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加法运算律 ︳西师大版(2014秋 ) (3)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5894408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加法运算律 ︳西师大版(2014秋 ) (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加法运算律 ︳西师大版(2014秋 ) (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加法运算律 ︳西师大版(2014秋 ) (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加法运算律 ︳西师大版(2014秋 )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加法运算律 ︳西师大版(2014秋 )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法运算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准备:配套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吧,来说说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电脑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以课件出示: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紧扣教材中的主题

2、图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出图中所含的数学信息,并从中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事物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基本素材。二、教学加法交换律1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8+1717+282观察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都是来求出参加跳绳的人数,猜猜看结果可能会怎样?(相等)3学生计算,媒体演示,用等号连接。4.观察比较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后板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5.老师也从这个等式发现了一个规律出示:交换28和17的位置,和不变。6比较老师和你们的两个发现,哪一个发现肯定是正确的?为什么?7交流得出:老师的发现

3、是通过计算证明了的,而你们的发现到底正确不正确还不知道,暂且就把这个发现看做是我们的猜想?(板书:猜想?)既然是猜想就需要我们去验证(板书),同学们想想看,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呢?8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再举一些例子。9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追问:现在我们有了几个这样的等式,能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就正确了呢?(学生说还不能)10追问:到底要举多少个例子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足够多)11达成共识:每个人举3个例子,整个班级就有一百多个例子,这样就比较多了。12学生自主举例,并且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强调一定要把两边的结果计算了以后才能写上等号。13从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来看,都能够证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

4、置,结果不变”这个猜想。有没有找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发生变化的例子?14用语言文字叙说比较麻烦,大家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呢?在自备本上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创意,并让学生解释说明。展示后教师小结:看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就是简单!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作a+b=b+a。设计意图:教师顺应学生的学情,当学生感觉到用言语表述规律显得麻烦、不便时,教师及时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规律表示出来,很适合学生的“胃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5小结、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

5、过列式计算,发现了规律,又自由列举了很多例子来验证了规律,最后探索出了一条重要规律。其实在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课题“运算律”)。我们刚才发现的加法中的这条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a+b=b+a表示。三、学习加法结合律1过渡:刚才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研究出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这一个问题,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2列式计算,得出等式。(1)指名回答,板书:28+17+23第一步先求什么?(参加跳绳的人数)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给28+17添上括号,也就表示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我们一起算一算

6、结果是多少?(68人)(2)还是这个式子28+17+23(板书),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应该怎么办?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上括号:28+(17+23)。添上括号后表示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跟第一个数相加,结果又是多少呢?我们一起算算结果又是多少?。(68人)(3)比较答案,用等号连接两个算式。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5小结:从刚才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要用语言来表述这个发现,好像有一定的困难,那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你的发现呢?6交流得出:(a+b)+c=a+(b+c)7这也是我们的发现,同学们想想看,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7、8让学生举例交流。9、比较发现,举出的例子都能够证明我们的这个发现是正确的。设计意图:根据新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淡化规律的表述,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规律的好处。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学生感到用语言表述比较困难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直接用宇母表示加法结合律,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优越性。10教师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表示就是学生齐读字母公式。三、巩固练习1下面各题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以手势进行判断,用手掌代表加法交换律,拳头代表加法结合律。82+0=0+8247+(30+8)=(47+30)+8(84+68)+32=84+

8、(68+32)75+(48+25)=(75+25)+48(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第4小题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填空练习。(45+36)+64=45+(十)560+(140+70)=(560+)+18+(24+)=(18+)+32(18+)+b=18+(a+)小结:看来运算律真有用,可以使计算变得很方便,大家把加起来是100的两个数放到一起先加,这可真是个好办法。3老师这里有两行树叶,上面都有数字,哪两片树叶上的数的和是100,请把他们连起来。想一想:什么样的两个数加起来会是100?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时,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练习题。第一个练习让学生用手势答题,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第四小题中的等式同时综合运用了两种运算律”这一教学难点,加深学生体验。第二个练习让学生进行计算,通过比较计算速度的快慢,让学生感受到运用加法运算律的优越性,并结合第三个练习题渗透了简算方法的指导,为后续的加法简便运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这些规律的?教师:是啊,运用这些方式能够找到一些运算中的秘密,这些方法在数学中的用处非常大。设计意图:全课总结,让学生梳理本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回顾学习方法,旨在通过反思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整体建构,同时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