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货币教学设计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812896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和货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商品和货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商品和货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商品和货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商品和货币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和货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和货币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第一节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概念与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比较和归

2、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商品的概念、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基本职能2、教学难点: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货币流通规律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

3、,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二) 新课教学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1.商品(1)、商品的概念及特征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上方虚线框里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回答。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教师活动:商品是用于交换的

4、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劳动产品用于交换这两个条件(2)、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教师活动: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是否用于交换)(3)、商品的基本属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页上方虚线框里面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市场上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有什么共同属性?学生活动:思考P3两个问题,讨论后回答。教师活动: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4)、商品交换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正文第二段以及下方虚线框里面的内容,促使学生自己归纳商

5、品交换的几个阶段学生活动:探讨回答教师活动: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商品流通)2.一般等价物(1)概念和作用教师活动:带领学生阅读第三页正文第一段内容,总结一般等价物的产生和作用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归纳教师活动: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自身具有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货币(1)、货币的产生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概念与本质教师活动:

6、引导学生阅读第三页正文第二段内容,联系前面一般等价物的相关知识,思考货币的本质?学生活动:理解归纳教师活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3)一般等价物与货币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活动:请学生思考“金银天然不是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的内涵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教师活动:“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是指金银是一种自然物,它在货币产生以前就存在。货币产生以后,也并不是所有的金银都是货币,只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才是货币,到货币消失时,金银依然存在。“货币天然是金银”,指的是金银具有价值大,携带方便,便于分割等优点,因此,金银天然具有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7、的自然特点。(固定的充当)(4)、货币流通规律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第四页“专家点评”的内容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既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既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计算题)3、货币的职能(1)概念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2)基本职能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4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

8、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流通手段。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物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

9、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3)、其它职能。

10、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4页,了解一下。(三)课堂总结、点评基本职能分离需要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剩余本质商品商品交换 一般等价物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六、板书设计 1.概念与特征 2.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商品 3.商品的基本属性 4.商品交换 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1.概念 1.产生 2.概念 分离 3.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 4.一般等价物与货币的区别与联系 5.货币流通规律 2.作用 1.概念 价值尺度 2.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 货币的职能 贮藏手段 3.其他职能.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七、课堂巩固练习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