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豌豆的栽培与管理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5917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甜豌豆的栽培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甜豌豆的栽培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甜豌豆的栽培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甜豌豆的栽培与管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甜豌豆的栽培与管理甜豌豆又俗称甜豆,荚肥厚而纤维少,适时采收甜度高,是较好的保鲜、速冻出口创汇蔬菜,畅销港、澳、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甜豌豆性喜冷凉,不耐高温天气及冷冻天气,生长适温在 之间,最适温度在 ,苗期略耐低温但亦怕严重霜冻;开花结荚期低温则生长缓慢,遇 以下则易产生冻害, 以上高温则易落花落荚;不耐雨水,怕涝怕旱,各期的栽培管理要及时跟上才能取得高产。 一、种植期的安排在华北平原地区及一般山区在月间播种,月份可出产,高海拔地区及冷凉山区还可作适当的延后栽培,月份播种,月产出。种植期的安排要注意开花结荚期避开阴雨季节,以保证产品品质、产量。二、品种与种子的选择

2、目前种植品种较多,购买种子时应选择来源可靠的、种质优良的种子,在种植前还应检查发芽率。三、选地与整地甜豌豆适合不同肥力之土壤,但为确保效益,宜选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沙壤土、壤土或黏壤土地块种植,避免与豆类重茬。另外还要注意地块应能灌能排,旱时可及时灌水,涝时能较好的排水,以确保甜豌豆的正常生长。选好地后就是整地。整地时要求土壤不干不湿,以手使劲握土,可手湿而不滴水为宜。一般选用宽畦高垄的模式,也可采用平畦的模式,畦宽在厘米以上,畦高在厘米,两畦中间距为 米为宜,不同性质条件的地块可适当调整,肥力较好的地块,间距可略大,肥力略差的,间距可略小;易旱的地块畦不宜太高或用平畦,易涝的地块畦

3、应适当整高。整地的同时每米施入 千克以上的有机肥,千克的复合肥,扣于畦底或与畦土混匀。四、播前准备与播种干湿度适宜时整地的应及时播种,对有些较为黏重,不易排干的地块也可整地后略风干天后再播种。播种前首先开好播种沟,每畦一沟,深度掌握在厘米之间,而后可在播种沟撒施地下杀虫剂,以防治地下害虫为害,接下来可播种,每厘米两粒种,出芽率在以上的米播千克足够。对于有包衣的种子必须干播,没包衣的种子则可干播或催芽后再播,催芽后播种可较大地提高齐苗率。 播种后及时盖土,没催芽的视土壤干湿掌握在厘米厚,催芽的厘米厚即可,盖土宜用疏松的沙壤土或腐熟的有机肥混合沙土等,不宜用黏土盖。早播的还可铺地膜,这样可以提高出

4、苗率和产量。播种后应及时做好田间防虫防鼠工作。 五、苗期的管理如在早春播种的出苗略慢些,温度高时出苗快,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防鼠害及地下害虫。对于缺苗较多的,还应及时补播,以确保产量。病虫害主要有茎腐病,地下害虫、潜叶蝇、菜青虫等。在苗长至厘米以上时,开始结合浇水浇少量速效氮肥,整个苗期结合多次浇水米用尿素约千克左右,苗高厘米左右时要开始搭架,按品种生长高度不同架高也要求不同,像奇珍架高度在米以上,可搭成三角架、网架等。网架较利于田间中后期管理。靠近山区竹子资源丰富的,也可用带枝的竹子,这样更利于豆蔓的攀伸。金锄头农业技术库六、抽蔓及始花期的管理苗高厘米左右高时应于架旁拉一层包装线帮助苗上

5、架(之后每长高厘米就应拉一层包装线,以防止苗倒架),抽蔓期除一般防治病虫害特别是潜叶蝇外,于开始现蕾时连续喷杀虫剂两次,间隔天左右,防豆荚螟、菜青虫等。 到开始现蕾期追施复合肥千克,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硼、钼等微量肥次可提高产量。 七、开花结荚及采摘期的管理到开花结荚期后,很快即可进入采摘期,此时期应更注意田间管理,注意田间调查,防治病虫害以及鼠害,进入采荚期后每隔天浇复合肥千克;或分两次间隔天追施复合肥,每次千克,同时结合苗情施入一定量速效氮肥可提高产品质量与产量。豆荚鼓粒到饱满度时即应及时采收,以保证豆荚的质量和商品性,甜豆豆荚幼嫩较易损伤,采摘时应小心,以减少机械伤。 八、病虫害的防治(

6、一)、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茎腐病、锈病、白粉病、褐斑病、病毒病等。 根茎腐烂病生长各期都会发生,尤以开花现蕾期表现强烈,主要表现为由基部向上叶渐变黄至萎蔫,最后死亡,防治方法主要是避免豆类的连作,于苗期开始用甲基托布津倍或多菌灵倍连续灌根次。 锈病、白粉病、褐斑病在湿度大时易发生,严重影响豆荚的质量,可用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硫悬胶剂、代森锌、代森锰锌等常用杀菌剂交替使用,可防治或抑制病害的剧烈发展。 病毒病主要表现为黄叶或植株矮小,萎缩等。首先避免种子带毒,种子浸种前可用热水烫种分钟后迅速冷却,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另外防治蚜虫等可传毒昆虫的发生。 (二)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

7、以及潜叶蝇、菜青虫、豆荚螟、豆秆蝇等为害地上部分的害虫。病虫害的防治应注重采用生物防治,避免农药残留。 对于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可在播种时于播种沟撒施辛硫磷粉剂或颗粒剂,或在发现虫情后用拌药的诱饵诱杀。 潜叶蝇普遍危害比较严重,主要现象是叶子中间被穿空成许多隧道状,严重的整个叶片失绿变白,最后脱落,由于潜叶蝇属世代交替,且食性杂,在温度高时繁殖速度快等特点,防治上有一定困难,如能成片地块集中防治,抓住始发期开始用药,防效略佳,可以得到一定控制。目前对幼虫效果较佳的农药有绿菜宝乳油、爱福丁乳油等。豆秆蝇在部分地区有发现,主要在幼苗期开始为害,因此在幼苗期即应开始防治,为害表现症状是植株矮缩、叶较黄等,类似病毒状,剥开茎秆可发现里面的幼虫或蛹。至于豆荚螟和菜青虫,抓住在开花前控制住,并控制在幼虫期,使用效果较佳的是生物农药如加强敌等。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小气候及土壤、环境等条件,因此,在种植管理上也不应千篇一律,病虫害的发生也会因之而不同,管理上也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以确保达到丰产增收的目的。 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