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811701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新源县坎苏乡中学 云爱华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新源县坎苏乡中学的云爱华。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地位及作用)本课时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形成了一定的计算能力。生活中大量整数加减法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本课通过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的理念。二、说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为主线,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的设计,更多的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既掌握认知目标,又在学习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三、说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3、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四、说教学理念这是一节计算教学课,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学会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的能力。1、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文化用品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生活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

4、的价值。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五、说教法、学法在教法上,我选用了“创、导、探、放”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实践应用中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运用“班班通”,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充分表现了课程内容,而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四让”,既

5、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六、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教学活动:活动一、查学诊断:采用我当售货员、学生当消费者的情境设计读读认认常用的学习用具的单价,充分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小数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做好铺垫。【设计意图】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或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我以教材为基础,创造性地使用,选择了学生更加熟悉的文化用品的购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活动二、示标导入:展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6、观各方面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达成新课改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学习目标。【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读解教学目标,对学习有明确的认识,为全面掌握知识作好准备,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三、导学施教:1、我首先采用“文具店的故事”发现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来导入【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说各种学习用品的价格.接着我引导学生: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提出的问题,可能提出很多的问题,最后我适当选择两个问题,板书:“一支铅笔和一支圆珠笔一共多少元?一个文

7、具盒比一支钢笔贵多少元?”,这部分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平时所需要学习用品的价格,产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明确了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数加减法,同时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2、尝试计算,探索新知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支铅笔和一支圆珠笔一共多少元)?:让学生口答列式:“5.4+2.3=”引导这是一道小数加法的计算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解决“5.4+2.3=”这道算式,再让同学们小组谈论一下他们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在这学生可能探索出两种方法:(1)54角+23角=77角, 77角是7.7元; (2)列竖式。接着我示范把竖式板书

8、在黑板上,强调小数点应对齐等细节。接着我出示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一个文具盒比一支钢笔贵多少元?”让学生列出算式,自己计算,然后让学生汇报。我再给学生示范竖式的书写格式。先让学生想: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再让学生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得出计算小数注意的问题。最后引导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都要数位对齐,都是满十进一。小数在计算是应小数点对齐。【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为下一步解决问题作好准备,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共

9、同演算小数的加法竖式和讨论比较,让学生体会小数点对齐的算理突破教学重点。 活动四、练测促学:针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到的知识点,选择四道较为常见的习题做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的理解运用。分层练习,巩固新知:第一层:改错练习。先引导学生判断错在哪里 第1题错在小数点没有对齐,第2题错在忘掉写然后独立进行订正并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改错,让学生体会在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层: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整数的小数点在右下角,计算的结果应化简.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第三层:出示两道应用题

10、,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演算小数的加法竖式和讨论比较,让学生体会小数点对齐的算理突破教学重点。活动五:反馈延伸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的学习,我设计了让学生讨论总结的小结提问:(通过总结,理清思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系统的记忆。此时此刻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个孩子的脑海里。)在本课知识点学生已掌握的情况下,为了提升学生运用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1、小试牛刀:填空练习;2、再接再厉:划船问题;3、生活冲浪:摘帽子游戏;4、勇攀高峰:小动物过河。(这四个练习具有层次性,层层递进,层层深入。鼓

11、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第4个练习,具有开放性,又培养了估算意识。)【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突出教学重点。七、说板书设计: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解决了学生所提问题,还板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综合这节课的教学程序,本课的教学特色是:(1)通过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体会了数学的实用价值.(2)通过学

12、生的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小数加减法应小数点对齐,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3)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通过练习的分层设计,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弥补学生思维的不足,重新建构已有的知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谢谢大家!附: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一支铅笔和一支圆珠笔一共多少元? 2、一个文具盒比一支钢笔贵多少元? 5.5 6.5 +2.3 -5.4 _ _ 7.7 1.1 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2、要从低位开始算起,位数不够用“0”补齐。3、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