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808993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西安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十二月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目录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一、规划目的1二、规划任务1三、规划依据2四、规划范围2五、规划期限3第二章 规划背景4第一节 市域概况4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5第三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8第四节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13第一节 指导思想13第二节 规划原则13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4第四节 土地利用目标15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17第一节 农用地17第二节 建设用地18第三节 其他土地20

2、第五章 优化土地利用布局21第一节 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21第二节 优先安排耕地和基本农田23第三节 协调安排基础设施用地24第四节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27第五节 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32第六节 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33第六章 土地利用区域调控35第一节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35第二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37第三节 县(区)土地利用调控指标40第七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42第一节 严格控制耕地流失42第二节 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43第三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44第八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46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46第二节 强化各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46第三节 市域

3、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8第九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52第一节 构筑地域特色生态化格局52第二节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53第三节 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54第十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57第一节 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57第二节 土地利用调控57第三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57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61第一节 加强土地整治61第二节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63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7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体系67第二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68第三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69第四节 增强规划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70第十三章 附 则71附 表1、西安市土地

4、利用主要控制指标表2、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西安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4、西安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5、西安市各县(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6、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7、西安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8、西安市各县(区)基本农田调整表9、西安市各县(区)规划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分解表10、西安市各县(区)园地、林地、牧草地指标表附 图1、西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西安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4、西安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5、西安市土地整治规划图6、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7、西安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8、西安市中心城区

5、土地利用规划图IV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一章 总则第一章 总 则一、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战略决策,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发展方略,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结合西安市土地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任务,编制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

6、规划)。二、规划任务(一)落实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任务;(二)提出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制定市域土地利用政策,调控和指导县(区)土地利用;(三)对市域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与主要用地规模进行安排;(四)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区,进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五)加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六)安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七)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三、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五)国土资源部办

7、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六)国土资源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TD/T 1023-2010);(七)国土资源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T 1020-2009);(八)陕西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技术要点(2010年);(九)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十)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十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2020年);(十二)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8、为西安市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包括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等9区和蓝田、周至、户县、高陵等4县。土地总面积10108.02平方公里。五、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72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二章 规划背景第二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市域概况西安,古称长安,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处东经1074010949、北纬33493435之间,土地总面积10108.02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806.8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

9、1.69%,城镇化率为63.28%。全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横亘东西的秦岭中、高山地,山峦叠障,雄伟壮观,是中国地质、地理、气候、生物及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线。南部的中高山和低山丘陵,占市域面积的54.60%,分布有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和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北部的渭河冲积平原和黄土台塬占市域面积的45.40%,是关中城镇群核心区域和粮食高产区。市域属东亚暖湿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3.2,年均降水量594.10毫米。西安地处祖国腹地,是欧亚大陆桥中国段的中心城市,以西

10、安为中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内陆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随着西安三环路开通和地铁的即将投入运行,全市境内“米”字型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将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网中重要的节点城市。郑西、西兰、西成、大西、大渝、西武客运专线的建成,使得西安成为国内六大铁路交通枢纽中心之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全国重要的民航枢纽,已进入世界百强机场行列。西安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集中兴建的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研发基地,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第三,具有研发尖端技术的实力,蕴藏着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同时,也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工业基地,目前装备制造和航天、航空、国防工业已形成一批支柱作用明显、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

11、济建设突飞猛进,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西咸新区(西安部分)、国际港务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五区一港两基地”)已成为引领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增长的产业新高地,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2005年GDP总量达到1270.14亿元,占陕西省的34.56%,人均GDP 15859元,是全省人均水平的1.6倍。GDP中第一产业66.01亿元,占5.20%;第二产业539.61亿元,占42.48%;第三产业664.52亿元,占52.32%。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83.97亿元,社会固定资

12、产投资830.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60元。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010802公顷,其中农用地8024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39%;建设用地114180公顷,占11.30%;其他土地94144公顷,占9.31%(详见附表2)。(一)农用地全市耕地31690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9.49%,主要分布在北部渭河平原和骊山丘陵;园地26800公顷,占3.34%,主要以果园为主,分布在周至环山公路以北、西安城区北郊、东北郊和临潼骊山北山前地带;林地426400公顷,占53.14%,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的秦岭山地

13、和东部骊山丘陵区;牧草地12553公顷,占1.56%,主要分布在蓝田、户县秦岭低山区;其他农用地19819公顷,占2.47%,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以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用地为主。(二)建设用地全市城乡建设用地9969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7.31%,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其中城镇用地25284公顷,采矿用地17791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56618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70平方米。交通水利用地10562公顷,占9.25%,其中交通运输用地7816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746公顷。其他建设用地3925公顷,占3.44%。(三)其他土地全市水域22478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23.88%;自然

14、保留地71666公顷,占76.12%,以荒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二、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土地利用率90.69%,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3个百分点;土地垦殖系数31.35%,高于全省19.87%的平均水平;复种指数1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人均耕地0.64亩,占全省平均水平38.10%;地均GDP 1256.57万元/平方公里,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约6倍。三、土地利用特点(一)耕地分布集中市域土地利用依地形地貌特征总体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渭河平原地势平坦,水利设施基础好,分布有249628公顷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8.77%,以水浇地为主,集中连片度大,总体质量较高。(二)城镇用地分布集中西安地处关中城镇群核心位置,城镇主要分布在渭河平原区,人口密度1717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