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机制及栽培技术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5931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毒马铃薯机制及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脱毒马铃薯机制及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脱毒马铃薯机制及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毒马铃薯机制及栽培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脱毒马铃薯机制及栽培技术 一、马铃薯的脱毒机理及增产原因马铃薯营养丰富,生育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大,全国各地均种植,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经济作物。但在生产上,马铃薯易感染多种病毒,如轻型花叶病毒、条斑花叶病毒、皱缩花叶病毒、卷叶病毒等,病毒侵入马铃薯植株后,即参与马铃薯的新陈代谢,利用马铃薯的营养复制增殖病毒,并通过马铃薯块茎逐代积累,使马铃薯植株矮化,茎秆细弱,叶片失绿、卷曲或皱缩,薯块变小或畸形而减产 30重病田可减产 80%,个别地块甚至绝产。目前尚没有任何药剂能不伤害马铃薯只杀死其植株体内的病毒,唯一的方法是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除病毒,获得脱毒植株和种薯。茎尖组织

2、细胞分裂速度快,远远超过病毒增殖,这种速度之差形成了茎尖的无病毒区。同时茎尖细胞代谢旺盛,在对合成核酸分子的前体竞争方面占优势,病毒难以获得复制自己的原料。另外茎尖分生组织内或培养基内某些成份能抑制病毒增殖。所以利用茎尖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由脱毒苗快速繁殖可获得脱毒种薯。马铃薯脱毒后,恢复了正常的代谢活动,充分发挥了原有的增产潜力,比未脱毒增产 50%左右,高的可成倍增产。表现为出苗早 2,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浓绿,光合效率高,单株结薯数增加 50单薯重增加 50%,根系发达,吸收矿质营养的能力强,抗高温、干旱的能力较强。马铃薯品种经脱毒后,产量大幅度提高,品质也有所改善,但品种对病毒的抗性并

3、未增加。因此脱毒对防治病毒病害来说,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在马铃薯生产和繁种过程,如不注意防止病毒的再度感染,产量则会逐年递减。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脱毒品种连续种植两年四季,仍能保持较高产量,但第五季病毒在植株体内积累达到较高浓度,植株表现明显的退化症状,几乎与脱毒前相近。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上一是要注意以 2 年为一周期更换新的脱毒种苗,二是要采取轮作换茬、土壤消毒等多种方式,减少病毒在植株内的积累,减缓脱毒品种的退化进程。二、高产栽培技术与普通马铃薯相比,脱毒品种的唯一本质区别是其体内病毒少,病毒病害发生轻或不发生,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所以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脱毒品种与普通品种基本相同。但其生长势

4、强,要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在生产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地选茬。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沙壤土或壤土,且地势较高,能旱浇涝排,三年内未种植过马铃薯的地块种植马铃薯。忌连作及前茬种植茄科作物的地块,以免传播病害。马铃薯与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2、种薯切块、浸种、催芽。切块能节约薯种,降低成本。浸种、催芽可促使马铃薯出苗整齐,延长生育期。播种前 20 天将脱毒种薯切块。切块前用浓度 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刀具,然后将薯块纵切破开顶部,使切块尽量带有顶芽,以充分发挥顶芽生长势强的优势,每切块约 250 克(半两左右)。切块后用膨大素 10 毫升兑水 30 千克处理或用浓度为 克/千克的赤霉素药液浸种 10分钟,捞出晾干。待切块的刀口愈合后,将其放于 15暗条件下催芽,当芽长 米时,将切块置于见光处练芽,以免播种时伤芽。3、适时播种,实现一播全苗。春马铃薯播种期以当地终霜期前 30为宜,确保在终霜后出齐苗。当 10 厘米地温达到 7播种适期,每迟播 5 天,减金锄头农业技术库产 10一般南方在 12 月至 2 月中旬,北方在 2 月底至 3 月底播种,覆膜栽培可提前 15播种。秋马铃薯南方在 8上旬,北方在 7 月中旬至 8月中旬播种。播种量每 克(春季较少,秋季稍多),播种深度6米,种植密度每 ,比普通马铃薯稍稀。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