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正宪的语言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807708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吴正宪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吴正宪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吴正宪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吴正宪的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吴正宪的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吴正宪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吴正宪的语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吴正宪老师的语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感谢学校给予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认识了到吴正宪老师。第一次在我们的旅顺口区长城街道。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吴正宪老师,虽然离她有距离,但觉得她是那样的亲切近人。第一次聆听了她的课。她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睿智,不断带给学生快乐、智慧、鼓励、笑声、自信的好老师,那时起她就是我心中学习的榜样,她的课孩子们都不愿意下课,作为听课的我也有一种没听够的感觉。当时觉得原来教数学有这样的乐趣在其中。当时也感受到了吴正宪老师上数学课的魅力所在。学生爱学、乐学、感兴趣了。那一次深深的触动了我。回到了学校,我在网上搜集到了有关吴正宪老师的相关书籍。让

2、我印象最深是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吴老师提到送给我们年轻教师的三个字爱、勤、创。爱要做到爱生活、爱朋友、爱学生,只有充满爱的教学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勤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笔耕。吴老师说每次的反思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点滴的体会都是教育智慧的积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只有勤奋才能扑救成功之路。创,教师要学会“想创造、敢创造、爱创造、会创造”,让我们和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这三个字也是我前进的动力和。第二本书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在这本书中,给我触动最大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课堂上不以胜败轮论英雄,烈日下,沙漠中,

3、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旅人说:“哎呀,我们只剩下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的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就那壶水一样,换个角度来看,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面对学生的错误,何尝不是如此?因此我在自己的课堂慢慢尝试学生犯错,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发现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也是我教学的一种资源,从另角度看孩子们的诸多想法也为我提供升教学机智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它在我心中,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书、教参同样重要。年轻的我们虽然明确一课教学目标,就像北京教育学院的副院长杨志成院长所说,我们明确我们要去哪?可是我们怎样

4、去?选择哪种交通方式去,怎么样让孩子们愿意去?选择的方式就是所谓教学策略吧。因此当我遇见困惑的时候就翻开这本书,书中提到了好多方法。也为我们参考。吴老师的书籍给我们年经教师在教育道路上提供指明灯。吴老师的书好,她上课的语言魅力更是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的。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精炼、深刻,还要亲切、自然、生动、形象。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吴正宪老师的在课堂语言幽默诙谐、引导语有启发性、针对性。过渡语自然亲切、明确性强。评价语有礼貌、激励性。恰到好处。我有幸亲身聆听了吴老师三次的课堂教学长方形的体积

5、行走中的问题平均数,在网上也研读她的解决问题估算搭配中的学问商不变的性质整除复习课相遇问题6个教学视频。从吴老师的课堂,我整理了一下吴老师的课堂的教学语言,整理如下:引导语:1. 你看到了什么?你就说?2. 这时你特别想提出什么问题?3. 智慧人会说什么?同学们你猜猜4. 你可以将画图的方法将你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5. 谁愿意来?谈谈你的想法?6.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7. 我们要学会对话,互相提问题,讲清楚8. 估算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过渡语:1. 我们把刚才看到的情境,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只是这样的2. 你还想说什么?试试看?你想说啥就说啥?3. 终于搞完了4. 带着问题,一起走进数学课堂5. 可以

6、喊出来,孩子们?6. 先不讨论,每个同学都独立思考,想一想,你是怎样思考的过程?7. 还有没有不同想法?看来没有其他的意见了?8. 同学们一讨论,很多问题就弄清楚了。评价语1. 谢谢你们的礼貌。2. 你不仅看到了,而且发现重要的数据信息。3. 掌声还不想起来?4. 解铃还须系铃人。5. 你真会欣赏别人。6. 孩子忘了记录,吴老师评价在你心里藏着也可以呀!7. 最让我感动的时候你们学会了对话、交流8. 谢谢你们的支持(当吴老师擦掉孩子们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争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9. 你们善于思考的班级。10.(学生提出一件短衣+长衣+短裤)你提出的真是个性化的穿法,当然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穿。今天吴老师和同学们研究的问题要聚焦一点。我们只研究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观看了吴老师的教学视频,对照自己的课堂上语言。欠缺很多。“做好老师从读懂学生开始;做好老师从读懂教材开始;要做好老师还应在自己的课堂上踏实地练,好课是上出来的,好课是练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