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复古-白露节气文化宣传PPT模板

上传人:Za****n* 文档编号:95795366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2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约复古-白露节气文化宣传PPT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简约复古-白露节气文化宣传PPT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简约复古-白露节气文化宣传PPT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简约复古-白露节气文化宣传PPT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简约复古-白露节气文化宣传PPT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约复古-白露节气文化宣传PPT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约复古-白露节气文化宣传PPT模板(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露节气文化宣传,目,录,白露节气的由来,壹,白露节气的由来,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白露节气的由来,一候鸿雁来 | 鸿雁自北

2、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二候玄鸟归 |玄鸟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 | 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鸿和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飞,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百鸟开始储存干果以备过冬。,所谓三候,指节气,一候为五天,三候十五天为一个节气。,白露节气的由来,白露的气候特征,贰,“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早晚温差最大的季节,白天能达到二十八九度、晚上只有十几度。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白天形成的湿热之气到晚上遇冷形成露珠结于草木,好像挂上了白色的珠子。 进入白露时节,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

3、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的气候特征,从白露节气开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到秋天。我国华南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这时,我国各地的平均日较差(昼夜温差)低可以达到8以下,高则16以上。其中,新疆大部和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的昼夜温差最为明显,达到16以上,昼夜温差很大。,白露的气候特征,这一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 南方的伏旱、夏旱则需要一定的雨水,否则会形成夏秋连旱。 对长江中下游地

4、区来说,第一场秋雨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汇,冷暖空气势均力敌,所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也是不利的。 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高发期。,白露的气候特征,白露节气民俗,叁,白露的节气民俗,白露的节气民俗,白露的节气民俗,白露的节气民俗,白露的节气民俗,白露的节气民俗,白露节气养生,肆,衣|“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早晚及时添加衣服,注意腹部保暖,以护肾气。 食|白露以后,天气转凉,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如梨、红薯、栗子、大枣等食品。 住| 白露是一

5、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温差较大,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行|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而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但外出锻炼要注意动静结合。,白露的节气养生,白露节气诗词欣赏,伍,白露(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衰荷(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 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 更绕衰丛一匝看。,白露节气诗词欣赏,白露节气诗词欣赏,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宿烟含白露 唐 :孙頠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 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白露节气诗词欣赏,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