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矿产勘查项目介绍.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748459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矿产勘查项目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专项矿产勘查项目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专项矿产勘查项目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专项矿产勘查项目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专项矿产勘查项目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项矿产勘查项目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矿产勘查项目介绍.doc(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附件2: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成果报告编写、评审验收的有关要求一、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成果报告编写、评审验收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按照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 2002)和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的要求进行编写,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1,资源/储量估算的有关技术要求见附件2。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3。二、报告评审依据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设计批复意见、设计调整批复意见、野外工作验收意

2、见书及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三、报告评审工作分初审和终审两个阶段完成,初审由省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终审工作由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统一组织。四、项目成果报告编写完成后,承担单位向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初审申请,申请表格式见附件4。经省级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初审,并按初审意见修改审核同意后由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报项目办终审,申请表格式见附件5。五、申请报告初审应具备以下条件:(一)通过了野外工作验收并按野外验收意见完成补充工作;(二)按规范完成报告编制工作;(三)技术资料齐全。六、报告初审,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一)项目任务书,设计及设计审查、批复意见,设计调整及批

3、复意见; (二)野外工作验收意见书和补充工作的报告;(三)文字报告(送审稿)及附图、附件、附表;(四)物探等专题报告及审查、验收意见书;(五)相关电子文档。七、报告初审要求如下:(一)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收到成果报告评审申请后,应组织评审委员会在30日内完成初审;(二)评审委员会一般由5-9人组成,人员应由主管部门及覆盖项目主要专业的技术专家组成,项目监审专家为评审委员会当然成员;(三)申请评审单位应提前15日将被审成果报告送达评审委员会成员,报告初审采用会议审查,通过听取项目组介绍,审查各类资料,交换意见,经过讨论后形成初审意见书(附件6)。八、项目报告完成初审并按初审意见修改审核后,报项目办进

4、行终审,项目办根据省级项目主管部门的申请确定报告终审时间地点,提交报告10套(电子版1套),其中5套文图表齐全。在进行成果报告最终审查验收的同时,根据探矿权发证权限,邀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联合进行新增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九、项目报告提交终审时,项目承担单位或勘查单位同时提交项目勘查工作总结论文,全面总结该项目勘查工作工程、找矿思路的确定及变化、勘查工作取得主要成果、方法技术手段的应用、成矿规律、勘查工作经验教训等有关内容。项目勘查工作总结论文参考提纲见附件7。九、报告终审要求如下:(一)项目终审提交资料:除项目初审提交资料外应提交项目报告初审意见书及修改说明;(二)评审委员会一般由7-11人

5、组成,包括项目办有关人员、监审专家、储量评估师、储量评审机构有关人员;(三)申请评审单位应提前15日将被审成果报告送达评审委员会成员,报告终审采用会议审查,通过听取项目组介绍,审查各类资料,交换意见,经过讨论后形成终审意见书(附件8)。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要求(一)根据储量评审机构的有关规定,遵照储量评审工作流程,由评估师对报告进行预先审阅,编写评估师(专家)个人评审意见书(附件9),经评审会议后形成评审意见书(初稿),并提出报告修改意见;经报告编写单位修改后,由评审机构审核形成评审意见书(附件10),提交国土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备案;(二)按规定提交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有关法律文件,包括矿产资源储

6、量评审申报表,矿权人承诺书,采矿、勘查许可证/划定矿权范围批复,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采矿、勘查许可证划定范围平面叠合图,本报告与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关系图,报告编制单位勘查资格证复印件,矿产资源勘查/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表,本报告与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说明,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报告修改情况对照表,详见附件11。(三)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承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有关费用,包括评审费、资源储量数据验算费及会议成本费等。十一、成果报告评审的主要内容有:(一)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二)成果和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三)提交的主要成果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7、;(四)成果的综合研究能否满足勘查需要;(五)成果和综合图件的质量;(六)资源储量估算是否合理、准确(初审阶段不必由评审机构专门审查);(七)存在问题。十二、评审委员会对上述内容评审后,应对报告质量进行评分并划分质量等级。质量等级评定实行百分制,划分为四个等级,10090分为优秀;8975分为良好;74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附件12)。野外工作验收没有达到优秀的项目,报告质量不得评为优秀。十三、在完成报告终审和新增资源储量评审后,报告编写单位应根据评审意见,对报告进行认真修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修改后的报告和评审意见书,及报告修改说明一并报送项目办。提交纸介质报告3套(文图表齐全

8、),电子版报告1套(文图表齐全)。由项目办下达项目成果报告评审和项目验收批复意见(附件13)。同时由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形成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并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十四、评审委员会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它有可能影响评审工作公正的人员应当回避。十五、物探专项成果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或地勘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及时组织审查验收,物探监审专家应是审查验收组主要成员,重要成果报告项目办派人参加。十六、化探、专题研究成果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或地勘单位参照上述有关内容及时组织审查验收,监审专家应是审查验收组主要成员,重要成果报告项目办派人参加。附件:1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

9、成果报告编写提纲2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资源储量估算中的有关技术要求3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报批稿)4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成果报告初审申请表及安排表5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成果报告终审申请表及安排表6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成果报告初审意见书7矿产勘查项目勘查工作总结论文参考提纲8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成果报告终审意见书9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评估师(专家)个人评审意见书10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11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

10、矿产勘查项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关要求12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质量评分表13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验收批复书附件1: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矿产勘查项目成果报告编写提纲说明:本提纲在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2002D)附录A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的基本上,根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的具体情况,略作修改后确定。本次勘查工作应划定工作区范围(包括平面、垂向范围),编写报告内容主要限制在工作区范围内部,但图件表示应包括矿床整体,对工作区以外的部分可简化表述。A.1 绪论A.1.1 勘查目的

11、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任务来源以及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A.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坐标)、矿业权情况及交通情况。A.1.3 矿山地质勘查简述 说明历次地质勘查、生产勘探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获得的资源/储量类别和数量、勘查报告评审认定情况。A.1.4 矿山开采简述 说明矿山设计时间、设计单位、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生产管理、总采出矿量。A.1.5 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迄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及社会经济效益(预期新增潜在

12、价值估算,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稳定职工人数、提供就业岗位等)。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A.2 区域地质 根据具体情况简述区域地质特征。简明扼要的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A.3 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A.4 矿体(层)地质(叙述本次勘查区范围内的即可)A.4.1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

13、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A.4.2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 、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A.4.3 矿石

14、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A.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 、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A.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A.4.6 矿区(床)内共

15、(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A.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1收集矿山连续三年有关生产数据说明即可。2矿石类型发生变化的,应补充采样并按要求编写。A.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收集矿山开采资料及本次工作资料简述。A.7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A.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A.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