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语句赏析(比喻、拟人--修辞篇)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812377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章的语句赏析(比喻、拟人--修辞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章的语句赏析(比喻、拟人--修辞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章的语句赏析(比喻、拟人--修辞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章的语句赏析(比喻、拟人--修辞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章的语句赏析(比喻、拟人--修辞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章的语句赏析(比喻、拟人--修辞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章的语句赏析(比喻、拟人--修辞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复习语句赏析(修辞篇)教学目标:比喻、拟人知识讲解:1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 及借喻三类.明 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例子:1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2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

2、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隐 喻 暗 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例子:3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4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借 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例子:5天上张灰着色的幔(喻体).(灰色的幔是喻体.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6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

3、).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九种.比喻的作用:(1)用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2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

4、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种类: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比拟的作用:第一,比拟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变得富有艺术魅力.如:1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旗歌谣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

5、象.第二,通过比拟,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如2: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胆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分类指导:第一拟人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这样的修辞方法就叫拟人.人具有会说话,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

6、,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以动物拟人:例如: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简析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

7、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从而让人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安慰,希望和信心.以植物拟人:例如: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简析诗人满怀激情,以拟人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微笑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如此拟人,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美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了.以无生物拟人:枪口对准星星,星

8、星大吃一惊!看它呀,躲躲闪闪,看它呀,跳跳蹦蹦.星星,不要害怕,战士的眼睛最清!我们揍的是空中强盗,瞄你,只是练功.星星笑了,笑着跳上了准星.眼睛星星,一条线,牵来了多少黎明!(石祥瞄星星) 简析星星,怎么会大吃一惊怎么能躲躲闪闪,跳跳蹦蹦又怎么会笑怎么会跳上准星因为战士在用枪口瞄准他,然后作者又解释这是练功.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展开想象之翼,根据星星的形象特征,让其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和情态.以事理拟人: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简析教条主义是个抽象

9、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时行起来,害人不浅.许多反对教条主义的同志要它罢休,有的同志却偏要推之以出.作者将教条主义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它躺着休息,便安然无事;若是活动起来,害人至深.第二拟物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人拟为动物:例如: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

10、热西提女拖拉机手) 简析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人拟为植物: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孙犁荷花淀) 简析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人拟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那么清新,美丽,可爱.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拟无生物为动物: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

11、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简析衔与吞都是动词,可以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根据文意,作者是将洞庭一湖拟为动物.巍巍群山,能衔住,滚滚长江,能吞吐,可见八百进里洞庭之阔大,气垫之宏伟.拟抽象事理为物: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 简析翱翔是鸟特有的本领.思想不是鸟,是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迅速传播.作者抓住这一点,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布鲁诺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强

12、大的力量. 良心卖多少钱一斤? 简析这个句子是一个拟物句,把“良心”比拟成了可以买卖的东西(拟物),从而讽刺了“良心”在某些人心中毫无价值可言的社会现象,小试牛刀:1.词语: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丰子恺白鹅)请分析“厉声呵斥”的含义和作用。赏析:“厉声喝斥”是大声斥责,是鹅的大声叫喊,这里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鹅傲慢的特点,把白鹅写得富有灵性,表现了对白鹅的喜爱。2.句子: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木棉花鲜艳、美丽的特点。3. 句子:“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2分)(2007年上海

13、秋考试卷)细解:“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很生动、形象,还用了拟人,然后还要回答其作用。答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杭州树多(1分),生活环境优美(1分)4.句子: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结合语境,品味下面画线文字的表达效果)赏析: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5.诗歌: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

14、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予动态化了,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快。 6.诗歌: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赏析: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7语段:我连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

15、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文章为什么用“一些梦一般的事迹”来概括曾祖母留给“我”的记忆?(2分)(2008年上海秋考试卷)细解:题干很长,实际上是问这个比喻是否恰当,而比喻是否恰当关键在于相似点是否准确。那么,在这个句子里,喻体是“梦”,本体“曾祖母留给我的记忆”,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呢?(1)隐约的,模糊的,但又是常常萦绕的;(2)不完整的、片断性的;(2)美好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时间久远的缘故。答案:2分。留下的印象时间已经久远;都是不完整的、片断性的;美好的。(答对任意两点得2分)。 8语段: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作“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焦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