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958981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 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摘要】 “20 以内数的加减”的口算能力是初入学儿童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作为教师应应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牢固掌握数的组成。让学生明确加、减的含义,提高计算的速度。在教学中应做好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教会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计算方法,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强化训练。 【关键词】加强理解;灵活运用;强化训练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培养的一种主要能力,它包括口算、笔算、估算等方面的能力。今天我所谈及到的计算能力是指“20 以内数的加减”的口算能力,它是计算能力培养的启蒙阶段,在此我仅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首先,应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牢固掌握

2、数的组成。初入学的儿童虽然已经认识了一些数,但是他们对数的理解是不够的。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比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让学生看数出示 5 根小棒,伸出 5 个手指,数出 5 个同学,圈出 5 朵花,画出 5 个小圆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数的大小,增强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 5 的组成。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投球游戏。先为学生准备 5 个乒乓球和一个盆子,让学生上台来把乒乓球投到盆子里,下面的同学注意数一数,投进了几个,有几个没有投进去,让学生通过兴趣2盎然的活动知道 5 可以分成几和几。此

3、外还可以采用分手指,分小棒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的大小和数的组成。但这些只是让学生直观感受的过程,要想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数的组成,我觉得还需要及时的把在活动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要把这些数的组成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其次,是让学生明确加、减的含义,提高计算的速度。在教学加法时,教师可用手势表示合并;教学减法时,也要用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 。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应多发挥教学简笔画的作用。比如画几只小鸟飞来表示加,飞走表示减,画几只鸭子跳下水表示加,跳上岸表示减等,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去感受加、减法的意义。 再次,在教学中应做好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4、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很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们在做加减时总离不开数手指,我觉得这种情形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儿童对直观形象材料的感受总是要敏感些,教师应该明白,这是他们认识的一个起始阶段,这时教师可对学生宽容一些。不过应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数手指的方法,如:在计算“5+9”时,让学生只伸出 5 个手指(用手指代替小数,比较容易些) ,因为已经有 9 个了,所以可接着往下数伸出的手指就是:10、11、12、13 、14,这们很快就知道得数是 14 了。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数的组成进行加减计算。在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后,要求学生不数手指,努力地去想一想:几和几组成几,从而知道几加几等于几,或几

5、减几等于几。3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表的训练后,学生的计算速度就能得到明显地提高。 然后,教会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计算方法。在 20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凑十法” , “破十法” , “平十法” ,“退十加补”等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讲清思维过程。比如在讲“凑十法”时,它的思考过程是:一凑,二分,三加。要让学生明白一凑是指看第一个加数再添几能组成十;二分是指把第二个加数分成几和几;三加是指把前一个数凑成十后,还剩几就再加几。学生在掌握了这些计算方法后,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最后,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计算速度了,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最快,看谁最先夺得小红旗等形式加强练习,此外还可以适当多做一些加减法的练习,一天为学生安排适量的计算题作为家庭作业。通过各种形式的强化训练训练,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因人制宜,寻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计算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