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考研经验大汇总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786903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传考研经验大汇总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传考研经验大汇总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传考研经验大汇总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传考研经验大汇总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传考研经验大汇总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传考研经验大汇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传考研经验大汇总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传考研经验大汇总1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经验:一年奋战,一点心得,一些感慨 奋战在考研路上的朋友们,考研只不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请一定不要把考研成功与否作为衡量你人生价值的标准,否则你很难打造平稳的心态。但是,当你真的决定考研时,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决定,勤勤恳恳地学习。当你把读研究生作为你人生规划的一部分,作为你分内的一项工作,坚定了壮士必杀的决心,诚心诚意地去完成你计划表中的每一项任务时,我相信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奋战的历程 新闻学基础:去年七月份正式开始复习,根据好心学长的指导,7-9月份把新闻学基础所有的笔记照书整理了一遍,10月份(最晚不要超过这个时候)开始背笔记,这个过程一直持续

2、到初试,11月份开始做真题、背真题,与笔记一起回顾。这个背的过程,至少要三轮。 新闻传播综合:也是七月份开始进行,与新闻学基础一样做笔记,但现在想想感觉收效甚微。我高中是理科生,没有文科功底,所以觉得耗费了很多时间其实都做了无用功,建议大家买一本文史要览应试精要(如果没改版的话,这本书错误很多,下面的资料下载里,我有听作者的课,从而修订的版本),从一开始就开始背,背过几遍之后回照文史要览再扩充,11月份开始背真题。一直持续到考试之前。 英语:我觉得题感很重要。因为英语在下午考,我觉得下午复习英语比较好。词汇现在每天要复习一下,但不要像初期那样背了,现在主要的是做题了。我是分版块复习的,先是阅读

3、理解(我直接做的真题),一共20个小题,我觉得最好控制错5个之内。如果不是,也不要有压力,因为一开始练手肯定很生疏,熟能生巧嘛。拿出一套阅读理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成后先不要对答案,放那,3天后在做一遍,看看是否做的和原来一样。做完后,对完答案后,认真分析文章,包括单词、词组、句型还有文章结构,认真剖析(最重要的是坚持哦)。我是最后一个月攻击作文的,要有自己的模板,大同小异。自己可以规划一下复习进度。我觉得考试时做题顺序也很重要,我建议先做阅读理解(如果进不下心来可以先写作文),然后新题型,再写作文,翻译。最后做完型。还有一点就是,考试前几天一定要找英语题练练手,找找语感,我就是因为要复习政

4、治才没有做英语,最后弄得在考场上没有题感,直接哭了,考完后就想放弃来着,但是老师和朋友的鼓励,我坚持了下来,最后结果还是挺让人满意的,这也间接说明,到时候考试结束,感觉不是很好,不一定考不上哦。所以天道酬勤,事在人为。 政治:依然是理科生没有基础,但暑假忍着把大纲啃了一遍,我最后考了74。 感慨: (1)要有坚韧的意志。坚持能坐住,每天保证一定量的自习。 (2)要有耐心。传媒异常磨练人的耐力,想必大家都已经有所感触,因为报考人数多,所以等待的进程很慢。 (3)要有信心。不要去想有多少人跟你去竞争,多想无益,那都是假想敌。你不一定就比别人差。 (4)要有放松。很多人不懂的放松,到最后,直接崩盘。

5、一定要会放松,适度放松,这样更有好处。 (5)舍得花钱,花有用的钱。考研是需要花钱的,不要去为了省几块钱老买盗版书,有些正版书才有的资料,比如肖秀荣最后的4套题,有他网上点题的讲解,在今年的考试中,他的讲解就占了两道大题,而这两道题是在盗版的4套题中没有的。还有些专业课资料,能买的就买,能搜罗的就去搜罗,即便没有很大作用,也能扩充知识面,考试不慌。 (6)看清楚买参考书都买最新版 字不好开始练字,别人光背你就边背边写。我写了好几本草稿本,效果要比只背的强。 我本人考研时也曾迷惘过,徘徊过,失落过,不止一次的自我否定过,但我一直相信,也请大家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最后送上我最喜欢的一句诗

6、,与大家共勉:“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 But strong in will/ To strive,to seek,to find,and not to yield。”中传考研经验大汇总2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经验总结 现在回想起来考研的过程其实蛮短暂的,算一算都不到一年,但确实期间的挣扎纠结起伏也很大,重要的是把心静下来面对眼前的事情,所以写下自己当时的心情。 明确目标 如果说我们一开始决定考研是因为“我到底要什么?”,那么决定我们考不考得上的就应该是“成为一个研究生到底要什么?”可惜的是,很多人在做一个研究生之前除了研究生能够得到文凭以外对研究生是什么,研究

7、生需要什么一无所知。反而仅仅只是对“我应该背什么?”“我应该看什么?”感兴趣。尤其,每次看到论坛上长篇长篇已经写过很多的月经贴,都会让我觉得十分无语。试问,一个连论坛的帖子都不愿意去多翻几页的人,谁会指望他能够查阅浩如烟海的学术典籍,谁又会对他独立解决学术问题的能力有所期待呢?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以下的几个问题是我们在复习中所必须思考的: 我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是否明晰? 我是否能够画出一个传播学学术思潮发展/传承的基本脉络图? 我是否能够运用传播学的原理来尝试分析和看待生活中的媒介问题? 我对传播学学界目前的发展有多少认识?对传播学学界目前遇到的热点问题有多少关注?对传播学与中国媒介实践的关系

8、又有多少了解? 我是否具有严谨的学术思辨能力与科学思维方法?(最基本的,说话要有论据,思维要有组织、有始有终,下判断不能非黑即白,不懂的事情要多查资料少凭感觉) 当我看见一个传播学理论的时候,我是否能够指出它的意义与不足? 当我看见一篇传播学论文的时候,我是否能够判断出这篇论文的成色与含金量?(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当我看见考试大纲的时候,是否能够看一个考试的纲就能够编出下面的条目? 只有明晰了这些东西,而不是简单的靠“我看了3遍她看了5遍”,“我呆了10小时她呆了8小时”之类的空洞的比较,才能够使我们获得进步。真正的进步而不是一种虚无的心理安慰。 奠定基础(9月以前) 以前看过一句谚语

9、,“拳头不离骨筋肉”。传播学也是如此。 何为“骨”?骨即是一个学科的核心框架,传播学是什么?传播学包括什么?各个框架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例如,我们看到一套题目,能够马上反应出它考的是哪一块,,与之相连的知识点有哪些?这个问题在学科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何为“筋”?筋即是一个学科的学术发展脉络,也包括整个人类传播的发展脉络。从四大奠基人和法兰克福学派开始,传播学分出了无数分支,那么,在你看到一个理论,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能不能反映出,它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由什么发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争议与变化? 何为“肉”?肉即是最多,最零散的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点(包括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和所有学科的

10、新发展),也是我们考试的最终部分。但肉必须附着在骨和筋之上,否则只是死肉。如果记忆知识点不成体系,没有框架和脉络,就如同一群暴民不能称之为军队,一堆木板不能叫做房子,只能够带来零散和混乱) 因此,最初一个阶段的任务应该是建立学科的基本框架。认识传播学,熟悉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这个阶段仍然以经验学派为主)。 以下书籍是必读的: 1建立总的传播研究框架,熟悉传播的研究与范围。 传播学引论入门,建立对传播学的基本认识。 传播学总论作为重中之重的基础,也为整个传播学的建立大的框架。 传播学基础这本书重在它的查遗补漏的部分(也就是总论里没有的部分)。 传播学教程这本书也十分经典,但由于一些表述上与总

11、论有差异,建议作为最后的补充。 2建立对经验学派传播学研究,尤其是传播效果研究的认识。 传播理论塞弗林的书,也是重中之重,但必须将它合在总论的基础里进行阅读,否则很难适合中国人尤其是应试的中国人的思维。 大众传播理论斯坦利巴兰,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而且绝对比传播学史更像一本传播学史,语言风趣,读起来非常有味。 传播效果研究段鹏,大众传播理论的中国版本。 传播学史我一直很不喜欢这个书,其一是因为它实在是太过枯燥(我不知道说这本书有意思的人是怎么看的),其次是因为它刚讲到传播学产生就结束了。(四大奠基人都不能算是传播学家)不过,这本书虽然名不副实,但是对于四大奠基人的贡献,帕罗阿尔托学派,香农维纳

12、贝塔郎非之类的贡献还是年年必备的要点。 这个阶段不需要背。但是一定要理解。 怎么理解?做笔记,好好的做笔记。千万别认为买来的笔记和自己做的笔记是一样的。做笔记的意义不在于笔记本身,而在于做笔记的过程。光看书很难形成系统的印象,因为你的脑子不能够自动组织出一个系统的条条框框而只是线性的1234,如果遇见不同的书对同一个概念有了不同的说法,不能单独抄更不能跳过。而应该比较,它们角度、范式的相同与不同。 拓展提升(9-12月) 这个部分我们有两个目标: 1.参照大纲与真题,对已有的框架、脉络与知识点的总结与巩固 真题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考研的风向标,而且每年都会有重复。不论怎样真题的题目要先搞懂。如

13、果顺利,这个时侯应该发了考试大纲。根据考试大纲,结合之前的五本笔记,尝试着做一个最初的总结版笔记出来,要用活页纸+铅笔,因为以后会有大量的删改与增补 这里一些书籍是可以参考的,例如著名的中华传媒网的传播学专册,以及学长学姐的笔记,他们的笔记在这个时候才应该用。这个笔记第一能够帮助你完善已有的框架,第二可以帮助你对自己的笔记进行查缺补漏。 2.在知识点上的扩展,拓宽眼界,打开思路。 在早几年,经验学派尤其是效果研究,一度是中传内容的重头戏。如果只是那样,按照上面的情况复习笔记已经足以解决问题。但是现在不行了。这几年的卷子,从内容上更加均衡,也更加的注重能力和整体素质的考察。 以下这些书是非常有帮

14、助的: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受众研究(大众传播理论可能比较难) 利萨泰勒文本机构与受众 张咏华媒介分析:媒介技术神话的解读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小约翰人类传播理论 德弗勒传播研究的里程碑 批判学派及符号学派 石义彬单向度 刘晓红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 麦格雷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 费斯克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 约翰斯导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罗兰巴特神话集 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多读一些批判学派的原著,当然,读起来绝对是令人头疼的。 学界前沿: 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中的论文(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看,至少应该把每期的专题和考研大纲中提到的部分准备一下)。要考的方向的老师的论文(学会使用知网去搜索)。另外,有些书作为工具书也是很有用的,例如传播学关键词,将每一本书的精华要点补到你的笔记里,尽量充实它。然后就是背。背到考试前的最后一刻。 四、应试训练(考前) 为什么一定要背? 708考试,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和准度。而无论是速度和准度,都要求绝对的熟练程度。大题还可以想五分钟,小题几乎连想都没有时间了。 为什么这样? 708考试是给的一张A4大小,12面的大白纸。对,你没看错,全白的。我们来算算,1张1面的A4纸,写个600字不算多吧?那我们一共需要写的字是600*12=7200字。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