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809170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8/22,1,第三节 S-T教学分析法,S-T法的基本思想 用于对教学过程及其活动进行分析,包括定量处理和定性评价。 仅对教师T行为和学生S行为进行2个维度的分析,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客观性和可靠性。 行为类别 T行为:教师视觉的、听觉的信息传递行为 S行为:T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2,教学过程中,T行为主要有: 教师的讲话行为(听觉的) 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行为(视觉的)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行为具体表现为:解说、示范、板书、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展示、提问与点名、评价、反馈等。,S行为包括T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多发生在以下场合: 学生的发言

2、学生的思考、计算 学生记笔记 学生做实验或完成作业 沉默、混乱等,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3,S-T法的数据收集,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实际观察或观看录像资料,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观察的内容进行采样,并根据样本点的行为类别,以相应的符号 S 或 T 计入,由此构成 S T 时序列数据,或简称 S T 数据。 在收集S-T时需注意: 定时采样,即采样间隔为一定值; 采样的数据:应该包括采样的时刻和行为的类别。 S-T数据记录卡片(教材第98页 图4.9),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4,S-T法的应用(一)S-T图,S-T图的描绘方法: 纵轴为S,横轴为

3、T,分别表示S行为和T行为的时间。 原点为教学的起始时刻,将实测得到的S、T数据顺序地在S轴、T轴上予以表示,直至教学结束。,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5,S-T法的应用(一)S-T图,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S-T图的描绘方法: 纵轴为S,横轴为T,分别表示S行为和T行为的时间。 原点为教学的起始时刻,将实测得到的S、T数据顺序地在S轴、T轴上予以表示,直至教学结束。,2019/8/22,6,S-T法的应用(二)教学模式类型分析,1、Rt和Ch Rt 表示T行为占有率,即T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 Rt=NT/N N:行为采样总数;NT:T 行为数 Ch 表

4、示行为转换率,即T行为与S行为间的转换次数与总的行为采样数之比。 Ch=(g-1)/N g:连数,称相同行为的连续为1个连,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7,例:采样样本总数N为10,样本序列为: T T S S T S S T T T 求: Rt和Ch。 解:从样本序列中可知,NT=6, 则Rt=NT/N =6/10=60%, ,g =5,则Ch=(g-1)/N=(5-1)/10=40%,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8,2、 Rt-Ch图 由Rt的取值范围: 1 Rt 0 和 Ch的取值范围: 1Ch 0可以得出Rt-Ch图:,其物理意义为: Rt教

5、师活动多; Ch 师生互动多。 由此,可以将教学模式划分为4种: 练习型: Rt, Ch ( Rt 0.3) 讲授型: Rt , Ch ( Rt 0.7) 对话型: Rt 居中 , Ch ( Ch 0.4) 混合型: 0.3 Rt 0.7 , Ch 0.4 适用条件:50分钟的教学,采样间隔为30秒,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9,9,(Rt = 0.22,Ch = 0.13),练习型,教学实例分析,2019/8/22,10,10,(Rt = 0.47,Ch = 0.45),对话型,教学实例分析,2019/8/22,11,11,(Rt = 0.73,Ch = 0.10),

6、讲授型,教学实例分析,2019/8/22,12,12,(Rt = 0.51,Ch = 0.19),混合型,教学实例分析,2019/8/22,13,让5名实习生,讲授同一学科内容,但在不同的班级讲授。,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14,2019/8/22,15,第一步,三人或三人以上对课堂录象进行采样编码,使用EXCEL软件每隔5秒进行一次S-T采样(因为视频片段长度不足15分钟),将EXCEL文件保存好。,2019/8/22,16,第二步,信度检验,即计算信度系数。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究竟信度系数要多少才算有高的信度。学者DeVellis(1991)认为

7、,0.600.65(最好不要);0.650.70(最小可接受值);0.700.80(相当好);0.800.90(非常好)。,2019/8/22,17,第二步,信度检验,录入三个人的数据:,2019/8/22,18,第二步,信度检验,在 “analyze” 菜单“Correlate” 中选择Bivariate命令,打开如下图所示Bivariate Correlations对话框,在其中左侧变量列表中选择“张三”、“李四”和“王五”变量,并使之添加到Variables框中。,2019/8/22,19,第二步,信度检验,单击对话框中的“OK”按钮。结果如下图所示:,结果表明:三人编码信度达到可以接受

8、程度。但就张三与王五的编码差距较大,需要三人小组就具体编码进行协商,达成一致,修改编码结果。,2019/8/22,20,第二步,信度检验的简化计算一致性系数 一致性系数是指不同研究者的相同编码数除以编码总数。 例如:2个人共同分析一节课,都获得了240个数据,其中有210个数据完全相同,则他们的一致性系数为: 210/240=0.875,2019/8/22,21,第三步,设定S-T分析软件参数,案例长度选择5-15分钟,时间间隔选择5秒:,案例长度有3个选择: 5-15分钟 16-30分钟 31-45分钟,时间间隔有4个选择: 3秒、5秒 10秒、15秒,2019/8/22,22,第四步,调入

9、采样数据文件(EXCEL的.xls文件),分别点击“统计S-T图”按钮和“教学类型”按钮,即可:获得这个课堂教学片段的S-T图和教学模式。,S-T图生成,教学模式分析,2019/8/22,23,第五步,获得S-T图和教学模式图,2019/8/22,24,小结:,2019/8/22,25,S-T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对一节课进行分析,判断该节课的教学模式,以及总体把握这节课师生的行为比例以及师生行为互动比例。 纵向比较对某一位教师不同时期的教学进行比较。 横向比较对多位教师的教学进行比较。,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26,让5名实习生,讲授同一学科内容,但在不同的班级讲

10、授。,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27,以石景山区2004年的教学设计大赛为例,分析了9个案例:,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28,分析结论,教学观的变化:绝大多数课都属于混合型教学模式,只有一节课是讲授型。这说明已经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满堂灌”的现象。 学生观的变化:学生参与的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平均值达到了53%。 值得注意的是:师生行为的转换率较低,仅为0.19,都没有达到“对话”的水平(0.4),这说明师生的互动质量还有待提高。,课堂教学分析S-T教学分析法,2019/8/22,29,ST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优点: 操作简单,易于学习和利用; 由于只有两种编码,大大减少了编码的模糊性,提高了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缺点: 由于只有两种编码,容易忽略课堂中的关键事件,因此往往需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