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929652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电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电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电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电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济 源电动车综合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一三年六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预测与分析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第五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第七章 工程建设方案第八章 节能与环保第九章 项目工程管理与劳动保护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二章 招投标方案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分析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分析第十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基本信息1、项目名称:济源电动车综合产业园项目。2、投资商:新纪元帝国资本有限公司。3、发展商:

2、河南新纪元电动车业有限公司。4、法人代表:陈英耀。5、建设性质:新建。6、建设地址:项目建设地址为河南省济源市工业聚集区。该地区交通便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较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且周边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交通配套较完善,不存在压覆矿床和文物、影响防洪和排涝、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不利影响。1.1.2投资与发展企业概况1、投资商:新纪元帝国资本有限公司,由国际著名金融机构、财团和著名企业共同注资成立的,公司拥有美、港、澳、台的财源网路,总部位于首都-北京市朝阳区,公司主要投资于国内的桥梁、水利、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动车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及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目前

3、,在国内已投资建设了中西部最大的电动车产业园-通许豫沪电动车产业园及通许电动车交易市场等项目。2、发展商:河南新纪元电动车业有限公司(新设立)。公司战略目标:科学技术上既自主研发又联盟著名品牌企业;开发资金上依托本公司自筹和各企业股金及社会基金;土地资源上依托政府的优惠政策。在济源建设既有集聚效应又有规模效应的电动车综合产业园。立足济源,发展周边城市,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资本为基础,以电动车实业为龙头,打造电动车相关产业链,形成集聚和规模效应。引进著名品牌企业和高科技人才,生产优质产品,做好项目配套服务。全面推进济源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济源城市化、工业化及商贸和物流的进程,使济源

4、在城市建设、工业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1.1.3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生产优质产品。达到年产和销量均在500万辆以上水平。1、基建工程项目拟用土地面积5000亩以上,容积率大于1,总建筑面积大于41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一园三区五中心,即电动车综合产业园;配件生产区、整车装配区、生活居住区。产品研发中心、展示与交易中心、行政办公中心、物流中心、商务中心。2、设备工程项目需购置电动车零部件生产线、电动车总装生产线、科研设备及一系列配套设备。3、园区配套工程项目配套工程包括道路及场地硬化、绿化工程、供配电、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等配套设施工程。1.1.4项目建

5、设实施进度计划为了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建设进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搞好安全施工,项目建设分二期,第一期2000亩左右,建设周期为18个月左右。第二期3000亩左右,建设周期为18个月左右。1.1.5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估算项目一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亿元人民币,其中,工程建设费26.5亿元人民币,生产设施设备费23.5亿元人民币。项目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0亿人民币,其中,工程建设费52.8亿元人民币,生产设施设备费27.2亿元人民币。根据正常生产年测算,需用流动资金铺底数为100亿元。2、资金筹措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和通过多渠道融资方

6、式解决。1.2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3、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河南省高新区“十二五”规划;5、建筑节能管理规定;6、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2.2研究范围本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政策、规程和规范,对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市场预测及分析、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工艺技术方案、工程建设方案、环保及节能、项目工程管理与劳动保护、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招标投标方案、财务评价、社会效益等

7、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方案,供投资主体与审批部门作投资决策参考。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一、二期)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总投资亿元230合5000亩2年总成本亿元105.953变动成本亿元63.954固定成本 亿元425年销售收入亿元1566年销售税金亿元9.9337年销售利润亿元40.117正常生产年8年所得税亿元10.03正常生产年9年均税后利润亿元30.08710年未分配利润亿元011投资利润率%1312全部动态回收期年10.6含建设期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河南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8、一、园区发展基本情况(一)园区基本情况目前河南省共有各类工业园区375个,占地面积为4028.91平方公里。通过国家核准并公告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共29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个(包括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合计规划面积31.99平方公里;省级开发区25个(包括1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5个省级工业园区),合计规划面积200.46平方公里。截止2011年底,全省475个园区已入驻各类企业47302家,园区生产总值达到8953.02亿元,占全省33.7。其中3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生产总值达到1568.74亿元,占全省12

9、.56,有 29个开发区实现产值超百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418.75亿元,占全省8.9,有10个开发区超50亿元;财政收入80.71亿元,占全省4.5,有6个开发区超十亿元。2011年经济总量排前10位的省级以上开发区依次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漯河经济开发区、濮阳经济开发区、安阳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阳经济开发区、濮阳工业园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驻马店经济开发区、河南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园区已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三)园区自主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产业特色逐步形成,协作配套能力增强(五)园区节约资源和环境综合治理效果突出二、园

10、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二)园区尤其是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数量明显偏少(三)园区规模小,开放型经济发展缓慢(四)缺乏统一有效管理,职责不清,情况不明(五)土地制约,矛盾突出(六)科学规划滞后,产业布局不合理(七)部分园区投融资难度大(八)园区产业雷同,产业链短,结点少2.1.2电动车生产背景1、电动自行车产品已成为城市普通市民出行要求的新型交通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便捷、方便的出行成为人们的普遍需求,从电动自行车来看,车是电动自行车产品既有人力骑行功能,又省力便捷,特别适宜因城市规模扩大、出行距离较远或公交不发达地区普通百姓的交通要求。据英国的一项调查,不同

11、的行程距离,出行者选择交通方式的趋向也不同。行程1千米以内,76%的人选择步行,24%的人选择自行车;行程4千米距离,步行者为5%,骑车者为23%,其他72%选择乘车;行程6.5千米则几乎没有人步行上下班,骑车者减少为18%;如行程为12千米,骑车的几乎没有,100%的人都是乘车。可见,电动自行车产品适于10千米左右的交通。同时,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年平均使用费用只有摩托车的20%、燃油助力车的25%,能耗是摩托车的10%,比私家车更是大大的便宜,实惠之至。因此,电动自行车产品是公共交通的最好补充工具。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I7761-1999)对产品的安全性能有明确的技术要求。

12、除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千米外,对制动性能、车架前叉组合件强度、安全装置、电器部件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按标准执行,电动自行车产品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可以确保安全。几年来电动自行车产品上路行驶的实践也证明其行驶是安全的。通过分析造成电动自行车产品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醉酒驾车、突然猛拐、逆向行驶、抢道行驶等违章行为造成的,而不是车子本身安全性的问题。电动自行车产品国家标准规定的时速只比自行车速度快34千米。增加电动自行车产品的数量会相应减少自行车的数量,而不会猛增道路上的非机动车总量。同时,据国外资料介绍,不同交通方式或交通工具在运行中人均占用道路面积的情况是(单位:平方米/人):轿车为30;摩托车为

13、18;微型公交车为4.5;地铁为2.55.05;自行车为8;轿车是电动自行车产品的4倍,而电动自行车产品占用道路面积与自行车大体相仿。可见,电动自行车产品数量增加,只会加快交通路口的通行量,而不会增加交通堵塞。因而可有效缓解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的现状。2、电动汽车得到国家的支持,发展前景广阔与电动自行车相比,中国电动汽车研发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1991年电动汽车研发被列入“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电动汽车被列为“九五”及跨世纪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列为“十五”科技工作重大项目;2001年启动实施“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2006年

14、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分别将“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2007年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将电动汽车正式纳入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管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用了500多辆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发挥了大规模的示范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的法规、标准与管理体系,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提出“三年内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的目标。2009年2月,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会议,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2010年6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五城市私人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