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917616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酵技术章 节第25章生物技术第1节发酵技术(第一课时)课题身边的发酵技术学校任课教师课型小组探究与讨论相结合、小组竞赛等地点生物实验室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能力目标(1) 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

2、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第一课时关于身边的发酵技术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蒸馒头、作泡菜、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等。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和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人们如何利用微生物而开发的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2、学生情况我校是福

3、建省第二批课改实验学校,电教设备齐全,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脑备课室,教学设施齐全。每周两节生物课,每个年级都组织了生物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4班,属于初二年级的较优秀班,大部分是城里的学生,少部分来自农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较弱,但课外知识丰富,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等实践活动。难点:米酒和泡菜的制作等到实践活动的实施落实。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从“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

4、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分组查阅、整理资料,有助于他们提高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亲自动手制作酸奶、制作米酒、泡菜、馒头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学汇报结果,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小组竞赛,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整个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四、教学方法(方式)与学习方法小组讨论与探究、其他小组提问汇报小组回答的竞赛法。五、课前准备老师:自制的PowerPoin

5、t课件,准备的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等。学生:自制的米酒、自制的泡菜、自制的酸奶以及与其相配的PowerPoint课件。提前两周开始准备。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从有盖的瓶子中变出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酱油、米酒、米醋、甜面酱等。这些你们吃过吗?它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对学生回答做总结,导入新课。(板书题目第1节,发酵技术)倾听问题,齐声回答。过渡句:正如刚才同学所说,这些食品的制作与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身边的发酵技术(板书)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理呢?现在请各组代表上来展示你们的成果,说说你们的体验。各组同学跃跃跃欲试

6、(一)制作酸奶(板书)请第一组的代表上前展示。1. 提问:为什么要将鲜奶煮沸呢?2. 提问:人类在把细菌和真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时,应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条件呢?3乳酸菌的发酵原理是什么?(用PowerPoint展示)4. 评价、鼓励。制酸奶利用的是细菌中的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牛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5、请例举一种利用同样原理制作的食品用PowerPoint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出示课下自制的酸奶,邀请同学课下来品尝。是为了消毒,以免其他的细菌和真菌使酸奶腐败。小组讨论、思索、回答适宜的温度、现成的有机物、潮湿的环境。小组讨论、思索、回答。回答:利用乳酸菌将牛奶中

7、的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因此酸奶酸溜溜的。第二小组抢先回答:四川泡菜、韩国泡菜还有我们自己制的泡菜。(二)制作泡菜(板书) 第二小组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泡菜,大家一起看看他们的作品吧。亲自品尝一口并充分肯定。1、提问:为什么要用一圈水来封坛口?2、提问:微生物从哪里来?3、提问:在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白砂糖?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泡菜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出示课下自制的泡菜,邀请同学课下品尝泡菜。小组讨论、思索、回答造成无氧环境,因为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微生物从菜坛子或配料中来。白砂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过渡句:我们南方有着悠久的自制米酒的历史,米酒的制作

8、与哪些微生物有关?第三小组的同学举起他们的酒瓶子,并回答问题。(三)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板书)课前,第三小组已经为我们精心制作了味美醇香的米酒,下面请他们组给我们介绍一下。1 让一个同学品尝,提出问题:你的制作 成功吗?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2加入的酒药对酿制米酒起什么作用?3米饭表面的绒毛是什么?酿制的时间拖长,酒味会发生变化吗?4、用课件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教育:其他同学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尽你的一份孝心,给家人制作出美味的米酒和可口的泡菜。不过要记得提醒家人,饮酒过量对身体是有害的,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喝酒。用PowerPoint展示制作甜酒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出示课下自制的甜酒,邀请其

9、他同学课下来品尝。小组讨论、思索、回答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可以米饭为原料进行进行酒精发酵。米饭表面的绒毛是霉菌的菌丝。酿制的时间过长,米酒的甜度会减小,酒味变浓。过度句:第四小组到农村参观了沼气池,请他们说说农村是怎样利用微生物发酵的。(四)沼气发酵(板书)提问: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加入的池塘污泥起什么作用?3、加入的植物秸秆、人畜粪起什么作用?用PowerPoint展示沼气池结构示意图小组讨论、思索、回答主要成分是甲烷提供沼气发酵所需的微生物,尤其是产甲烷细菌。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有机物和养料。情感升华请同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感受。评价:优胜小组是第一和

10、第三小组。谈感受,主要体现出合作、探究的快感,同时体验到了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产生热爱生物学科的热情。课下作业用课件出示作业尝试其他几种发酵产品的制作,与家人共同分享。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动手实践、课件制作、表达交流等工作。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表达交流的能力等;培养了相互协作的精神等。学生对本节课由始至终都充满着很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下交流和同学课上谈的感受可知,很多同学体

11、会到:1、 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用武之地。2、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为促进同学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了条件。3、 这种教学方式给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求知和实践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同学的潜能。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原本其他科成绩较差的同学却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足之处:班级人数过多达70人,学生最后谈论对本节课的体会时,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同学很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可是未能如愿以偿。有些小组的发酵产品也没一一展示。八、教学点评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的第22章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内容后,再一次感受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但角度不同。又是落实生物课程标准“生物技术”主题的开节内

12、容。其知识内容并不多,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认识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生物技术在人们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詹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1、教师能在对教材内容分析和学校、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多种课程资源(如校园网络、家庭传统发酵技术等),特别是学生资源(发酵产品的认识、城市和乡村学生的经验等),让学生在课前、课外查阅收集资料、动手实践和调查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发展探究实践能力。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较好地利用教材和组织教学。詹老师以小组探究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展示课前的作品和成果、小组交流讨论及回答竞赛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探究和

13、相互交流中提高了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有效的竞争意识,并充分领会了生物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章 节第25章生物技术第1节发酵技术(第一课时)课题身边的发酵技术学校福建省建阳巿第二中学任课教师詹文英课型小组探究与讨论相结合、小组竞赛等地点生物实验室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能力目标(1) 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

14、观(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第一课时关于身边的发酵技术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蒸馒头、作泡菜、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等。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和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人们如何利用微生物而开发的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

15、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2、学生情况我校是福建省第二批课改实验学校,电教设备齐全,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脑备课室,教学设施齐全。每周两节生物课,每个年级都组织了生物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4班,属于初二年级的较优秀班,大部分是城里的学生,少部分来自农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较弱,但课外知识丰富,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等实践活动。难点:米酒和泡菜的制作等到实践活动的实施落实。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从“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