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详述.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752533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详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详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详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详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详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详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详述.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综述一、企业集群的定义、特征和分析方法1.企业集群的定义。企业集群这一组织形式早在18世纪中后期就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而初显端倪。此后,企业集群化的趋势开始缓慢发展。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曾在设菲尔德和兰开夏郡对当时这两个地区较为明显的集群化现象作过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开始逐渐重视对企业集群的研究,相关文献陆续出现。目前,集群化现象在西方国家较为普遍,其中尤其以意大利最为典型。企业集群的定义由于研究背景及目的不同,学者们有着不同的定义:(1)亚当斯密从分工的角度认为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以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为目的而结成的群体。(

2、2)韦伯在企业集群的定义中引入集聚因素,强调集群是企业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在某一地域范围内相互联系的集聚体。(3)德瑞奇和特克拉认为企业集群是通过相互间的配套合作能获取绩效优势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4)威廉姆森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层级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5)罗森菲尔德强调社会关系网络及企业间的合作对企业集群的活力起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企业集群是相似的、相关联的或互补的众多中小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聚集;有着通畅的销售渠道、积极的交流及对话,共享社会关系网络、劳动力市场和

3、服务,共享市场机会及分担风险。(6)迈克尔波特以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在国家竞争优势中认为企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他给出了垂直企业集群与水平企业集群的定义:垂直的企业集群是通过买卖关系来联结的众多企业所形成的企业集群,水平的企业集群是由包括共享终端产品市场、使用共同技术、技巧及相似的自然资源的企业所组成的集群。(7)杰克伯斯和戴蒙把水平和垂直企业集群的定义拓展到用来识别集群的关键的衡量因素上。这些因素包括经济活动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群过程、产业间不同部门的水平和垂直联系、共享技术的使用、中心活动主体(如大企业、研究

4、中心等)的产生以及企业网络和企业合作的特点等。2.企业集群的理论流派。从组织创新角度而言,企业集群是一种有较强生命力和创新力的企业间新的组织形式。企业集群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三大流派:外部经济理论、集聚经济理论和新竞争优势理论。(1)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外部经济部分来源于企业集群产生的外部经济,即企业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传播与应用。(2)集聚经济理论是由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的角度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区位因素可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从集聚因素造成的经济性“一般经济开支成本”降低来研究集群产生的动因,

5、他把地区集中的原因归结为共享辅助服务和公共设施带来的成本节约。(3)新竞争优势理论是由波特首先提出的,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特征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他认为企业从集群中获得供应商、专业化的信息、公共服务以及获得有专业化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雇员,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可见,企业集群理论源自于马歇尔企业群落理论,后来又得到了区位经济学家的认同和发展,而西方国家产业布局的现实为企业群落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例如。美国“硅谷”的IT科技企业,波士顿的软件、网络业,意大利伦巴第的科莫纺织品企业,我国海宁的皮件业,嵊州的领带、义乌的小商品、宁波的服装业、乐清的低压电

6、器等。3.企业集群的特征。企业集群具有如下的经济特征:(1)从社会文化特征看,集群内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即根植性以及不可替代的社会资本。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这种人文因素是维持集群内企业所形成的长期关系的纽带,使集群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2)从产业联系看,集群具有同质性和关联性,集群内的企业从事相同、相似和辅助性的经济活动。集群内企业间联系密切、相互依存,从强度看,企业间的联系大大增强,相互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从范围看,已从工厂联系延伸到产业联系,包括实体的物质联系和非实体的信息联系,而后种联系日益成为企业间联系的核心内容。(3)从演化特征

7、看,集群呈现从低级到高级和简单到复杂的动态化和可塑性。由于进入或退出集群的障碍较小,集群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各企业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以使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性,因此使集群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特点。(4)从生产经营方式看,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通过纵向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经济协作实现弹性专精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其成员企业通常包括上游的零部件、机械和服务等专门的供应商,下游的客商向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或由于共同投入培训技能和技术而相联系的公司以及基础设施的供应者。(5)从地域分布看,集群内各企业地缘接近,但彼此独立。各企业是独立的法人,保持各自的所有制、隶属关

8、系、投资渠道,实行独立核算,按市场原则进行平等交易,具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和竞争优势,并且形成良好的声誉。(6)从内部关系看,集群内企业间呈现系统化和有序化。表现在企业间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以获取外部经济;企业间通过交换以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集群内部同时存在激烈的竞争和紧密合作,满足资源的共享、知识的快速扩散和价值链上的相互需求。(7)集群具有跨区域和跨产业的双重特点。首先,跨区域指自然发展的集群的地理范围与信息、交易、激励政策及所跨越的距离有关,其范围往往不符合现有的行政疆界,并且很难有准确的边界,但其空间尺度是有限的,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稳定的;跨产业指虽然

9、集群企业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专业化产业领域,但由于它包含支撑产业的企业,集群界线一般和标准产业分类系统不一致。(8)从组织结构看,具有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包括贸易网络和非贸易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网络中经济活动主体和各种组织机构不断完备和强大,易于形成累积效应和扩散效应。企业集群在地区产业群内易于形成累积效应,在地域空间上则易于形成较强的扩散效应,实现横向规模扩张、纵向规模扩张和整体合力扩张。4.企业集群的分析方法。研究企业集群的方法有两大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1)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有助于识别某一地区的相关产业集中情况和识别产业各环节之间的买卖者的联结关系,定量分析方法也常常用来识别潜在企业集

10、群。包括:投入产出法:分析某地域范围内相关产业集中情况和价值链上产业间的贸易关系。网络分析法:探讨企业及产业团体之间的联系及网络连结关系。类型分析法:将有相似创新活动的企业类型区分出来。质化分析法:以波特的菱形理论为主,用于了解集群中产业的创新与互动行为。然而,定量分析方法并不能指出在企业之间是否真正存在关联,仅仅考虑了产品与市场的关联情况,没有考虑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信息交流。虽然用定量方法有时可以发现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合作性交易,但无法辨认企业间的关联关系和企业集群所带来的利益大小。(2)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重要人物的高级访谈是一种常见的定性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企业高层人物的访谈以明晰价值链

11、上的贸易关系,有助于增强对供需双方关系的认识。使用定性分析可以确认定量分析的结论,也有助于识别用传统数据分析所忽略掉的潜在的企业集群。二、企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条件和机理1.企业集群的形成方式。研究企业集群的学者们提出的企业集群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由大企业改造、分拆而形成的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90年代克罗地亚造船业企业集群的形成。(2)以中小企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组织主体而形成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台湾的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3)以大的制造企业为核心,通过分级下包制度而形成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日本企业集群。(4)以家族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为基

12、础而形成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浙江“块状经济”、意大利普拉托毛纺织业集群。(5)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的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有美国电子通讯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投资而形成的电子元件企业集群以及日、韩汽车制造公司在英国投资形成的专门从事新型车开发的企业集群等。(6)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协同作用形成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硅谷”。在硅谷不到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的生产性和服务性中小企业总数达8000多个,它们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一起构成了从高技术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以及人才招聘、风险资本、法律服务和广告营销等互相配套的企业集群。2.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13、。企业集群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与社会历史条件,其中,经济条件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集群产生的“供给”条件:(1)集群产品存在技术可分性。企业集群产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是集体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劳动分工高度深化,存在大量工序型企业和中间产品交易市场。(2)集群产品的低运输成本。低运输成本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可贸易性,运输成本越低,这种商品就越具备贸易性,集群式企业集中生产所辐射的市场半径就越远。(3)集群产品存在丰富的产品差异化机会。所谓产品差异化,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产品差异化。水平方向的产品差异化指品种、规格、款式、造型、色彩、所用原材料、等级、品牌等方面的不同;垂直方向的差异化是指同种产

14、品内在质量的不同。集群产品差异化的潜力主要体现在水平方向上,即产品差异化主要发生在产品外观形态方面,而不是在产品的实质功能和效率方面。(4)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多变与速度经济性。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对时间和空间的控制特征将决定产业组织和生产组织的形式。时间和空间的控制是与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如果竞争环境相对稳定,则企业可通过控制产品开发和生产组织的时间来换取企业在空间扩张上的灵活性,即企业对产品生产的组织在空间上可以分散进行。(5)技术创新的网络性与知识的缄默性。按照技术创新的特点,技术创新可分为发明家型、试验室型及创新网络型,创新网络是指众多企业和机构相互合作进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

15、。创新网络的目标是利用不同组织的资源和差异化的技术能力,在产品生命周期早期阶段,技术知识、产品生产的诀窍往往是缄默型的,这也要求企业聚集在一起,便于近距离模仿和学习,获取知识外溢效果。如果产品走向成熟和标准化,技术知识被编码化成可以远距离传递的信息,则企业地理聚集的动力将大大减弱。集群产生的“需求”条件:(1)集群产品的时装性与艺术性。集群产品的时装性是指产品的外观形态设计。产品的时装性使产品的市场需求面临周期性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消费需求的高度个性化,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相互模仿以及用口传方式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性。(2)集群产品的消费行为易变性。对于一些消费品,消费者有求新求变的消费心理,对于同一种商品的多次反复消费,消费者往往希望变换口味。一些消费品带给消费者的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享受和视觉感官效果及与其他商品的配套效果。(3)营销信息沟通的口传性。距离集群越远,则该集群的知名度越高;远距离的消费者大都无法实地考察企业集群,他们只能从贸易商或社会关系网络中得到关于集群产品的有关信息。口传增加了集群整体的知名度,有利于集群产品开拓远方的市场。(4)集群中的企业可获取多方面的需求利益。包括容易被消费者发现、获取顾客和订单;能够利用现存的营销渠道和集体品牌,节省营销成本;获取市场需求变动的最新信息,节省市场信息调查成本。(5)本地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