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年度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843014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科研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科研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科研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科研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研年度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年度工作总结.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2005年度科研工作总结11、努力争取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取得可喜成绩12、科技成果产出取得重要突破2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44、科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65、“211工程”建设管理工作76、“985工程”建设管理工作77、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科研管理制度98、成功举办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10二、2005年度到校科研经费111、2005年各类项目到位经费统计(万元)112、各院到位经费统计(万元)123、各部委到校经费比例134、“十五”到校经费增长趋势13三、2005年度批准的项目数14四、2005年度各学院SCI、EI收录论文数量16五、2005年度SCI论文按单篇影

2、响因子5.0以上排名17六、2005年度验收结题项目数19七、学报、导报编辑部工作201、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1附 录一、科研成果221、获奖成果222、2005年度授权专利一览表253、2005年授权植物新品种权项目294、2005年动物品种审定项目295、2005年度软件登记31二、鉴定成果35三、2005年度申请专利一览表41四、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一览表51五、国家级、部级“中心”及“野外台站”一览表52六、2005年度批准项目一览表53七、2005年度结题项目一览表94八、2005年度“211工程”国内仪器设备清单113九、2005年度“211工程”进口仪器设

3、备清单123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为核心,在组织机构、施工措施、安全生产上进行了组织落实,本技术文件将作为今后指导施工生产的依据。该工程将列为我公司昆山地区的重点工程,实行以合同工期为目标的项目法施工,全面履行工程合同,保竣工、保质量、保后期服务。一、2005年度科研工作总结2005年正值国家“十五”计划验收结束,制定“十一五”计划的时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校科技工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意见(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指示精神以及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了学校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4、。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对科技成果产出的管理力度,认真谋划“十一五”科研计划和重大项目,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在全校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项目立项和成果产出都取得了新的突破。1、努力争取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取得可喜成绩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国家计划项目立项减少的情况下,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多种渠道争取项目。全年申报各类项目1034项,429项获得资助,批准经费14615万元。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类纵向课题批准84项,批准经费844.685万元,比2004年增加了595.88万元,人文社会科学横向课题27项,获得经

5、费275.5万元。验收结题项目205项。申报的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取得新突破。“973”计划项目,申报3个项目和1个专项,可喜的是申报的3个项目都通过了一审,进入了领域答辩。在激烈的竞争中,经过多次评审答辩,“作物应答高盐、低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批准立项,批准经费3000万元,目前我校已主持7项,在研6项,主持的项目总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3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96项,批准经费2758万元,其中面上项目89项,比去年增加3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任基金项目1项,两个基地建设项目1项,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863计划批准6项,批准经费935万

6、元;国际合作项目批准19项,批准经费935.494万元; 2005年批准的“948”项目7项,其中重大滚动项目3项,当年到位经费1340万元,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十五”后期,“948”项以指定申报,大额滚动资助为主,而且“十一五”期间将全面推行“指定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的申报方式。为争取“十一五”立项,在各学院进行了大量、详细的调研,多次组织了论证与研讨会,并邀请主管部门领导听取汇报并提出立项建议,以确保我校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目前“948”计划我校“十一五”重大滚动项目已大部分通过专家论证,编制项目预算。2005年到校科研经费总数达到27635万元,比去年增长10.5%。其中纵向经费2

7、4873万元,占总经费的90%,横向经费2762万元,占总经费的10%。总经费中来源于科技部13678万元(占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3323万元(占12%),农业部3351万元(占12%)。到校经费列前三位的学院仍然是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5588万元,动物科技学院4394万元,生物学院4360万元。2、科技成果产出取得重要突破(1)SCI、E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继续快速增长、质量呈上升趋势资源与环境学院的陆雅海教授和动物医学院的刘金华教授分别在Science发表文章,这是我校教授首次在国际高水平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截止12月31日统计:SCI、EI共收录我校教师论文520篇(S

8、CI论文437篇;EI论文83篇),分别比2004年度SCI论文(278篇)增长57.2%;EI论文(53篇)增长56.6% ;SCI论文数排名前三位的学院:生物学院(102篇)、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95篇)、资源与环境学院(50篇)。全校平均影响因子1.456比2004年平均数1.0明显提高,影响因子大于5的SCI论文13篇。大于10的SCI论文3篇。2005年12月6日,第13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了2004年度我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我校2004年度SCI收录我校科技论文278篇,居全国高校第26位;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计,截止到2005年12

9、月21日我校第一作者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论文数量为86篇,列全国高校第10位。(2)获奖成果硕果累累2005年通过教育部、北京市和农业部推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的机理与技术体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优质玉米自交系综3和综31的选育与利用和新型秸秆揉切机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率高达75%,比全国平均获奖率(20%)高出55个百分点。我校推荐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4项,其中24项获奖,获奖率高达70%。比教育部和北京市的平均获奖率(30%)高出40个百分点。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和拯救优质种牛和玉米赤霉醇和

10、氯霉素等17种重要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2项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教育部提名国家奖6项:其中华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和玉米秸秆覆盖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与机具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奖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4项:比2004年增加2项,“农大3号”小型蛋鸡新品种的推广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005年有74项成果通过鉴定,比2004年(43项)增长72%。在高校系统仅次于清华大学。(3)专利技术成果增长迅速2005年共申请专利159项,其中发明123项,占77%。授权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2005年植物新品种权授权4项;通过国家动物品种审定12

11、项;登记计算机软件54项,比去年(24项)增长125%。(4)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幅度“玉米系列品种”推广面积达3000万亩以上,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1%以上;“小麦系列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50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2亿元;“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在全国20个省市的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棉花、苹果、热带亚热带果树、烟草、间套作、蔬菜等10种作物体系上示范推广3600万亩,亩增收节支40元,直接经济效益14.4亿元;“草地改良与优质牧草”推广牧草新品种16个,改良退化草地48万亩,建植优质高产人工草地20万亩;“农大褐3号节粮小型蛋鸡”推广突破3000万羽;“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在全

12、国13个省市自治区示范推广1200万亩以上;“行走式节水灌溉机具及技术”已经在全国6个省市自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仅在乾安县、阜新县2个示范推广基地就推广机具10余万台(套),面积达1500多万亩;“植保技术及配套施药机具”推广60多台(套),示范面积达9万亩以上,涉及北京、山东、江苏、河北等12个省市自治区;“新型酿酒葡萄品种与酿造工艺”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的实施,提高了国产葡萄酒的品质,提升了长城、祁连、云南红等品牌的国际竞争力。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2005年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开展研究的学科增多、研究课题增多、发表文章质量提高、对国家政策影响力增大。我校主持完成的“对

13、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的检验” 荣获第十三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优秀论文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奖项,标志着我校在国际贸易理论一些重大问题研究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论文发表在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3卷第3期)上,该文研究成果结论:尽管世界农产品贸易领域被公认是国家干预最严重的领域,但比较优势原理仍在发挥作用。其政策含义是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的结构调整也会按比较优势引导的方向进行,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农产品如蔬菜、瓜果、园艺产品、肉类产品是我国今后的发展重点。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关键是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此外,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可以更好地实现我

14、国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论文“论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被新华文摘(2005年22期)引用。研究结果认为,从战略的角度讲,发挥比较优势不仅仅涉及贸易战略的选择,而且关系到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而产业升级则是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提升,必然要求政府进行干预。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是改革的大方向,过分强调产业升级将会造成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新的扭曲并延误改革的进程。中国西北资源和技术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发表在Agricultural Systems杂志上,被SCI,SSCI收录;见证历史和讲述历史:马继森的 发表于中国评论被SSCI收录,表明我校

15、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在中国贫困问题研究方面,提出了“中国贫困问题影响了社会协调发展,这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两免一补等。但是我国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穷人从经济增长中直接受益越来越少,因此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让穷人受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构建农村社会安全网成为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其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受到与会代表和各方媒体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我校教师长期从事农业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并参与起草系列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2005年作为起草小组成员参加起草了畜牧法,并已颁布实施;应邀出席了国务院召开的学习贯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座谈会,在发言中强调指出,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对我国畜牧业发展、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过程中,需要依赖科技、政策等多种手段,但其根本措施是从立法、执法和法制宣传等方面建立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为了保障条例的实施效果,必须加大法规宣传的力度。“中国农村性别不平等与贫困研究”通过在四川、甘肃、江西、陕西、宁夏等地对贫困地区在政治权利、资产占有、教育、就业机会的获得等方面的性别不平等状况进行了实地研究提出:“有效的导致性别平等的政策干预会极大缓解贫困,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