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中医院建设项目可研报告1.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807026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3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中医院建设项目可研报告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某市中医院建设项目可研报告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某市中医院建设项目可研报告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某市中医院建设项目可研报告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某市中医院建设项目可研报告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中医院建设项目可研报告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中医院建设项目可研报告1.doc(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情况1.1.1项目名称市中医院异地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市中医院1.1.3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1.1.4项目建设性质异地建设1.1.5建设单位简介市中医院是一所具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医院分东西两院和一个治疗中心,分别坐落于市区曙光路463号、二道区和顺二条48号和重庆路173号,医院总建筑面积21600m2,占地面积18300m2。医院为三级甲等,共有床位555张。设有内、外、妇、眼、骨伤、肛肠等10余个疗区及门诊专科,辅助业务科室30余个。医院在职员工748人,其中初级职称172人,中级职称

2、191人,高级职称116人。1.1.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市工程咨询服务中心工程咨询资质编号:工咨甲 1.2编制的依据与范围1.2.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3.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97号)4.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164号)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6.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7.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8.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国中医药发200923号)9.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

3、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11.市中医院与市工程咨询服务中心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1.2.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对市中医院异地建设的必要性及项目的建设规模与方案、投资估算等进行研究。1.3项目概况1、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在市区,原市第四中学用地范围内,西至路,东邻规划路,南至中学。土地取得方式为划拨。2、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规模为504张床位;总用地面积24891m2;建筑规模47433m2。3、实施进度本项目建设期为25个月,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4、项目投资、融资情况本项目总投资21357.00万元。本项目融资方

4、案为: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200万元;申请国债资金1200万元;自筹16601.12 万元。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建设规模床位5042规划指标2.1建筑面积m247433其中:地上38823m2,地下8610m2(含人防3500m2)。2.2用地面积m2248912.3绿化面积m29143.42.4容积率1.522.5绿地率36.73续表: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3项目总投资万元21357.004单位使用效益投资万元/床位39.60 元/m24446.54 5单位功能运营成本元/床位10.13 元/m21137.50 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工程的“质量、进度、

5、安全”为核心,在组织机构、施工措施、安全生产上进行了组织落实,本技术文件将作为今后指导施工生产的依据。该工程将列为我公司昆山地区的重点工程,实行以合同工期为目标的项目法施工,全面履行工程合同,保竣工、保质量、保后期服务。81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提出背景1.医院现状市中医院是一所具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分为东西两院和一个治疗中心,分别坐落于市区曙光路463号、二道区和顺二条48号和重庆路173号,医院总建筑面积21600m2,占地面积18300m2。医院现有床位555张。设有内、外、妇、眼、骨伤、肛肠等科室46个,其中门诊科室27个,医技科室6

6、个,住院疗区11个,现有编制人员748人。市中医院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省知名的中医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目前,市中医院的医疗力量分散在三处,且受限于各处的实际条件,已不能再进行规模扩大,不便于集中技术力量进行医学攻关、科技研究,也不利于患者就诊。(2)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现有的(急)门诊与社会发展和需求不相适应,满足不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更满足不了中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3)由于医院现有门诊、病房等功能分区不明显、布局不合理,因此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4)现有医院门诊楼为30年代的早期建筑,墙体保温差、不节能,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同

7、时原有建筑的房间布局十分不合理。(5)由于来医院的患者逐年增加,同时带来医院外来车辆的增多,院内经常出现交通不畅,停车难等现象。基于以上多种因素,要促进市中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中医院医疗水平,实现市卫生医疗事业发展整体目标,必须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把医院现有基础设施做大做强,从而满足中医院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卫生局及医院领导进行了多次的研究讨论,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十次)研究急救中心、市中医院异地新建有关问题,确定将原第四中学作为该项目的建设用地。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解决市中医院功能分区不合理的需要。由于医院现有门诊、病房、住院楼

8、等功能分区不明显,常出现挂号难,找不到病房等现象,延误患者救治时间。本项目的实施将建成功能分布合理的门诊大厅咨询台、电子指示牌、服务中心等。为患者创造更舒适、更方便的就医环境。同时对区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2.项目建设有利市中医院布局和规划。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市中医院内现有消防通道没有形成环形通道,不利于消防工作的进行。一旦发生火情将带来巨大损失;近年来医院的患者逐年增加,在院内经常出现交通不畅,停车难等现象。本项目在区原市第四中学的场址内建设,用地面积较为充足可以实现在院内形成消防通道,满足消防间距的要求。在门诊住院楼的前侧和后侧留有停车位供患者和医院职工停车使用,使院内

9、的交通方便管理。3项目建设是改善就医环境的需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现有的门诊与社会发展和需求不相适应,满足不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现有综合楼为砌体结构建筑,墙体保温差、不节能,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原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和使用功能及楼内的配套设施已经陈旧、老化,早已不能满足广大市市民看病就医的需要。项目的建设将彻底的改变人们对市中医院那种原有的“老、破、旧”面貌的认识,项目将建成一座现代化、规范化、舒适化的崭新医院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市人民的面前。为前来救诊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就医环境。通过以上对市中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范围、能力及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家、省、市部门对医院建设的相关要求,项

10、目建设是必要的。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内容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内容市中医院的技术力量和服务水平,在省中医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依据现有技术和新建成的综合楼医疗环境,可以为全市及部分外地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3.1迁建规模3.1.1中医药医疗事业概况地区内现有中医院有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院),市中医院,民族医院,市区、区、二道区、双阳区、区、区中医院,市、县、市、市中医院等。除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市中医院外的其他中医特色医院规模均较小,所配置的医疗技术人员一般仅几十人。3.1.2建设规模本项目为市中医院搬迁项目,将市中医院东院、治疗中心部分搬迁至原四中场址。根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97

11、号),按每千人口中医院床位为0.220.27张床位测算建设规模。地区人口为745.9万人,服务地区以外人口按地区人口的10%估算,则本项目服务区域人口数为820.49万人。按每千人0.25张床位测算,则服务区域内共需2052张床位。目前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规模为1000张床位,市中医院按剩余服务床位1052张的60%估算,则市中医院规模为632张床位,日门(急)诊服务量为1750人次。市中医院现有床位555张,迁建后市中医院将增加77张床位,达到632张床位的建设规模,即本项目规模504张床位,原市中医院(西院)规模128张床位。3.1.3建筑规模1、一般功能用房根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每床位按

12、84m2/床位计算,则本项目所需建筑面积为42337m2。2、地下停车场根据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标准(长规发200575号),经初步测算,本项目需配建169个车位。参考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本项目高峰小时出行率为2226人次。由于本项目用地范围所限,且车辆较多,车流量大,因此本项目地下建筑中部分设置为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1600m2,可停放小型车辆50辆。3、人防根据相关规定,本项目需建设人防3500m2。综上,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本项目迁建规模为总建筑面积47437m2;受建筑模数控制,本项目实际建筑面积47433m2,符合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等

13、规范标准的规定。3.2综合楼建设内容本项目在原四中场址内建设综合楼1座,及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综合楼建设内容如下:综合楼建筑面积一览表序号功能用房建筑面积(m2)比例备注一地上3882381.85%1急诊部13552.86%2门诊部783216.51%3住院部1503031.69%4医技科室677414.28%5药剂科室35147.41%6保障系统16933.57%7行政管理15663.30%8生活服务10582.23%二地下861018.15%9生活及保障用房35147.41%10车库15963.36%11人防35007.38%合计47433100.00%综合楼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功能用房功

14、能用房组成备注1急诊部内科诊室、外科诊室、骨科诊室、中医治疗室、留观室、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医护休息室、办公室、护士站、收费室、挂号室、药房、化验室、放射室等。2门诊部科诊室、外科诊室、皮肤诊室、眼科诊室、耳鼻咽喉诊室、口腔诊室、肿瘤诊室、骨伤科诊室、肛肠诊室、老年病诊室、针灸诊疗室、推拿诊疗室、康复诊室、门诊治疗室、中心输液室、中医换药室、体检中心等。感染性疾病科(诊室、挂号、收费、化验、放射、药房)等。3住院部住院病房、产房等。4医技科室检验科、血库、放射科、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手术室、病理科、供应室、营养部(含营养食堂)、医疗设备科、中心供氧站、核医学科、介入室、核磁共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5药剂科室中药饮片库房、西药库房、中药调剂室、西药调剂室、临方炮制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