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职业院校项目管理建设园林管理知识方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815169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职业院校项目管理建设园林管理知识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某职业院校项目管理建设园林管理知识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某职业院校项目管理建设园林管理知识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某职业院校项目管理建设园林管理知识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某职业院校项目管理建设园林管理知识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职业院校项目管理建设园林管理知识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职业院校项目管理建设园林管理知识方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3: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人:王占锋项目组成员:冯光荣、刘 增、汪源、杨 群、李季、李 谦、杨丽琼、方秉俊、吴元龙、苏婷婷、刘益荣、兰玉刘丹陵(四川省建筑业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杨其淮(四川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四川风景园林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肖晴(四川风景园林绿化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唐来春(成都建设学校高级讲师、成都市园林绿化协会副会长、建设部园林专家)钟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主任、副教授)陈玖成(川西卉森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孙苗夫(成都苗夫现代苗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花卉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建设周期:三年一、产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一)

2、产业背景分析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标准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城乡环境建设、绿化美化的标准和质量越来越重视,与之关系密切的园林绿化、生态环保也受到了普遍关注。城乡环境的绿化美化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其地区发展文明程度、生活质量以及生态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四川省为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一方面在各市、县、区域采用“香化、彩化”、“立交森林”等营造手法,充分发挥绿化基础设施导氧、防尘、减排污染物的功能作用,从而创建绿化、美化、和谐的人居空间。另一方面积极推广以植物群落绿化的方式,实施以生态型道路绿化、块状绿化、立体绿化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同时,在农村大力实施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和城乡

3、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此外,自2008年四川发生严重地震灾害之后,构建城市绿地减灾避难体系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2009年成都市委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三步走”目标,将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使林业园林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国一流”,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到2015年,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林业产业总值达到500亿元,农民从林业上获得收入显著增长;实现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全市基本建设布局均衡,生态和景观功能完备,“锦城花郭入画图,清波绿林抱重城”的城乡绿地系统。到2020年,成都市将建成完备的森林

4、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展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自然之美”。将通过规划先导,打造“两山环抱”的绿色生态屏障;统筹协调,建设“星罗棋布”的城乡绿地;传承川西林盘,建设“林田相融”的绿色家园;实施水系绿网,公路、铁路林网,构建“三网连接”的绿色健康走廊;塑造特色品牌,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双赢。到时广大的农村地区是“人在园中”,二、三圈层是“城在园中”,中心城区是“园在城中”,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让广大城乡群众既享受高品质城市生活,又同时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二)人才需求分析以上这些规划实施需要大量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为我院园林工

5、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类园林企业数千家,就成都市而言,拥有各级资质的园林企业便已达到2000余家,但其队伍及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企业总数多,资质等级普遍偏低,管理水平不高,一线经过专业学习的高职层次技术人员缺乏,发展缓慢。目前,施工一线上“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匮乏,而全省范围内开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仅有7所,每年毕业生不足1000人,远远无法适应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园林大省的发展速度,更无法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及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要求。这正好为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提供了广阔的

6、发展空间。(三)建设基础 1具有区域产业优势我院位于成都平原西郊国际花园城市温江,距成都仅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温江是西南重要的亚热带园林植物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之一,也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园林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完善城乡融合一体化,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同时,实施绿化亲水景观工程,凸显“园林城市”形象,在200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际花园城市”。由于温江区园林绿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

7、加了农民收入。川西园林闻名天下,成都园林绿化企业及其施工技术处于西南领先地位,园林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资源丰厚。这些都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区域的优势。2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率先在全省申办的将园林植物生产、造景与工程相融合的高职专业,在四川省岗位培训中心及风景园林处的指导下,实施“双证”教学的专业,已经有两门精品课程专业。自2002年开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以来,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点研究课题“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该课题获得省级教改成果二等奖。2009年又顺利通过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申报,现正在建设

8、中。3实习实训条件较好该专业现有园林工程工种操作实训场、园林景观工程实训场、园林工程施工仿真实训场、花卉苗木基地、盆景制作实训场和校外实训基地8个,其中,园林景观工程实训场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场,能进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植物培育与生产、园林设计、施工和管理实训,基本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的需要。4师资力量较强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副高及以上教师7人,中级职称教师7人,硕士11人。同时长期聘请园林技术专家和高级技工15人担任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有4人担任成都市园林绿化协会理事和成都市园林专业教学专委会理事,6人担任园林类相关工种职业资格考评员。5社会服务成绩显著该专业是四川省高职双

9、证院校园林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是成都市园林教学专委会主任单位,承担了成都市园林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师资培训和省内相关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同时是成都市园林绿化协会理事单位,承担对其他理事单位的指导、项目咨询、技术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等工作,先后开办多次省内园林从业人员园林职业培训,累计培训4000多人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工作,主持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展览场馆设计,参与了第六届全国花卉博览会景观“花团锦簇”项目的工程监理,参与成都、内江等地苗木基地建设项目30余项。(四)存在不足1“项目驱动、四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深化;2双师型师资队伍、科研与技术服务团队建设

10、有待进一步加强;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4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二、建设目标与重点(一)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和创新“项目驱动、四段育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加强合作,构建面向园林工程行业职业岗位群所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园林植物培育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材料展示中心、园林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建设与专业岗位工作标准相衔接的实训基地,以校内实验实训中心为依托,发挥资源与技术优势,开展相关研究与技术服务工作。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区域经济

11、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成省级示范专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起示范带动作用。(二)建设重点1探索和创新“项目驱动、四段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合作,共建专业,共育人才。2建成省内一流的园林工程材料展示中心、园林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园林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实训中心,满足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满足园林类职业技能的鉴定与培训需要。3培养造就在园林类教学、科研和生产等方面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各1名,长期聘请1-3名从事园林工程设计或施工管理方面的具有较高声誉的省内外专家,作为本专业特聘顾问,培养专业骨干教师12名

12、,聘请园林行业专家顾问、技术专家4名,聘请园林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20名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4构建以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建设课程标准。5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职能,为行业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和园林花卉苗木种植农户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3000人次,农民工转移培训和科技进村入户1000余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1500余人次。与省内同类中、高职院校加强合作交流,开放专业教学资源。三、建设内容(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深化“项目驱动、四段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园林工程专业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园林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拟定

13、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培养学生设计、施工、管理、植物生产与养护四个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完善“项目驱动、四段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驱动”:对接并归纳整合四个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对接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开发课程体系;对接真实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标准,遵循认知规律,开发课程;对接工作过程,创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接企业用人标准,企业文化,建构专业和课程的评价体系。“四段育人”即:第一段(14学期):学生在校内完成两年的基础知识和课程单项技能训练,搭建专业基础平台,为选择专业方向学习打下基础;第二段(暑期岗位见习4周):在校企合作企业结合生产项目进行

14、4周的专业工作体验,让学生对各岗位工作有进一步认识,为选择职业方向奠定基础;第三段(5学期):根据岗位见习中对各专业工作岗位工作体验与认识,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学校或合作企业选取23个专业方向综合能力模块的强化学习,提升专业岗位能力;第四段(6学期):到园林企事业单位结合工程项目进行15周综合顶岗实习。通过“项目驱动、四段育人”的探索与实践,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会做人”、“ 善做事”,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毕业时具备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详见图1-3-1)。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学习场所的循环完成单项技能训练任务完成岗位见习任务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四段育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的项目驱动教学阶段一:素质基础与专业基础基础 小ei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项目驱动、四段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 小ei阶段二:岗位见习阶段三:专业方向课阶段四:顶岗实习暑期4周第五学期第六学期课堂校内实训基地循环一学校校企合作企业循环二学校顶岗实习企业循环三两指导两指导两指导图1-3-1 “项目驱动、四段育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2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确立“设计员”、“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四个主要培养岗位,并确立了“招投标员”“苗圃管理人员”“监理员”三个拓展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