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815464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利津县凤凰城实验学校 王君香向桂辛老师的语文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连续看了两遍,她的课朴实中带着新颖,学习中渗着方法,看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真可以称得上赏心悦目;她的课紧扣年段目标,抓住重点句段,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方法的引领,达到了语文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教学效果。一、不同文体前后对比导课时,向老师先板书“爬山虎”写到“虎”字时,引导生观察第三笔像老虎的什么?生各抒己见:像老虎的爪子;像老虎尖尖的牙齿。借机老师引导以前我们学过“爬山虎”的文章是什么呢?生很快答出叶圣陶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那是一篇写物的文章;今天再来学习一片有关爬山虎的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

2、虎,理解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是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性散文。(此处让学生懂得,文章有不同的文体,即使同一种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有的写物,有的写事,有的写人)二、整体感知理清条理向老师从课件中打出:课文写了我和叶老之间的哪几件事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文。学生从朗朗的读书声中,抓住了两件事:一是叶老帮我批改作文,二是请“我”做客,这时候老师便加以指导,帮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四个字:批改作文,于是第二件事也被同学概括成了四个字:请“我”做客。这样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着说,这对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能让现学用简单的、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找一找这两件事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像老师一样做上标记,老师出示整篇文章,教会学生标段落符。谁能借助板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既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又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此处让学生学会读中理清课文条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简单的、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三、生字学习新颖别致向老师在引导生学生字词时,生字是红色的加以强调,重点学习了“删”“楷模”引导生弄清了“删”字“楷模”的来历,先让学生观察“楷模”都是木字旁,与树有关,而后出示楷树图片,体现楷树刚正挺拔,有尊师重教之意,于是孔子弟子移了一棵栽在孔子墓前;模树色泽纯正,是各种树的榜样,于是后人把“楷

4、模”放在了一起,成为人的榜样。这样学习生字形象、生动、新颖,便于记忆,又为引起下文做了铺垫,文中有个句子就有楷模,你能找出来吗?“堪称楷模”的“堪”是什么意思?字典中有两种解释,课件出示,在这里选第几种意思?放到句子中试一试,这样学习,降低了难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处学习生字的方法,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四、重点词句感受形象为什么叶老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呢?默读课文第一件事,把给“我”带来的感受找出来,学生找到“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从1-5自然段抓重点词句体会认真、平和:“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

5、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里面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叶老的认真“密密麻麻”,紧接着呈现叶老为肖复兴改的那篇作文,密密麻麻的修改160多处,看到这,你想说点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再展示叶老工作繁忙的资料,你又想说点什么,学生情感再次掀起波澜,叶老真不愧是大作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处让学生懂得,老师带领大家抓住“堪称楷模”,“认真平和”等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感受叶老的人品,这是一种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习作中加以运用。)总之,向老师的这节课令我受益匪浅。我们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远,研修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我们要不断摸索、创新,以更好地方法托起我们明天的太阳。那片绿

6、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性的文章,在回忆中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邀“我”到家中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著称楷模的文品与人品。一个久负盛名的作家,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虽相差悬殊,却成了一见如故的朋友。这一切都源于叶圣陶先生那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使人倍感亲切与温暖,同时叶老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习了向老师执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受益匪浅。我觉得老师的课堂精彩,重点突出,方法得当,学生学习效果好。

7、学学作者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题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本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起来就扣人心,抓人眼。如果从作者的思想情感去分析文题,为什么本课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因为作者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作文时“如文见人,如文见心”。所以才请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的教导,教会作者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去多年,所以以此为题。在教学过程中,这节阅读教学课,主要目标是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文的结尾肖复兴说:“我很庆幸,自己第一次见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对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楷模”来理解。“楷模”就是“模范”“榜样”,那么

8、叶圣陶先生在人品和作品方面有哪些让肖复兴和我们学习的呢?这样学生联系上文的内容,学习叶圣陶修改文章的一丝不苟和待人的平易近人,抓住相关的句子和关键词,体会人物的特点。第二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是结尾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句子比较难理解,上文两次提到爬山虎,一次是在刚进叶圣陶家门时作者看到的爬山虎,“绿葱葱”的,阳光仿佛都成了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这是作者第一次去一个作家家里做客,而且是这么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心情该是多么激动、兴奋呢,这种心情体现在景色之中,要启发学生理解景色描写中寄托的情感,有些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我启发不够,处理得有些生硬。第二处描写是

9、在和叶老先生畅谈了一下午后,作者看到院子里的爬山虎“绿的沉郁”,“虎虎有生气”,这样生气勃勃的爬山虎是作者此刻“充实”“自信”心情的表现,但是因为铺垫不够,学生也没能引到这层面来。从整体来看,向教师的讲述语言精当明了,师生交流汇报默契,课件出示的问题关键性强,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这篇教学板书内容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合乎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优质课。学完本课,我在反思: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向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兴趣与自寻新知的动力,向老师也设计了多个环节展开教学:“旧文引新文,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主

10、体作用,寻求新知”“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向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借用作者的思想与知识,特别是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法,那不仅仅是修改作文,是做人的原则,更是教育我们要怎样做人。然后师生采用“共议”“共体会”“共总学法”通过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从本课的教学上,我深知语文的深度与广度,“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 作者:史纪超 单位:临沭县曹庄镇中心校 更新时间:2016-10-08 08:23 浏览量:80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听过执教老师教学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受益匪浅。我觉得老师的课堂精彩,重点

11、突出,方法得当,学生学习效果好。从中学到了不少教学经验,特做分析如下:一、抓住文体特点,由浅入深,步步引导。首先,向老师以“爬山虎”为话题,把学生引入课文,通过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接着向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课文写了我和叶老的那几件事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写了两件事“修改作文”和“邀我做客”,教学层次特别清楚。重点突出。让学生围绕中心句去探究,去学习,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更明确,使整课堂浑然一体,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第三学段中要求“阅读叙事性

12、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向老师的课抓住课标要求,彰显了叙事性文体特征。首先在导入环节中,向老师引导学生把本文和爬山虎的脚作比较,让学生明确爬山虎的脚写物,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写事的文章。然后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又设计“说一说课文写了我和叶圣陶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梗概。了解梗概是学生学习叙事性文章的重要目标,也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该问题的设计关注了叙事性文体的特点。正是由于向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对不同的教材进行不同的教学处理,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才使这一堂课的教学

13、流程如此清晰,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此成功。二、加大阅读指导,以情促读,读中感悟。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老师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不断给学生加以引导:“我跟叶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修改前和修改后有什么不一样?”、“从修改中,看出叶老师是个怎么样的人”,这样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更重要的是,向老师的引导是有层次的,学生自读做到读懂、读通顺,教师引导读使学生读得有感情,在一次次地朗读中和学生经历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比如在“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犹如春风拂面。”这一重点语句的学习上,向老师对文中语句间所蕴含的人物情感上处理得相当成功。俗话说

1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指导阅读时,向老师让学生有感情的读,以情促读,读中感悟。课的开始就让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通过读引导学生找出表达课文思想内容的重点语句段落,即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语句,以读用心理解其深刻含义;最后抓住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语句,用心品读这些重点句段,体会叶老的一丝不苟和平和。唯一不足的是读书形式比较单一。三、运用多媒技术,直观生动,效果明显。执教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插入适当的音画媒体,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真正做到了为其教学服务,而不是纯粹的热闹。总之,执教老师这节课结合课标要求,把握文本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和学习叶圣陶的认真、平和的处事态度,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到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向教师的讲述语言精当明了,师生交流汇报默契,课件出示的问题关键性强,板书内容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合乎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