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如何写好新闻稿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827236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如何写好新闻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如何写好新闻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如何写好新闻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如何写好新闻稿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如何写好新闻稿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如何写好新闻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如何写好新闻稿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如何写好新闻稿范文 怎样写好新闻稿【1】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2、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

3、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

4、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 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

5、,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

6、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

7、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

8、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

9、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 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

10、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

11、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 如果没有任

12、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学生记者只

13、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中秋节新闻稿【2】 为迎接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到来,9月2日下午,九宫庙街道创新社区组织辖区空巢老人51人,在社区会议室开展“喜迎中秋”趣味活动。 社区为老人们准备了月饼、糖、瓜子等食品,让孤独、寂寞的的空巢老人度过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中秋节。 活动以最简单的击鼓传花开始,主持人首先宣布游戏规则,其中一人拿花,一人背着大家敲鼓,鼓响时众人开始依次传花,至鼓停止为止,此时花在谁手中,谁就上台表演节目。 活动中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唱歌、跳舞、口技表演等应有尽有。 在紧张而又开心的游戏中,老人们仿佛又回

14、到了童年,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接下来是有奖知识抢答环节,社区根据老年朋友的特点,制作了关于健康、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题,以抢答的形式展开。 主持人每读出一道题目,说开始后,下面的老年朋友举手抢答,谁先举手,谁就回答。 “环境问题的投诉热线是多少?”“家里炒菜的锅着火了怎么办?”。虽然问题简单,但大家情绪高涨,纷纷抢答。 最后,活动在主持人的“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的歌声中结束。 82岁的空巢老人王开华婆婆感慨万分的说:“现在的社区好呀,让我们有家一样的感觉,也让我们不再孤单、不再寂寞。” 中秋节新闻稿【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根据上级文明办有关要求,中秋节期间社区认真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 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和群众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 一、领导高度重视。 社区将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