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2.6.2 疾病与预防教案 (新版)冀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901937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 2.6.2 疾病与预防教案 (新版)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2.6.2 疾病与预防教案 (新版)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2.6.2 疾病与预防教案 (新版)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2.6.2 疾病与预防教案 (新版)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2.6.2 疾病与预防教案 (新版)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 2.6.2 疾病与预防教案 (新版)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2.6.2 疾病与预防教案 (新版)冀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特点;2.举例说出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过程方法1.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以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2.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知新,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情感价值1.通过介绍主要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使学生关爱生命,从而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2.通过当代主要疾病介绍,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教育;3.培养学习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列出传染病的特点。概括说明传染病的病因。教学难点列出传染病的特点。概括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三、课时安排2课时

2、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曾在我国大规模爆发,是一种传播快、来势猛、危害大的传染病。其外部表现主要为眼睛变红。(二)学习新课探究竟资料分析在实物投影下展示“探究竟资料分析”的四幅图或展示以此为内容制作的动画。引导观察并提出问题:(1)这四幅图是什么意思?(2)你发现传染病具有什么特点?(3)你能否通过这四幅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1)时,可提示学生注意眼睛颜色的变化,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分析问题(2)时,对传染病的特点,学生易归纳出“传染性”,教师可适当介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我国的爆发,引导学生总结出“流行性”的特点。分析问题(3)时,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3、是多样的,需要教师课前做充分准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归纳,最终达成共识。观察“探究竟资料分析”的四幅图或动画,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推举一人进行表达。归纳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探究竟调查:方案1:走出去的方法1课前带领学生到达调查场所。2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引导学生按每组制定的调查计划进行调查,并提醒学生调查过程大概所需的时间(1520分钟)。讨论得出结论:随时记录。注意有礼貌。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入接待室,根据分工不同,组长开始询问(询问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发病和流行季节;传播途径;),记录员同时做好记录。探究竟调查:方

4、案:请进来的方法布置教室:教室布置可采用类似访谈节目的形式:被邀请防疫站的医务人员和传染病人作为嘉宾,教师作为主持人,学生作为观众。请入嘉宾:邀请防疫站的医务人员及非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人或已治愈的传染病人进入班级。嘉宾介绍:教师请防疫站的医务人员介绍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人介绍症状,及自己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发病流行季节等。学生提问:控制课堂秩序,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提问。提示学生围绕调查内容进行。课件展示:传染病类型调查记录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调查结果。讨论并记录此表所涉及的几方面的内容。传染病类型调查记录表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分工,开始总结调查结果,查阅资

5、料,讨论交流。小组成员共同填写表格。组织学生汇报调查整理后的表格内容。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第2课时)(一)情境导入由身边事导入:提问学生是有否患过腮腺炎, 这是为什么呢?(二)学习新课问题链接:1启发学生思考,夏季到游泳池里游泳易感染哪些传染病?2进一步引导学生深思,传染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应该怎么做?思考讨论后举手发言,并将观点阐述汇总。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为:与个人卫生习惯有关,应注意个人卫生;与周围生活环境有关,要注意改善生活环境,讲究卫生等。指导阅读:癌症等非传染病。阅读课文癌症的病因和预防:1不吸烟,也要避免被动吸烟。2少吃或不吃腌、煎、炸、熏烤的食物,不吃烧

6、焦的食物;不吃变质的食物;尽可能吃新鲜食物,少吃含有化学添加剂的加工食品。3学生交流评价学生在课上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与人合作并互相帮助,从而共同获得知识和技能。(三)课堂小结1.传染病预防预防一般措施采取的预防方法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护水源、消毒餐具以及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者锻炼身体、预防接种等。2.不同类型的传染病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传染病预防措施寄生虫病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到不吃未洗净的蔬菜、瓜果,饭前便后洗手,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细菌性传染病加强粪便管理,避免污染水源、土壤、蔬菜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消灭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如苍蝇、蚊子等)病毒性传染病除接种疫苗外,还应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五、板书设计2.6.2 疾病与预防传染源1.流行环节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2.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六、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时练习七、教学反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脱离本课调查方向,如对具体传染病的症状过于关心,教师要体现课堂组织者的地位。引导学生重视概念,学会运用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