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生产项目环评报告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748616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141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丝绸生产项目环评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丝绸生产项目环评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丝绸生产项目环评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丝绸生产项目环评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丝绸生产项目环评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丝绸生产项目环评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绸生产项目环评报告书.doc(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总论1.1 建设项目来源及评价目的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在我国历史悠久,点多面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江苏、浙江、广东等桑蚕老产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种桑养蚕空间受限,使得桑蚕企业逐步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域广阔,劳动力密集的西部地区转移,形成“东桑西移”的趋势。*县种桑养蚕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1985年时,*县的蚕茧产量占整个自治区的四分之一,居全区之首,被列入自治区桑蚕生产的基地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施行,我国桑蚕产业已逐渐由东部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些条件为*县进一步振兴桑蚕业带来了大好机遇。因此,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以全面

2、提高农业水平和效益,实现农村生产力跨越性发展为目的,立足于本县实际,把发展养蚕业作为全面推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之一来抓,使该县的桑蚕业得到迅速发展。2002年全县种桑面积2.5万亩,到2004年已达3.5万亩,而2005年已确定扩种的桑园面积为1万亩。蚕茧产量的不断增加,为缫丝生产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衣着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丝绸制成的服饰具有高贵、时尚、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使得丝绸产品的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丝绸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丝绸有限公司抓住历史机遇,瞄准市场需求,谋求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不失时机的提出了本技改项目。*县*丝绸有限公司前身是*镇缫丝厂,始建于1980年,具有二十多年的缫丝历史,2004年8月11日改制成为私营企业,属*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企业之一。公司技术管理力量雄厚,现有员工400多人,其中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此外,还拥有一个团结协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和营销团队。该公司一贯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来适应市场对缫丝产品日趋严格的质量要求,从而也确保了企业自身的效益和发展。多年来,该公司生产的白厂丝产品品位高,质量好,深受客户欢迎,在日本、西欧等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在国内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公司产品供不

4、应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多次获得*市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县县委、县政府的各种奖励。2002年荣获“县企业技改增效先进单位”和“市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荣获“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先进龙头企业”和“县2003年度优秀企业”奖;2004年荣获“市纳税先进单位“和”县优秀企业“称号;2005年荣获梧州市”实施五大措施,促进农民增收先进龙头企业“称号。目前,该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和原料基地发展情况,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农民卖蚕难问题,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水平,决定在原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幅提高白厂丝产量,对白厂丝进一步深加工,生产附加值高的捻线丝产品,并将公司整体搬迁至*工业区

5、。本次易地技改扩建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搞好产品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工厂布局调整,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公司实现高速度、高效益、跨越式发展,实现年产白厂丝600t,捻线丝600t的生产能力。根据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受*丝绸有限公司的委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了*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次评价在报批评价工作大纲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是各级领导机关和环境主管部门强化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建设项目的优化合理布局、优化工程设计及优化日常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6、以实现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本次环评将通过详细的工程分析,确定该项目“三废”排放和噪声情况,在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等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以及*丝绸有限公司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基础上,在“清洁生产”、“以新带老”原则和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指导下,通过对该新建项目“三废”和噪声污染治理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论证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为有关领导部门的环境保护决策和该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投产后工厂的日常环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 编写依据1.2.1法律依据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1.2中华

7、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1.2.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2.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1.2.1.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1.2.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2.2 法规依据1.2.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2.2.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1.2.2.3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2.2.4广西壮族自治区

8、环境保护条例(1999)。1.2.3 技术规范依据1.2.3.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1.2.3.2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格式和内容要求。1.2.4 项目依据1.2.4.1广西工业技术设计研究所编写的*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1);1.2.4.2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经贸委*经字20051号文关于同意*丝绸有限公司“易地扩大生产规模及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的批复(2005.3);1.2.4.3*环境保护局*环管评字环评通知1.2.4.4*丝绸有限公司委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

9、究所编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2005.4);1.2.4.5 *市环保局,梧环管字200532号关于本项目环评工作大纲的批复。(2005.7)1.3 评价时段的确定及主要环境问题识别该项目虽施工期较短,但为了提高环评报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实现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本评价的评价时段确定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经工程分析、现场勘察与调研以及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与筛选,确定该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施工期施工扬尘和颗粒悬浮物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车间基础施工形成短期的地表水污染;固弃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营运期 锅炉烟气对空气环

10、境的影响;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设备运行、车辆运输装卸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本项目环境污染和影响特征见表11,各时期水污染和影响分析见表12,环境影响因子的矩阵筛选见表13。表11 项目环境污染和影响特征分析阶段种类来源主要组成排放或影响位置污染影响程度特点施工期噪声运输、施工机械施工场地较严重间断性空气运输、施工机械扬尘施工场地严重点污染配料TSP搅拌站中度点污染废水施工人员生活BOD5、SS、油类施工营地中度点污染配料SS、COD搅拌站轻微点污染构造施工SS、COD施工场地轻微点污染固弃物生活垃圾施工营地轻微点污染施工废弃物施工场地中度运输

11、散落运输路段中度营运期噪声机械运转风机中度线污染废气锅炉燃煤烟气SO2、NO2、烟尘等45m高烟囱中度点污染恶臭煮茧、蚕蛹厂区及周围中度面污染废水锅炉除尘废水及生产工艺废水pH、SS、CODCr、BOD5、氨氮湄江中度点污染固弃物锅炉燃煤废渣及茧衣轻微点污染表12 项目在各时期主要水污染和影响分析pHCODCrSSBOD5NH3-N备注施工期显著影响较重影响较轻影响营运期表13 项目环境影响因子的矩阵筛选前期施工期营运期占地拆迁安置取弃土(渣)地基材料运输机械作业生产绿化社会发展就业、劳务经济农业商业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地面水质水土保持声环境空气质量注:/长期有利影响/长期不利影响;/短期有利影响

12、/短期不利影响;空白无相互作用。1.4 评价因子的筛选1.4.1施工期评价因子的筛选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对大气的污染,评价因子为TSP;施工期废水主要是基础打桩时产生的泥水,另外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对河流水质也有一定影响,水环境评价因子为SS、COD、BOD5;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的机械噪声和交通噪声,评价因子为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 Leq dB(A)。1.4.2营运期评价因子的筛选大气环境评价因子的筛选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计算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和等标负荷比Ki,将污染物的等标负荷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累计,当等标负荷比累计达到90以

13、上时所对应的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等标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t/h; C0i第i类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mg/m3。项目大气污染物等标排放量及负荷比具体值见表14。表14 大气污染物等标排放量数值 项目污染物Qi(t/h)c0i(mg/m3)Pi(m3/h)KiSO25.610-30.501.1210773.6TSP9.2910-40.300.3110719.0NO24.9010-40.240.201077.4从表14可以看出,SO2与 TSP的等标负荷比累计达到92.6,故营运期大气环境评价因子选择SO2和TSP,另对恶臭对厂区周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水污染物评价因子的筛选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采用公式计算污染物排序指标 式中: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p废水排放量,m3/s;cs水质参数的地面水质标准;ch河流上游污染物现状浓度,mg/L;Qh河流流量,m3/s。对水质参数进行排序,选择ISE较大的水质参数作为评价因子。见表15。表15 水污染物ISE数值及排序项目污染物cp(mg/L)Qp(m3/s)cs(mg/L)ch(m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