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参考模板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814161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93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设计参考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道路设计参考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道路设计参考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道路设计参考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道路设计参考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设计参考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设计参考模板(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政一路道路设计毕业设计实战演练模板题目:某某道路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教学院系专业年级指导教师职称单位完成日期2006年5月29日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设计一条道路,通过老师给的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设计出一条三级公路,本项目为位于南充市仪陇县新政镇”新政一路”,属于农村乡镇道路,根据规范确定公路等级,对该地段所选方案进行技术设计,包括:路线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和排水设计、边坡防护加固设计。本路段全长为1850米,为双车道三级级公路,设计行车时速为30km/h.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为3.5m+3.5m=7m宽,路拱坡度2%,设0.75m土路肩,路肩横坡度为3%,设有5

2、个平曲线,2个竖曲线。在平面设计中,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均满足规范要求;在纵断面设计中,采用平曲线包住竖曲线;在横断面设计中,加入了超高加宽设计,使汽车行驶更加稳定;同时为了满足横向排水要求,并根据当地水文调查,进行涵洞设计。该路设计了6个涵洞。路线最大挖方高度为12米,最大填方高度为13米,即进行了挡土墙设计,和边坡稳定性验算。关键词:三级公路、平纵横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涵洞设计1 工程概况本项目为位于南充市仪陇县新政镇”新政一路”,新政一路项目位于南充市仪陇县新政镇的一条三级公路,全长约2公里,设计行车速度30km/h,路基宽度8.5m(0.75+3.5+3.5+0.75),行车道23.5m,

3、设计荷载等级:公路-级,路面横坡采用双向2%横坡(以道路中线),路肩采用土路肩(横坡为3%,宽度为0.75)。新政一路属于农村乡镇道路,促进了城乡统筹,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也是沿线农村最主要的生产生活出行通道;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文化交流,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公路沿线各种资源开发和当地脱贫致富的需要;路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是连接城市的桥梁,是对未来的希望。1.1 地形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新政镇地处嘉陵江畔,四川盆地东北部,仪陇县西南处,成渝经济区北部,幅员面积124.76平方公里。东邻双胜镇,南接光华乡,西依度门镇,北靠柴井乡,距川东北中心城市南充60公里。南充市地处四川盆地东

4、北部,全市可分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丘陵区两大地貌单元。东西两部分的地貌形态差异较大。东部以桌状或台状低山为主,顶部较为平缓,长度百米至数千米,宽数百米。地貌上以单面山为主,一般是北坡陡峻,南坡平缓。新政一路场地区域内岩层晚近期构造活动微弱,断裂构造不发育,区域稳定性好。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遂宁组泥岩。自然气候: 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干湿明显,年平均降雨1173.8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气温:多年平均气温约为17.3,极端最低温度为-2.5。2 平面设计2.1平曲线描述新政一路道路全长1850m,设千米桩,桩间距为20m,共设有5个平曲线,平曲线尽量做到顺直、连续、舒适。曲线最小半

5、径100m65m(设计时速为30km/h的三级公路的一般最小半径)。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80.6m60m,满足最小直线长度要求。道路线性较为良好,能让驾驶员和乘客在行车过程中感觉舒适。2.2路线平曲线要素计算根据路线选线原则,综合各方面因素,路线基本情况如下:共有7个交点,其中个2右转弯,3个左转弯,平曲线半径均从起点起一次为150、260、100、100、100,其中有两个为反向曲线,一个为同向曲线。表2-2-1 平曲线设计参数交点交点桩号左转角右转角半径(m)缓和曲线长度(m)QDK0+000JD1K0+398.9773515240JD2K0+753.6182226040JD3K1+142

6、.9378410040JD4K1+363.0264910035JD5K1+577.8896212040ZDK1+850.2722.3 平曲线要素计算图2.1平曲线参数计算简图2.3.1计算公式(1) 对称形曲线几何元素计算公式内移值:(2.3.1-1)切线增长值:(2.3.1-2)缓和曲线角:(2.3.1-3)切线长:(2.3.1-4)平曲线长:(2.3.1-5)外距:(2.3.1-6)切曲差:(2.3.1-7)式中:总切线长();总曲线长();外距();主曲线半径();路线转角();缓和曲线终点处的缓和曲线角();缓和曲线切线增,();设缓和曲线后,主圆曲线的内移值();缓和曲线长度();圆

7、曲线长度()(2) 主点桩号计算 (2.3.1-8)(2.3.1-8)(2.3.1-8)(2.3.1-8)(2.3.1-8)2.3.2 各桩号平面要素计算(1)JD1处平曲线要素计算 JD1:K0+398.977=150m,=40m ,= 平曲线要素计算如下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D1:K0+398.977校核经验证:交点校核无误。(2)JD2处平曲线要素计算 JD2 K0+753.618=260m,=40m ,= 平曲线要素计算如下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D2:K0+753.618经验证:交点校核无误。(3)JD3处平曲线要素计算JD3 K1+142.937=100m,=40m ,= 平曲线要素计算

8、如下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D3:K1+142.937校核: 经验证:交点校核无误。(4) JD4处平曲线要素计算 JD4 K1+363.026 =100m,=35m ,= 平曲线要素计算如下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D4:K1+363.026 校核:经验证:交点校核无误。(5)JD5 处平曲线要素计算 JD5 K1+577.889=100m,=40m ,= 平曲线要素计算如下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D5:K1+577.889校核: 经验证:交点校核无误。3 路线纵断面设计3.1竖曲线设计参数共设计了2个变坡点, 1个凸形曲线,1个凹形曲线,最大半径8000m,其中最小半径4000m,最大纵坡2.265%,

9、最小纵坡0.54%。最大纵坡及最大纵坡条件下的最大坡长,此项目设计的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极限最大纵坡8%,对应最大坡长为1200m。动态拉坡尽量做到填挖方不大且填挖平衡,将挖方用作填方,整个路线的变坡点选择都考虑了平曲线包含竖曲线的原则。图3.1-1 纵断面简图表3-1-1 竖曲线参数表边坡点编号边坡点桩号坡度(%)竖曲线半径(m)坡长(m)设计高程(m)变坡点1K0+397.3432.2654000339.547374.375-0.540743.148变坡点2K1+1408000370.3621.378710.2323.2竖曲线要素计算图3.2-1竖曲线曲线要素计算简图竖曲线基本

10、要素计算公式:(3.2-1)(3.2-2)(3.2-3)(3.2-4)式中:坡度差 L 曲线长(m) T 切线长(m) E 外距(m)(1)变坡点1:里程和桩号K0+397.343竖曲线要素计算:=2.265% =-0.540% R=4000m,=-2.805%(凸形)(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0+397.343)54.16=K0+341.259竖曲线终点桩号=( K0+397.343) +54.16= K0+453.44竖曲线起点高程:374.37556.0980.02265=375.646m竖曲线终点高程:374.37556.0980.540%=374.678m验算符合标准

11、竖曲线起点桩号K0+341.259,终点桩号 K0+453.44,平曲线曲线段起点桩号K0+398.977,终点桩号K0+463.41,故满足“平包竖”。(2)变坡点2:里程和桩号K1+140竖曲线要素计算:=-0.540% =1.378% R=8000m,=1.918%(凹形)(2)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1+140)76.731=K1+063.269竖曲线终点桩号=( K1+140) +76.731= K1+216.731竖曲线起点高程:370.36276.7310.0054=370.776m竖曲线终点高程:370.36276.7311.378%=371.419m验算符合标准竖曲

12、线起点桩号K1+063.269,终点桩号K1+216.731,平曲线曲线段起点桩号K1+031.61,终点桩号K1+218.999,故满足“平包竖”。4 路线横断面设计4.1 横断面组成要素本道路路幅设计总宽为8.5米,采用单幅双车道形式,并设有0.75m土路肩,土路肩为3%向外单向横坡。标准横断面为:8.5m=0.75m(路肩)3.5m(行车道)3.5m(行车道)0.75m(路肩)4.2 平曲线加宽设计新政一路为三级公路,采用双向路拱坡度,采用的是2%的路拱横坡度,路肩采用的是3%坡度,保证行车的舒适与安全,故对该新政一路行车道设置加宽。新政镇位于一般地区,且本道路是三级公路,设计时速30k

13、m/h,则对该路采用第一类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与缓和曲线等长,加宽过渡方式为线性加宽。加宽计算:由公式:(4.2-1) b 加宽值;(m)N 车道数量;A轴距加前悬;(m)R 圆曲线半径;(m)根据本设计资料,计算如下:JD1:A=5m,N=2,R=150m,V=30km/h由于0.4m0.8m,则可按规范取值为0.8mJD2: A=5,N=2,R=260,v=30 ,由于半径大于 250m 所以不加宽;JD3: A=5,N=2,R=100,v=30 由于0.55m0.8m,则可按规范取值为0.8m同理可得:JD4:加宽值b=0.8mJD5:加宽值b=0.8m4.3超高设计4.3.1 超高横坡度设计超高的设置就是为抵消或减小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让汽车行驶的更加平稳舒适安全,在新政一路上设置超高,过渡方式是绕中线旋转。计算公式如下: (4.3.1-1) (4.3.1-2)式中:超高值;横向力系数;汽车行驶速度(km/h);弯道半径。JD1:R=150m ,V=30km/hJD2:R=260m ,V=30km/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