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风景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823213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风景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某风景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某风景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某风景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某风景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风景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风景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风景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四川省某县*文物风景管理处项目主要内容:(一)道路工程(二)卫生环保工程(三)供水供电工程(四)消防安全工程(五)文物保护和景点恢复工程(六)其它项目总投资:*万元人民币 某景名胜区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圈内,在川南旅游市场上占据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景区风景秀丽,宗教,文化特色浓厚,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当地土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某景名胜区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近5000万元,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景区突出的宗教,文化特色,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挖掘景区潜力,发挥景区

2、优势,提高景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总体水平,为景区升级奠定基础,更加突出中某景名胜区山水秀丽,文化品味高,宗教色彩浓的旅游特色,将中某景区建成休闲,度假为主的现代文化旅游区.二,某县基本情况 某县2002年总人口人,工农业总产值达8300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59791万元,农业总产值为2322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为63413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838万元,人平年均工资4516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651元,城乡居民储存总额为38537万元.从经济收入来看,某县的城镇居民和农民大都达到了区内旅游的条件,再加上乐山地区城镇人口80万人和*地区230万人口,区域内的旅游市场潜力不可小视.三,投资方基

3、本情况 本项目投资方为某县*文物风景管理.是县人民政府设立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负责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建设.*文物风景管理处主要经营中某景旅游项目开发和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等.景区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历代名人雅士留下的石刻诗篇,摩岩造像遍布岩壁.景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俱佳,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第二章 项目所在环境和问题一、环境:随着人类进入新的一个世纪,和平的发展仍然是世界主流,这为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我国将在今年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必将形成,既给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

4、平逐步提高,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保障.同时,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作了重大调整,信息技术,生化工程,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成为国家优先重点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旅游开发上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极大的鼓励和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为了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用,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决定十五期间,国家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旅游业发展

5、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旅游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必将推动我国旅游业高层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省也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将自己拥有的巨大旅游资源作为重点开发领域,使旅游产业成为四川省新的支柱产业,将四川发展成为旅游强省.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其战略目标就是在完善西部基础设施,调整西部产业结构的同时,保护和开发西部重要的自然资源.西部拥有我国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旅游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源显示: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鉴于旅

6、游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世界各国和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成为了新的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某县政府也针对本地区优势,提出资源开发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旅游兴县的发展思路,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纳入统一规划,并从政策上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问题面对如此良好的发展机遇,管理处上下在倍受鼓舞的同时,也存在深深忧虑,因为景区的基础设施薄弱,落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给游客游览,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使得市场促销,营销宣传难以开展,游客量难以提高,直接影响到景区的经济效益,

7、制约了景区自身的发展.2,景区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展现在国内国际旅游面前,影响了市场知名度的提高,也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国国主义教育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效益.3,难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它所蕴藏着的长远的,巨大的潜能发挥.4,作为成都与乐山水路的中继点,与省政府开发岷江旅游文化带的规划相适应.可见,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天时,某县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地利,以及*市,某县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人和,进行中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既促进景区的自身发展,又会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省岷江旅游文化带的规划,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8、和社会效益.一,风景区概况1,地理位置.中某景名胜区位于四川*某县城南9公里的瑞峰镇,北距省会成都市120公里,南距乐山市38公里,东邻井研,仁寿,距*30公里.与瑞峰镇隔岷江相望.2,地质地貌.中某景区属龙泉山断裂带的西南端,为浅丘阔谷和深丘窄谷的混合地貌,海拔在375719.7米之间.景区丘陵斜坡多呈台坎状,丘顶浑圆,或呈方山状,土壤肥沃.3,气候.中某景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盆地西部区,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6.9,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冬季少有冰雪严寒,春节气温回暖较早,夏季无酷暑,常年各月平均气温振幅为19.7.总之,气候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365天都在适宜旅游.区风雨量充沛

9、,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1401150小时,无霜期长达310313天.常年以北风为主导风,风力在06级之间.4,环境.中某景名胜区水资源丰富,有岷江,沙溪河,筒车河和*河河口流经风景区.岷江是流经景区的干流,在某县境内流长约40公里,流经全县11个乡镇,由于岷江自净能力强,经化验符合国家生活饮水源卫生标准.区内还有青峡源和官厅水库两个总库容量3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利工程. 风景区现有森林面积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6%,森林资源较丰富.林木种类达190多种,经济林以桑,柑桔为主,其他有茶,桃,李,杏,梨,油桐等25种.类有慈竹,苦竹,水竹,斑竹,罗汉竹,楠竹等15种,慈竹占90%以上.灌

10、木类有马桑,水渣,刺梨等20余种.花类有兰花,木绣球,晚香玉,姜花等70多种.现有珍稀名贵树种桫椤,银杏,水杉,楠木等.二,风景区开发现状 某景区在1958年以后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自80年初起受到县政府的重视,开始封山育林,经16年的努力,现在基本恢复了景区的植被.庙宇得到初步恢复,文物得到较好的保护. 下寺风貌虽已不见唐宋之风,但森严的庙宇风骨依然.中寺恢复了药师殿,藏经楼,在原四大天王殿的基址上修建了碑廊两通. 景区现有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床位211张(其中套房4套,单人间4间,标准客房14间),可一次性提供300人次进餐,100人娱乐消费,卡拉OK厅能容3040人,有KTV房2间,大

11、厅1间,还有美容美发,桑拿按摩等设施.景区现有职工40人,其中正式职工36人,本科生3人,大专生5人,中专生10人.1995年,景区接待旅游者13万人次,经济收入达72万元;1996年接待14万人次,收入80万元;1997年接待12万人次,收入78万元.人均消费在5.56.5元之间.人均消费水平不到10元,在90年代可能创省级风景名胜区之最.同时也说明了在不增加绝对接待人数的前提下,提高每个游客的平均消费值,景区的经营将大有可为.景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有的游道仍是自然小路,卫生设施空缺落后,供水,供电能力不足,电视收视效果极差,严重制约和影响景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风景区资源评价一自然旅游资

12、源评价.中某景区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层次十分鲜明,前临岷江,后倚慈姥峰,背山面水,山青水秀.岷江河滩广布,芳草萋萋,河岸田畴万亩,葱茏翠绿;山中森林密布,泉水淙淙,奇石异草,曲径通幽.历史上*景色秀美,曾被宋代著名文学家范成大称赞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由于其景色美不胜收,历来被骚人墨客誉为岩壑胜景,不减峨山,将*与峨眉等同看待.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游人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大都是先游*,再游峨眉.*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融为一体,显示了无穷的魅力.按照*的地质地貌特点和向游客展示出来的景观层次,我们四个层次来评价自然旅游资源,以便更充分地显示和挖掘*的旅游资源特色.二,人文旅游资源评价:

13、*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唐代起就成为川南佛教的大道场,(略)三,旅游商品资源评价:旅游商品是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出售给旅游者的地方土特产和工艺纪念品等商品,是旅游地创汇的特有资源.1,竹编工艺(略)2,捻条画(略)第四章 市场调研分析一,景区市场定位中某景区是融合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名闻遐迩的宗教名胜为一体的观光,度假,宗教,会议旅游的综合型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根据旅游资源的特色,品级和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向性,以及与周边旅游产品的竞争态势,在兼顾其他旅游行为方式时充分挖掘中某景名胜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出它优美的自然风光,利用它山清水秀,岷江水域宽广,两岸生态环境

14、优雅的特点发展度假休闲旅游,突出风景区的自然美,环境美,历史文化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中某景名胜区真正成为既能发扬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旅游功能的新型的度假型,观光型等综合型的旅游胜地.二,景区的市场分析:三个级别.第一级客源市场:成都市,乐山市,*地区和到峨*乐山大佛,三苏祠旅游的部分游客.第二级客源市场:重庆市,自贡,宜宾,泸州,西昌,内江,德阳,绵阳等地区.第三级客源市场:部分省外,国外的游客.旅游者行为规律分析:在为中某景区作总体规划的过程中,专门对成都市的旅游市场和景区的游客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按照旅游者的出行规律和中某景区所处的区位条件,成都市是中某景区的主要客源

15、市场,我们对成都市的旅游市场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出旅游规律(1)成都市旅游者(限于受调查者本人)每年外出旅游的次数:一次的占40.68%,二次的占24.32%,三次以上的占21.40%.说明每年外出旅游一次的人占多数,对旅游目的地只有一次选择,因此,旅游地的综合形象和特色在旅游者的行为抉择中起决定性作用.(2)每年带上一家人外出旅游的次数(包括城郊旅游):一次的占32.84,二次的占29.87%,三次以上的占34.75%.说明家庭的度假旅游市场兴起.(2)每年带上一家人外出旅游的次数(包括城郊旅游);一次的占32.84%,二次的占29.87%,三次以上的占34.75%.说明家庭的度假旅游市场兴起.(3)旅游者在省内旅游的出行半径:城郊农家乐占23.09%,80公里以内占36.02%,160公里以内占33.05%,160公里以外占16.31%.游客主要集中在160公里的出游半径以内,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在2小时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