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复习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907639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复习资料(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复习,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目录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达夫 3、*囚绿记 .陆蠡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 苏轼 10、*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第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名段名句: 荷塘月色第四、五、六段。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第二册第一单元

2、,2疑难提醒 抒情散文重在抒情。将这种情诉诸文字,往往不是直露无遗的,而是通过精巧、绵密的构思,富有华彩或哲理性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深婉迂曲又自然而然的表现的。这种情感,打上了作者个性、人格的印记,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在作者心底留下的痕迹,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所以,同学们在复习这一单元散文时,要理解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同时,要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心灵。,3方法精要: 方法一: 阅读写景状物的散文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绘的美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分享作家的个性思想。 方法二: 阅读时,

3、遇到精彩的句子,可以做一些批注,写一写自己的心得。同时反复朗读优美的段落,最好背诵下来,这样反复咀嚼,就可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

4、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比喻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5)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多角度来感受景物。),荷塘月色朱自清 文学

5、常识,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荷塘月色朱自清 小煤屑路 蓊蓊郁郁 踱着 袅娜 颤动 “颤栗” (同“战栗”) 弥望 脉脉 峭楞楞(同“棱”) 妖童媛女 鹢首 “木翟”( 通“棹” ) 敛裾,xi wng du nio nu chn zhn m m lng yun y zho j,采莲赋(节选),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

6、,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梁元帝萧绎 (508554) ,南朝梁皇帝。,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一说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修辞,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博喻不同于明喻、

7、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它的特点是:连续性 如:“砰“一声,郎平的一记重扣,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鼓掌声,像海涛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观众们蜂拥到场子里,将一束束散发着馨香的鲜花,献给教练、领队和姑娘们。,通感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

8、“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故都的秋郁达夫 潭柘寺 一椽 驯鸽 房檩 嘶叫 着单衣 廿四桥,zh chun xn ln s zhu nin,文学常识,郁达夫:(1896-1945),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

9、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文学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去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译文:年轻时尚且不担忧生计,到老来谁又会吝惜几个酒钱? 我们一起买来名贵的酒,举杯共饮;两相对看,你我距七十岁都只差三年。 闲饮中,我们征引经史文句以行酒令;醉意中,我们吟诵诗句,胜过那管弦之乐。 等到秋后菊黄,家酿的美酒熟了之时,我和你再一醉方休,共

10、享那陶然之乐。,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表现技巧:远景描写|叠词|对比 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的近况,实际上是对江南风光和对游人欢聚的无限向往。,秋声赋,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yi)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翻译:“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一定要

11、动摇它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囚绿记 陆蠡 管窥蠡测 嵌 空隙 瞥见 涸辙之鲋 急不暇择 移徙 揠苗助长 猗郁 蕈菌 葱 茏,l l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qin x pi hzh f xi x y y xn cng lng,茂盛的样子,涸,水干。辙,车轮压出的沟痕。鲋,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

12、急待救助的人。,象征,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有人说,象征,是变平凡为深刻的催化剂。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的构思方式。 原来,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但又有深刻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得清楚,有时则又是不便明说的。此时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第二册 第二单元,一、名句名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宁溘死以流亡兮,

13、余不忍为此态也。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7、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8、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离骚中表现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表现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二是注意积累必要的鉴赏知识。例如: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 从修辞角度来看,有比喻、对偶、对比、双关、反问、夸张、互文等。 从表达方式看,有抒情、描写、记叙、议论。 其中抒情是重点,它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14、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从表现手法看,有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小中见大、卒章显志、衬托、渲染、比兴、白描、联想想象等。,第二册第二单元 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

15、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的语言特色,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 2、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 3、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赋,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诗经氓,主旨:本篇是弃妇怨诗。篇中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特色: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性格。用了比喻手法。,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