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7.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新版)济南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814411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7.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新版)济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7.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新版)济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7.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新版)济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7.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新版)济南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7.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新版)济南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7.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新版)济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7.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新版)济南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生物圈中的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利用。(重点)、通过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方式,说明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通过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资料的分析,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关注环境问题(难点)2、能力目标: 能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近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21cnjy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

2、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讨论和交流,思维和智慧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启发、举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环保知识,通过大量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的危害性。通过小内合作交流进行讨论,发挥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基础知识,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课前准备:1、制作PPT课件以辅助教学;

3、收集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2、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布置学生查阅、整理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播放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圈的相关图片,点击课件、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人类活动已经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欣赏组图,感知图片内容,注意力回到本节课主题: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生动的画面,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情境的导入,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人类还有哪些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负面影响呢?顺势引导展示课题(2分钟)启迪思维层层推进(5分钟)合作探究激发情感(10分钟)寓教于乐轻松获知

4、(10分钟)讲解:同学们观看了以上图片,一定会为地球鸣不平,美丽的青山绿水没有了,带给我们的是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人类在制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读标,板书 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过渡:自古以来,人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开发和利用着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那么你们知道有哪些具体的自然资源?知识点一、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讲解:很好!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都是自然资源。根据自然资源被使用后能否恢复或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说出的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呢?【点拨提示

5、】讲解: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有人说 :“生物圈的各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认同这个观点吗?设疑:既然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因此,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哪位同学能谈谈对这个观点的认识?讲解:这位同学知识面非常的广,大家应该多向这位同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学习课本知识,还应该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问题:同学们知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讲解:回答正确。现在我们就以森林的砍伐方式为例,来了解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教材第123页的“分析和讨论”教材3.71展示了人们对森林砍伐利用的两种方

6、式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方式,展开讨论完全砍伐的利与弊?选择性砍伐的利与弊?有人说:“保护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就要完全禁止对其开发和利用。”也有人说:“我们必须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但是要边利用,别保护。”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理解?点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无论哪种资源,都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使再生性资源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过渡:人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分不开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也改变了生态环境。看投影共同总结:人类对自然的改变和利用如修建水库、开垦农田、开辟

7、道路、建造城市、村庄、工厂、围湖造田、围海造田、拦河筑坝等。知识点二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过渡:最近几年沙尘暴频繁发生,特别是北方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就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的。阅读课本的资料,分析并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阅读资料一:思考人们过度放牧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投影)阅读资料二:思考我国为什么做出了退耕还林还牧的决定?谈谈你的看法?阅读资料三: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休渔政策?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讲解: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其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而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例如围湖造田、乱砍滥伐例如:环境污染

8、对生物的影响讲解: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的污染,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同学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存在着破坏环境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环境才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地球上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教师引导: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该如何做呢?总结:通过我们对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学习,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分析人类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活动对生物

9、圈产生影响?(人类通过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开采矿藏、兴建城市、发展工业等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读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回答:石油、土地、阳光、鱼、水、矿产、煤、森林等。同学们积极回答进行分类并举例:可再生资源:水、森林、土地、太阳能、鱼;不可再生资源:石油、铁矿、煤。交流、讨论、统一认识:不是。可再生资源在受到严重破坏后,也不能再生,所以生物圈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理解“可持续发展”。 有的同学回答: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观察3.71图然后讨论回答:完全砍伐

10、:可以使人类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森林,但是森林资源的再植生长却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如果森林资源的再植生长受到影响,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优点:便于伐木工人作业,节约成本,工作效率较高。缺点:可能会对森林造成永久性破坏;破坏生态环境,使森林中的动物丧失栖息地;使土壤暴露、土质变差。选择性砍伐:可使人类持续地获取森林资源,不等的再植生长可以及时补充失去的森林资源,可以使森林长久、稳定地存在和发展。优点:既能持续利用木材,又保护了森林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水土。缺点:倒下的树木会压坏其他树木,给砍伐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砍伐成本较高,工作效率较低。积极思考、展示观点第一种观点:错误说出理由第二

11、种观点:正确说出理由【相关链接】学生观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看资料思考,根据图片回答问题、讨论完成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逐年沙化,草原地力下降,生长的草逐年减少,环境日益恶化,最终导致沙尘暴的发生。对“北大荒”的长期开垦,破坏了某些地方的湿地资源,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资源减少。同学们通过资料结合看图片兴致盎然的参与积极讨论问题我国实行休渔政策是,目的是要保护产卵期间的亲鱼和育肥期间的幼鱼;休渔期间的捕捞一方面导致幼鱼尚未长大即被捕捞上来,影响渔业的产量;将产卵期间的亲鱼捕捞上来,又会导致鱼的繁殖率下降,鱼的数量减少,最终造成海洋资源枯竭。展示学生搜集到的图片课堂交流:身边环境污染实

12、例内容要切实可行,容易做到的环保小事。同学们为环保做十件事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种负面影响实际上也威胁人类自己的生存。让学生理解生物圈中的自然资源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在受到严重破坏后,也不能再生,所以生物圈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通过图片呈现的是对森林进行砍伐和选择性砍伐,不论哪种方式都是对环境的破坏,前者造成了栖息地的破坏和某些动物的灭绝。人类为了发展势必要利用和改变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能尽力使环境的破坏最小化。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使再生性资源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图片主要反映了人类

13、活动对生物圈的正面影响。学生活动形式蕴含着“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这种主动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通过本环节,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的课程资源,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使学生进一步加强认识。通过联系自身所做、所见的和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从中激发一种内在的动机,让学生对这些现象做自主性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会充分意识到这种行为给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树立“爱护生物圈,保护环境”的意识。实例教育,增加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从身边具体事例说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多方面说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思,激励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环保工作中,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教育学生人类的活动与环境卫生污染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归纳总结形成网络(2分钟)当堂训练深化提高(5分钟)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梳理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收获了知识,拓展了思维。运用所学本节课的知识,做出自我评价:1、在你生活的地区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现象吗?试举几例。你认为应怎样改变这些现状?你能为改变现状做些什么?2、有些人认为,反正有人打扫卫生,手中的果皮、纸屑随便丢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