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748625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货币政策执行分析报告.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3 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目目 录录 内容摘要.III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1 一、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1 二、金融机构贷款前三季度增加较多,第四季度得到有效控制2 三、人民币存款增长较快,外汇存款有所下降3 四、基础货币增速较高,金融机构流动性基本正常3 五、利率总水平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4 六、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稳定6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6 一、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相对稳定6 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适度调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8 三、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9 四密切监测房地产贷款状况,

2、对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必要的窗口指导10 五、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试点11 六、加强货币市场制度建设,积极推动货币市场发展11 七、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12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12 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12 二、债券发行状况总体较好,二级市场交易活跃14 三、票据市场在规范中发展16 四、股票市场运行平稳16 五、保险市场发展迅速18 六、外汇市场交易量显著增加19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19 一、世界经济复苏加快,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宽松19 二、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22 三、主要产业运行正常,产业结构调整须抓紧推进28 第五部分 预测和

3、展望31 一、2004 年国际经济金融趋势展望.31 二、2004 年我国宏观经济展望.32 三、2004 年我国货币政策趋势.33 专栏: 专栏 1: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4 专栏 2:公开市场操作的价格招标与数量招标.7 专栏 3:物价与货币政策.26 表: 表 1:2003 年境内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表5 表 2:2003 年金融机构同业拆借资金融出、融入情况表.13 表 3:2003 年国债发行情况简表14 表 4:2003 年银行间市场金融机构债券资金融出、融入情况表.15 表 5: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表.18 图: 图 1:2003 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1 图 2:2

4、002 年和 2003 年本外币贷款月度增加额比较2 图 3:2003 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与货币市场利率变动.7 内容摘要 2003 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 国民经济克服“非典”疫情等多种困难,呈现出增长加快、效益提高、 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7 万亿元,增长 9.1%, 人均超过 1000 美元。但在经济快速增长中也存在一些影响经济、金 融持续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部分行业盲目重复建设、能源交通出 现了多年少有的瓶颈制约,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2003 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经济、 金融运行状况,并

5、积极与有关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沟通和协调,从一季 度起,就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预调”和“微调”,及时采取了必要的调 控措施:一是针对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增加较多的情况,从 4 月份开 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公开市场“对冲”力度;二是针对商业银行 贷款特别是房地产贷款投放过快的情况,于 6 月份及时对房地产信贷 进行风险提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信贷市场发展,同时加强对商业银 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三是经国务院批准,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 6%上调为 7%,冻结商业银行约 1500 亿元的超额准备金;四是稳步推 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 12 月份进一步扩 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6、,同时,下调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总体看,2003 年货币信贷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信贷增长偏快的趋势 得到有效控制,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金融 环境。 2003 年末,广义货币 M2 余额 22.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6%。金 融机构贷款前三季度增加较多,第四季度得到有效控制。2003 年末, 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17 万亿元,比年初增加 3 万亿元;本外 币存款余额 22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3.7 万亿元。基础货币余额 5.2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7%。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 5.38%。利率总水 平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2003 年末,国家外

7、汇储备 4032.5 亿美 元,比年初增加 1168.4 亿美元,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最多的一年。年 末人民币汇率为 1 美元兑换 8.2767 元人民币。 2004 年是建国 55 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今 年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十六大、十 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依据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 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 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 策

8、,做好对经济金融运行特别是物价走势、社会资金流动和重点行业 贷款的监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度控制货币信贷规模,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高度重视防止通货膨胀。考 虑到 2003 年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的滞后效应,2004 年货币供应量增幅 和新增贷款规模应低于 2003 年的实际水平。预计 M2 和 M1 分别增 长 17%左右,人民币贷款增加 2.6 万亿元。 2004 年货币政策取向:一是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科 学性,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二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进 一步发挥利率调控作用;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 基本稳定;四是着力调整信贷结

9、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五是加快发展 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六是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工作。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2003 年,我国国民经济克服了多种困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人民银行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对货币信 贷过快增长进行了调控,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总体看,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势头在四季度得到有效控制,人 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一、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 2003 年末,广义货币 M2 余额 22.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6%,增 幅比上年末提高 2.8 个百分点。511 月份,

10、广义货币增长都在 20% 以上,年末略有回落。流通中现金余额为 1.9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3%; 全年累计投放现金 2468 亿元,同比多投放 879 亿元。 图 1:2003 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二、金融机构贷款前三季度增加较多,第四季度得到有效 控制 2003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下同)本外币贷款余额 17 万 亿元,比年初增加 3 万亿元,同比多增 1.1 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 比年初增加 2.8 万亿元,同比多增 0.9 万亿元;外汇贷款比年初增加 276 亿美元,同比多增 185 亿美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月均增加 2965 亿元,

11、第三季度月均增加 2300 亿元,第四季度月均增加 979 亿元。 图 2:2002 年和 2003 年本外币贷款月度增加额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2003 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基建贷款增 加 6373 亿元,同比多增 3199 亿元;二是个人消费贷款增加 5091 亿元, 同比多增 1397 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 3528 亿元,同比多增 857 亿元;三是票据融资增加 3403 亿元,同比多增 1171 亿元;四是农 业贷款增加 1531 亿元,同比多增 354 亿元。以上四项贷款合计增加 1.64 万亿元,占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额的 60%。 不

12、良贷款实现双下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效益提高。按照一逾两 呆口径,2003 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 2.4 万亿元,比年 初下降 1574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 15.19%,比年初减少 4.69 个百分点。 根据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布的报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分别实现经营利润 621 亿元、197 亿元、570 亿元,中国建设 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 512 亿元。 三、人民币存款增长较快,外汇存款有所下降 200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22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3.7 万亿元,同比多增 8351 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增加 3.7 万亿元, 同比多增 93

13、99 亿元;人民币存款中,企业存款增加 1.3 万亿元,同比 多增 0.3 万亿元,储蓄存款增加 1.7 万亿元,同比多增 0.3 万亿元。外 汇存款减少 19.2 亿美元,2002 年为增加 107.2 亿美元。 四、基础货币增速较高,金融机构流动性基本正常 2003 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余额为 5.23 万亿元,同比增 长 16.7%,增幅比上年末提高 4.9 个百分点。基础货币增速加快主要 是因为外汇占款继续大量增加,全年外汇占款增加 1.15 万亿元,同比 多增加 6850 亿元。 2003 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 5.38%。其中,国有独资商 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 4.1

14、2%,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超额准 备金比率分别为 8.33%和 8.11%。总体看,金融机构流动性正常。 专栏 1: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可以描述为: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B) 货币乘数(K)。其中,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之和。由于基础货 币具有使货币供应量成倍放大或缩小的能力,因此基础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间的倍数关系,指单位基础货币所生成的货 币供应量,因此货币乘数也被称为基础货币扩张倍数。货币乘数主要受流通中现 金对存款的比率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流通中现金对 存款的比率受公众

15、行为影响,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 备金率之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央行确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金融机构行为 决定。 2003 年 12 月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为 5.23 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余额为 22.1 万亿元,货币乘数为 4.23。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 证券买卖、对金融机构贷款、外汇占款、有价证券及投资等渠道。二十世纪 90 年 代中期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是对金融机构贷款,近年来主 要是外汇占款。 一般而言,在货币乘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应保持同 向运动。但在具体实践中,两者的运动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一是货

16、币政策操作最 终影响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有一段时间(时滞),如当中央银行观察到货币供应 量增长偏快时,采取发行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收回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增长 速度放慢,但由于政策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货币供应量可能还会保持一段 时间的较高增长速度。二是货币乘数出现变化。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或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变动时,货币乘数会随之变化,同样数量的基础货币 会派生出不同的货币供应量。 2003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快速增长的情况,上 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在补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同时,为保持充 足的流动性,将超额准备金率维持不变甚至提高,银行总存款准备金随之上升, 基础货币总量有所增加。但由于货币乘数随准备金率的上升而缩小,基础货币扩 张能力减弱,货币供应量由此逐步得到控制。 五、利率总水平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 2003 年,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水平保持稳定。自 2002 年 2 月 21 日 降息后,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 1.98%,处于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的最低水平,一年期贷款利率为 5.31%,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