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社团团支部建设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816428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加强社团团支部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加强社团团支部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加强社团团支部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加强社团团支部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加强社团团支部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加强社团团支部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加强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求知领域,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据我所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已经有不少于60个以上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已成为该校校园文化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群体,社团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成熟、能力的加强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愈来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16号文件,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正确认识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存在问题并充分发挥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

2、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关于学生社团存在问题及对策,稍微谈点鄙人不成熟的看法:一、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主管部门小活动应接不暇、大活动力不从心。现在各高校的社团大都是挂靠在校团委,由校团委担任或派出执行机构(如社团管理中心或者社团工作部门)负责全部社团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的好处是团委代表学校谙悉全校社团整体的发展情况,同时学生社团具有较大的自由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组织的目的;但是弊端也是显然

3、的。如果仅仅是把社团活动看做学生自娱自乐的节目,这样的管理没有问题,但要把社团活动看作重要的育人手段的话,就捉襟见肘了。一方面,团委本身承担着大量的组织、宣传工作,放到学生社团建设上的精力、物力只能是一部分,而社团建设又是一项纷繁复杂、耗资巨大的工作,投入的精力、物力少了,出不了大成绩,甚至连小成绩都出不了,投入大了,团委不堪重负,甚至会影响本身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许多上层次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大型活动,需要学校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光靠团委是根本不够的,不是做不了,就是做不好。2、社团内部管理不顺,运作不规范,会员流动性过大,社团对会员缺乏足够约束力。目前的学生社团一般都是进出都不设卡,学生只要

4、交纳了一定数额会员费,甚至不用交会员费就可以成为自然会员,大都不会接受什么资格审查,也不会拥有什么具有效力的身份证明;离开社团更是随心所欲,只要感觉自己不乐意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单方面宣布退出。社团干部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一般的普通会员甚至退出都不宣布就销声匿迹了,这样,吸引力比较强的社团还承受得起,普通社团往往经受不起冲击。频繁的人员流动不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社团的活动、计划、思想不能保持连续,更谈不上积累、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了。3、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社团建设深度鲜有提高。现在,各高校学生社团的教师指导力量主要来自团委,团委教师一方面负责社团的登记、管理、奖惩,另一方面又负责大型活动

5、的具体落实。条件较好的学校,由团委或者社团会员出面,邀请了专业人士(校内专业教师或校外有关专家)担任指导教师或者顾问,但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有专业人士介入的社团,还是由团委教师一力包揽的社团,其指导力量都显得薄弱。光靠团委教师或有限,要抓一些辅导员(学生工作秘书)参与指导和管理,显然不行,一则专业不同,无以服人;二则心有余而力不足。请专业人士指导和管理,固然是好事,却依然存在弊端,一则专业人士大都有自己的事业,宏观地指导、顾问一下没有问题,但要成年累月与同学在一起,能做到的人就不多了;二则多数专业人士对活动中涉及的专业问题能给学生提供较好帮助,但对具体活动形式、社团的日常管理,恐怕就没有经验或者

6、没有兴趣了;三则由于种种后发的原因,原本承诺担任社团指导或顾问的,可能会变得应付起来,而一部分较负责的专业人士,也可能因为大环境的缘故,不敢或者没有渠道表达自己的重视;另外,还有一个机制性的原因: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一般是义务从事的,担任指导教师并没有固定的劳动报酬,这也是导致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的关键所在。4、社团建设经费不充裕,活动策划难以变成现实。据调查,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有三:其一,从校团委的行政经费中拨划,这部分经费一般都是上一年度团委报计划给学校,由学校审核后下达,其总量并不少,但分摊到每个社团头上,就微乎其微了,在有的学校,给每个社团的拨款平均一年才上百元,一些

7、办得不理想的社团可能一年下来一分钱都得不到;其二,通过收取会员费获取。但作为学本来上学就是一笔开销,家里就有经济压力,会费也不宜过高,否则参与的人就会减少,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5、社团活动场地无保证、设施不健全,导致无法展现社团特色。一般高校中都有相对明显的学生活动专用场地,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俱乐部等,但专门辟给社团活动使用的场地却非常有限。一般社团搞活动都是事先向学校的有关部门租(借)用场地,遇到冲突就要改地点或者改时间。社团的办公场所更是有限了,极个别“官办民营、有实际挂靠单位的社团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条件好的还有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但绝大多数社团都是以游击队的面貌出现的。一

8、些学校缺乏社团的必备活动设施,如有健美协会却没有健美器材、有棋牌协会却没有棋牌活动室,设施的不健全导致了特色社团无法展现其特色。除了上述的5个主要问题外,社团分类的不科学、不合理;校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交流和学习;社团建设理论沉淀、文化沉淀太少;社团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太多;小社团力量单薄,相关社团形成不了社团联合体都是困扰社团建设的较大问题。二、 针对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笔者认为要真正地、全面地、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建设符合完全学分制模式要求的学生社团,要从内外两方面寻找切入点,在外部机制上,做到四给,即给政策、给人员、给经费、给设施。(1)给政策:在目前

9、全国的大部分高校中,学生的评优、入党、深造、毕业等一切事关前途,福利都直接与第一课堂的学分和考试成绩挂钩,所以学生的意识中必然对考试成绩特别是学分十分敏感,有学分的课程或者特别有吸引力专业性又较强的活动会努力学习、积极参与;没有学分的课程或活动往往放到第二位考虑,这种思维下按传统模式管理的社团活动,一般的大众性活动是没有多少人参加的。如果学校给予政策,社团活动也纳入学分制体系,学生参加社团,犹如选修一门课程,参加一个学期的社团活动经考核合格,同样可以取得学分,这样一来,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团会员人员不足、会员参加活动有头无尾等问题,而社团管理上也会简单明了起来。如果要再做得深入一些,可以规定学生

10、在校期间必须修满一定额度的社团活动学分,否则不予毕业;社团活动同相关的课程结合起来,如网络协会同网络制作课结合起来,选修了课程就是加入了社团,课程布置的作业就是社团活动的主体内容,学期结束,获得了课程学分就有可能获得相关的社团学分。有了这样的政策之后,就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打消其参加活动影响考试成绩拿学分的顾虑。给政策是社团管理改革的关键。(2)给人员:人的因素是根本的作用因素,社团建设没有一支专业的管理者队伍是搞不出深度和广度的。实行学分制之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会被迫提高,从而原来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队伍会出现冗余。而相反地,由于社团、学生宿舍的特

11、殊作用的体现会导致原来从事这两项工作的专职人员显得缺少。学校完全可以提早做好这个调配工作,把一部分从事思想教育的辅导员(班主任)的岗位换一下,转到专门负责社团的建设、管理、指导上来。条件好的学校甚至可以做到一个社团有一个专门的指导教师。这样性质的指导教师是完全专职的,会全身心投入到社团建设和发展上,也是社团建设、发展上水平的最好保证。(3)给经费: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员再尽心,活动再有创意,没有经费支持,依然是空谈。前面谈问题时谈到的经费来源少,会员费非常有限,某种意义上只是象征性的;社会赞助具有不确定性,是社团建设重要依靠,但不能作为主要依靠;主要依靠是学校投入。学校一定要千方百计投入一

12、笔相当可观的经费用于社团发展,这是社团发挥效用的基础。当然,投入大不等于乱使用。具体使用时还要严加审批、考核,不符规则的活动一律不批,批了的就要批到位,保证活动顺利开展。至于社团的维持经费可以通过奖励拨划,做得好的社团一方面得到精神上的肯定,另一方面得到经费上的倾斜支持。经费这一指挥棒要牢牢掌握在主管部门手上,这样就能够宏观知道社团建设的进度和布局,并保证其发展的正确方向。(4)给设施:设施包括房屋设施、办公设施、器械设施。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或者根据社团的专业性为学生社团提供、建造活动场所。一个社团没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其活动质量就要大打折扣,对于成熟的社团来说,除了有活动场所之

13、外还要拥有一定空间的办公场所,因为这里可以成为会员交流思想、开展工作的最佳场所。如果有条件的话,要给所有的在册的社团都置办一些简单的办公用具,如桌椅、橱柜等。而对于一些文体类的社团来说,其活动场所中一定要具备必须的器械设施,否则这一社团其实是不正规的。2、在内部机制上寻找四点,即依托点、凝聚点、闪光点、结合点。(1)依托点:学生社团的特点是流动性较大,专业指导力量较弱,活动内涵的系统性不强。学生参加某一社团,往往是兴趣使然,若是参加后学到东西,会进一步加强其兴趣,若是学不到东西,就会很快游离出这个社团,所以,社团一定要自觉增强功底,提高活动的含金量,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依托点:以第一

14、课堂为依托,以第二课堂为延伸。社团要主动寻找与社团主题相关的课程为依托,聘请课程的主讲教师成为社团的指导老师,引导会员成为这门课的选修课,利用课程知识引导会员对社团活动增强理解,从而提高其积极性。(2)凝聚点:社团是一个既松散又严密的组织,组织是否具有凝聚力,会员是否热爱社团,将决定社团是否办得成功。所以,社团组织者要努力寻找凝聚点,加强会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留住人,进而发挥其育人功能。抓住凝聚点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宣传介绍向校内外介绍社团的情况,增强会员热爱社团的感情;可以通过设置特定场景的活动,加深会员之间的思想交汇。(3)闪光点:一般而言,一个学校中学生社团林林种种,数目不会下

15、于几十个。如何在这几十个社团中站稳脚跟,不仅要靠学校、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教师、社团组织者和社团会员们的全力以赴,更重要的是社团本身要有闪光点,即自己的精品和特色。(4)结合点:社团建设光靠关起门来埋头苦干是不够的,还要主动出击,与校内的、兄弟学校的同类社团多接触,寻找结合点。有些活动主题和过程都是差不多的,那就可以几个社团联办,一方面增强了组织力量,另一方面又节省了活动经费。有些社团本身有雷同之处,就可以结合成联合体,甚至合二为一,减少重复建设、盲目发展。学生社团是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随着完全学分制的到来,它将更直接、更具影响力地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这一点是勿庸置言的。研究其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最有效的发挥其育人功能,日益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放在了我们面前。相信通过更换思维,齐抓共管,学生社团一定会成为新世纪中国高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