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洋战略研究课程1.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880998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海洋战略研究课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日本海洋战略研究课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日本海洋战略研究课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日本海洋战略研究课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日本海洋战略研究课程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海洋战略研究课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海洋战略研究课程1.doc(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海洋战略研究争夺东海搅乱南海的战略意图和政策走向2014年05月09日 07:59 来源: 作者:林晓光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战略利益的扩展,中国对海洋安全和海洋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与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的严峻,形成了鲜明地反差。特别是日本政府积极推进进攻型的海洋战略,全力争夺海洋资源和地缘战略空间,对中国的海洋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也使得研究日本的海洋战略成为中国学者不容忽视、不可推卸的重要课题。我深知个人才疏学浅,不足以担当如此庞大且复杂的课题,所以只希望能勉为其难,从基础做起,一点一点的研究,逐渐扩展和深入。当然,肯定会有某些官方团队也在研究这样的问题

2、,他们人员众多,资金雄厚,可以调用各种资源,都是作为个人所望尘莫及的。但学术为天下之公器,作为学者不去研究问题就等于是放弃了担当和责任,无论团队有什么样的优势和成果,都不能成为个人放弃研究的借口。惟愿个人的研究能为这一课题的中国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仅此而已,岂有他哉。迄今为止,个人关于日本海洋战略的研究论文已经公开发表的,有“日本的百年海洋扩张“,世界知识;“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战略意图和政策走向”,和平与发展;“日本海洋战略研究”,领导者;“日本海洋战略剖析”,战略与管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大方之家,有以教我。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提出海洋战略构想,积极推进“南进战略”,近年来

3、更是在东海剑拔弩张、在南海积极介入,高调介入南海问题,争夺海洋权益的政策倾向越发明显。尽管国内问题堆积如山,经济回升乏力,但日本政府仍然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外向型竞争性外交姿态。2012年12月5日,日本政府发布海洋基本计划大纲,其海洋战略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明确化,背靠美国、拉拢亚太国家、遏制围堵中国的政策指向昭然若揭,其战略意图和政策走向以及突出军事介入、加强海空军力的行为模式,不仅成为干扰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正常发展的不安定因素,也日益对亚太地区安全和海上航行安全构成不容忽视的现实威胁。关键词:日本海洋战略战略意图政策走向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法学博士 林晓光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

4、政府提出海洋战略构想,积极推进“南进战略”,近年来更是在东海剑拔弩张、在南海积极介入,高调介入南海问题,争夺海洋权益的政策倾向越发明显,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外向型竞争性战略外交姿态,先后颁布多项与海洋有关的法案,不断强化国内立法。如:2007年发布的海洋基本法、海洋构筑物安全水域设定法,2012年8月通过的海上保安厅法和外国船舶航行法修正案。2012年12月5日,日本政府发布海洋基本计划大纲,其海洋战略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明确化,在地缘安全和海洋战略方面,背靠美国、拉拢亚太国家、遏制围堵中国的政策指向昭然若揭,其战略意图和政策走向以及突出军事介入、加强海空军力的行为模式,不仅成为干扰中日战略互惠

5、关系正常发展的不安定因素,也日益对亚太地区安全和海上航行安全构成不容忽视的现实威胁。一、在东海,强硬争夺钓鱼岛,挑战中国领土主权由于在东海南海的利益不同,日本在海洋权益争夺方面的策略手法也不尽相同。在东海以争夺岛屿、资源为中心,主要是双边关系的博弈,行为方式是直接强硬对抗。在南海,注重运输航路的安全,策略手法主要采取在背后摇旗呐喊,用各种方式援助和支持有关国家与中国对抗。而依托日美同盟的安全保护和外交支持,是日本设计和实施海洋战略的最大的动因和资源。特别是2012年,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态度强硬、动作频频,表明其针对中国的海洋战略正加快推进和实施的步伐。日本政府的海洋战略意图已

6、昭然若揭:1、与西方海洋大国结盟共同主导亚太海洋秩序,确保地区稳定和日本的周边海域和海上通道的安全;2、配合西方海权战略的重心东移,构筑遏制中国崛起的地区安全网络和地缘战略包围圈;3、积极扩张战略空间,占据海洋战略要津,圈占毗邻海域和公共海域,攫取海洋资源;4、大肆渲染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的利益矛盾,刻意制造东方大陆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之间的战略冲突。1、鼓吹防范和遏制中国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上台后,不断发表有关“中国威胁”的言论。它一方面表示希望与中国建立一种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有不断指责中国的“军扩”缺乏透明性、令人遗憾,中国的强大增加了地区“不确定性”。2012年10月16日,野田首相在

7、东京附近茨城县小美玉市百里基地举行的三年一届的空中自卫队阅兵式上讲话时提及中国的海洋活动,认为日本安全环境的“不明朗因素正在增加”,他引用中国古代兵书司马法中的名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要求自卫队警惕来自中国和朝鲜的威胁,必须做好应对不测事态、在任何情况下保卫国家的准备。国际媒体指出野田的讲话反映出日本国家防卫安全战略的调整明显转向针对中国。美联社评论指出,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讲话时强调日本周边局势日益暗淡,安全环境的不透明性正在增加,因为中国军事实力正在迅速增长,中国海军积极加强在日本近海的活动,而朝鲜的军事演习则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为自己赢得了“鹰派”的声誉。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称,日本首相

8、野田佳彦的讲话措辞强硬,公开要求防范中国威胁。2012年底公布的日本新防卫大纲要求重点防范中国,呼吁在安全问题上采取更加主动的立场,调整冷战期间形成的防卫重点。如果说此前日本的防卫重点是北方的俄罗斯的话,那么现在这种定位已对准中国,意在保护日本南部的海上航线。俄罗斯军工新闻网报道,野田声称日本国家安全受到了中国和朝鲜的挑战,因为中国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军费也不透明,而朝鲜则继续试验导弹。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基斯塔诺夫在接受俄独立报采访时指出,日本的防卫重心开始由俄罗斯转向中国,因为日本对中国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极其不安。日本现在对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初看之下非常矛盾。一方面中国已经成

9、为日本的主要经济伙伴,在华日本公司已多达3万家,与中国的联系帮助日本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另一方面,日本声称中国的军事预算在迅速增加,因而广泛展开与亚洲的国家的安全合作,旨在反制中国。1以上分析都指出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两面下注的策略手法日益明显,并突出了对中国的防范心理与遏制意图。日本自民党安倍内阁上台后,进一步针对中国首次制定了以海洋战略为中心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2013年7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为配合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日本版NSC)的创立,将首次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并将以外交、防卫、经济3个领域为机轴制定综合性战略。其内容主要包括:与美国以及其他友好国家合作的外交安保方

10、针和政府的危机管理应急机制和对策,在海洋、宇宙、网络等美国的优势渐渐开始动摇之领域的应对方针,在资源能源、粮食、人权等课题上加强同世界各国合作,并以此牵制在这些领域同日本有利益冲突的中国。在钓鱼岛等海洋问题上,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由日本政府各部门分别负责处理。2010年防卫大纲虽然明确记载要实现自卫队、警察、海上保安厅的联合应对,但并没有推进3机构的联合训练以及相关合作的强化。此次制定国家安保战略主要针对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中国,力争实现日本政府的一体化应对,增强对中国的威慑力,并提高对相关问题的危机处理能力,用政府整体力量保卫国家利益。2安倍政府的防卫政策基本方针防卫计划大纲预定在2013年年末

11、进行修改,国家安保战略将于2014年春制定,并作为国家安保会议的指导性战略文件。以后将根据国家安保战略制定和修改防卫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防卫白皮书等防卫政策文件。2013年12月11日,安倍设立的安保战略研讨机构“有关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恳谈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概要和新防卫计划大纲概要。安倍在会上说,这两个文件将成为决定今后日本安全保障政策的历史性文件。1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首个外交与安全之综合指导方针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该战略被日本媒体称为“在首相官邸主导下进行的”,因为是安倍亲自在官邸与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外相岸田文雄、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官房长官菅义伟等商

12、谈并确认了由助理官房长官兼原信克负责制定的该战略方案。该战略提出首先要从整体上强化日本防卫能力,包括完善防卫体制,如增强国土警备制度以及海洋监视制度等;其次要深化日美同盟,以及发展同东盟、澳大利亚及韩国的战略合作关系;第三要重视应对作为国家安全新课题的网络攻击以及太空安全利用;第四要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建立新的关于武器出口管理的政策文件;最后提出,为确保国家安保政策充分得到贯彻,需强化社会基础体系,因此“每个国民都应把安保问题作为个人的责任来对待,因此需培养一颗爱国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了新概念“积极的和平主义”,显示出安倍要摆脱二战后传统和平主义的政策,积极主动地接入和干预国际事务

13、的战略意图。以这份安保战略为指导,安倍内阁当天还修订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及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防卫计划大纲规定了日本防卫政策的基本方针、原则和政策。日本于1976年首次开始制定,此次新版防卫计划大纲提出要构筑“综合机动防卫力量”的新概念,取代民主党执政时的“动态防卫力”,删除1995年以来各次防卫大纲中“建设有节度的防卫力”的表述,取而代之的是“有效建设具有高实效性的综合防卫力”、“确保必要且充分的质量和数量”。提出要适应当前安保环境不断调整防卫能力,构建针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作好应对重大突发事变的准备,实施警戒监视及军事演习;增加日美、日澳、日美澳三方的军演;特别提出要加强岛屿防卫,建立

14、应对夺岛战的专属部队陆上自卫队的“水陆机动团”,确保海陆空立体作战,以支持和扩充自卫队的对外军事活动。根据日本法律,如果要新增“海军陆战队”这一新军种,需要修改自卫队法。但修改自卫队法将会遭到国内外舆论的批判和在野党的抵制,因此设立“水陆机动团”以暗度陈仓。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是在防卫大纲的基础上,每5年制定的一次中期防卫力量建设方针,这次是从2014年开始的5年中期计划,提出了详细的部队装备和军费开支,计划要引入新型早期预警机、无人侦察机,增强预警能力;为提高岛屿防卫能力,日本将新引进52辆水陆两用车,99辆机动坦克,17架鱼鹰运输机,以及28架F35战斗机等。为此,从2014年到2018年

15、这5年,防卫预算上限可达24.6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万亿元)。这是近20多年以来日本防卫预算首次连续两年增加。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是安倍政府在安保领域射出的新“三箭”。这“安保三箭”有两大共同特点,其一是渲染日本安全形势严峻,受到“周边威胁”,强调要加强军备,强化日美同盟,修改和平宪法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日本现代周刊撰文称,安倍已经进入战争气氛。国际一些媒体指出,安倍“防卫三箭”不仅为日本在未来5至10年内的扩军备战计划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针,同时也为日本挣脱和平宪法约束、再次倚仗武力窃据他国领土铺平了道路。特点之二是箭箭射向中国。日本政府在强调围日

16、本安全保障环境发生严峻变化的同时,用大量篇幅描述中国“威胁”,称“在持续不断增长的国防经费的背景下,在缺乏十分的透明性之中,中国继续急剧且广泛地强化军事力量,还在东海、南海等海空领域根据独自且不符合国际秩序的主张,显示出要通过力量改变现状的尝试和对应”,强调,“中国的对外姿态和军事行动已经成为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的忧虑,并对中国的动向持续关注”,预计与中国在钓鱼岛的对立将长期化,以“国际社会的关切事项”的表述来制约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认为中方的海洋活动和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以力量改变现状的尝试”,要求中方自我克制。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指责中国单方面发展非对称军事能力,阻碍他国军事活动,“试图以实力为背景改变现状”;宣称针对中国日益活跃的海空活动,建立经常性警戒与监视体制,增强离岛防卫、创建“夺岛部队”,强化防御力以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