也不仅考查知识的识记和了解,更主要的是考查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2、和在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应用。因此,一些具体情境或衍生的次级结论,相对单纯的课本知识更有实用价值,而这些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消化。,积累本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物理学科为例),1、有用的二级结论: 如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公式、中间位置速度公式;连续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差恒定;追击相遇问题的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三力汇交原理;大电阻用内接,阻值偏大,而小电阻用外接,阻值偏小;内外电阻相同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等,2、典型的情境或模型。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规律;轻绳、轻杆、轻弹簧、滑轮等模型;常见的机械能守恒模型;瞬时问题中的绳和弹簧模型;弹簧振子、单摆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等。,3

3、、公式、规律的适用条件和常见应用方向。 如:牛顿第二定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效应,往往应用于瞬时问题、动态分析问题、超重失重问题、连接体问题、临界极值问题及各种运动的动力学分析等,4、典型题型和解题方法。 如:追击相遇问题中,对相遇次数的判断可以用物理分析法、判别式法、图象法等;对物体间距的极值问题,可以用物理分析法、二次函数求极值等。,临界、极值问题: 临界条件:分离条件 垂直接触面方向分离:加速度相同且二者间弹力为0 沿接触面方向相对滑动:加速度相同且二者间摩擦力达最大静摩擦力 极值问题常见解法:物理分析法、二次函数法、图象法、三角函数法、均值不等式、“对钩函数”等,5、总结归纳知识规律间的

4、联系,形成网络。,如果能够通过积累,整合学过的知识规律,建立起完整、清晰而庞大的数据库,审题解题过程中就可以从知识点、具体模型、题型、相应的规律和方法等角度对题目信息进行分析筛选,逐步缩小搜索范围,直至建立一个明确而唯一的指针,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节省时间,提高正确率。很多同学总觉得思路混乱或时间不够,都是这方面做的不够精细全面的原因。,三、错题集及其作用,1、我们为什么需要改错本?,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信息量是庞大的,其中很多有比较抽象,认识和理解过程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和漏洞,需要不断纠正,不断补充、深化和完善对知识的理解。 有的学科,知识点琐碎,信息量大,有的学科有许多原理、规律,也有不

5、少的特例。而这些特例往往是考试时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一不小心,就会失误。建立一本错题本,对特殊的知识点加以防范,是免入“陷阱”的好方法。,分析改正错题也会让我们将努力方向直接指向自身不足,也为改进指明方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逐步减少错误,进而不犯错,逐步减少疑惑,提高成绩。 平时练习和考试前,阅读分析改错本可以直面薄弱环节,减少对已掌握知识的重复复习,使复习备考工作更有针对性。 很多时候,长期的统计数据比主观判断更有说服力,通过对错题的分析梳理、横向对比,更能发现自己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更科学地指导我们努力的方向。,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

6、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有学者曾对考入北大、清华的学子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学习上都拥有一些共性东西,诸如:有一个错题本,有一个好题本,新课下来一定先预习,先复习后做作业,做作业要计时,等等。,有位哲人说:“失败的味道挺苦,但其间包含的道理是甜的。”可见,经营“失败”就是一种“高明”。,2、一本好的错题集应包含的内容,题目具体信息(包括文字、图象等,要准确无误) 错误的解析过程(和上一条可以一起粘贴,但必须要清晰,保证较长时间仍能看明白) 错误原因分析 正确的解析过程 方法总结或自我建议(包括此类题目涉及的模型、题型和解题关键、常见陷阱和应注意的细节等),还可以更进

7、一步:本题有没有其他解法,或及时补充相似类型的错题等,常见的“错题集”有三种类型: 一是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 二是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的章节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 三是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3、错题集的类型,新型的“错题集”活页型错题集,其整理步骤为:,1.分类整理。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数学思想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

8、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2.记录方法。老师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章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这种记述方法开始时可能觉得较困难或写不出,不必强行要求自己,初始阶段可先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小结即可,总结得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思维的种种章碍(即错误原因)。,3.必要的补充。对“错题集”中的错题,不一定说订正得非常完美了,就证明你这一知识的漏洞就已经弥补好了。对于每一个错题,还必须要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

9、的题型,并作出解答。如果没有困难,说明这一知识点,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因为在下一次测试中,在这一问题上,你可能还要犯同样的错误。,4.错题改编。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解题经验丰富的同学可能做起来比较顺利。因为每道试题都是老师编出来的,既然老师能编,我们作为学生的,当然要能学会如何去改,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的方法。 5.活页装订。将“错题集”按自己的风格,编号页码,进行装订,由于每页不固定,故每次查阅时还可及时更换或补充。在整理错题集时,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为完成差事而高花架子,整理时不要在乎时间的多少,对于相关错误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虽然

10、工作繁杂,但其作用决不仅仅是明白了一道错题是怎样求解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集”,你将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将来的学习中会犯错误,真正做到“吃一长一智”。,不同学习阶段,积累本、错题本应具备不同的特点,高一:“订正型” 点对点 深化知识细节 提炼具体情境、方法 高二:“归纳、迁移型” 电磁学同力学体系整合 同类模型、题型归类、迁移 高三:“综合提升型” 研究知识点考点综合方式 钻研典型综合情境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注意通性通法的归纳提升,四、积累本、错题集建立和使用中的误区,关于积累本: 1、只关注对知识、规律的总结,对模型、题型、方法的提炼不够重视 2、只关注个别知识点的总结,对知识间的联

11、系提炼不够,不能形成清晰的网络 3、对理科科目的知识规律总结只停留在表面,缺乏足够的重复记忆,头脑中没有清晰的印象 4、总结提炼太随意,流于形式,没有科学条理的规划,甚至照搬老师板书,没有经过自我的加工,印象太浅 5、不能经常翻看,以致遗忘,使积累本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关于错题集: 1、不能经常翻看,以致于只写在了纸上,头脑中没有深刻印象,再次遇到同样问题,照样犯同样错误,常改常错。 2、只抄上答案,忽视对错误过程及原因的分析 3、认识不到位,为完作业而改错 4、错题的选择和改错过于随意,缺乏典型性、针对性、条理性,甚至改在本上的答案仍是错误的,过后再看,指向性较查,利用价值不高 5、改错只停留

12、在表面,甚至直接照抄老师的讲解,不能用自己语言表述或通过自己努力重新解答,更不能上升到方法层面,从而自认为已明白,其实,仍不能真正理解,改错成为无效的时间浪费 6、改错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灵活多样的归类、多角度的分析,使改错的针对性和对复习备考的参考意义大打折扣,五、如何有效使用积累本和错题集,1、真正理解积累本、错题集的作用,注重实用,有目的地整理才会更有针对性、更有参考价值 2、可设计多种类型的积累本和错题集,比如有专用的知识网络体系总结本,常见模型题型和解法总结本,按知识模块或按错误类型分类整理的错题集等 3、科学合理规划,有效整合现有信息和资源,尽量避免重复工作,节省时间。比如:精选典

13、型题目,深入挖掘,多角度拓展,争取尽量少题目提炼一类或一系列规律方法;重新拆解和装订原有积累本或错题集,也可以建立目录,表明页码,或直接剪切粘贴,从而使积累本或错题集指向性更明确,有利于多次翻看的快捷方便;也可以同学之间加强交流合作,互相参考积累本或错题集,互相诊断、评价,取长补短,使工作更完善,或者几人分工合作,各自承担一部分总结、改错工作,减少单人工作量等,4、关注知识规律总结的同时,更加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更加关注相关知识的考查角度、常见题型和解决方法。 5、多翻看积累本和错题集,防止遗忘,提高利用效率,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每次翻看,都要能发现新问题或残存未

14、解决的我问题,每次翻看都应该成为一个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可以经常性重做曾经错题或加强对类似的变形、变式题训练,确保不会常改常错,并根据重做效果进行适当删减,将已经基本不再出错的题目划去,逐步减少问题和疑惑的数目,提高学习水平;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知识体系在头脑中的印象,如提纲式复述、回忆式复述、框式图总结、知识树总结等,6、当某块知识问题比较集中或经常出错时,再深入分析原因、加强知识理解的同时,可以采取大面积大批量集中强化训练的方法,通过足够次数的重复,将正确的认识在头脑中固化下来,只有当正确的认识取代错误认识成为脑中最深刻的印象时,才能在审题解题的过程中不习惯性地回到错误思路上,这应该是改错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改错效果的最终落脚点。,谢谢大家!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