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实业批发旗下公司上市.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747887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某实业批发旗下公司上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某实业批发旗下公司上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某实业批发旗下公司上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某实业批发旗下公司上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某实业批发旗下公司上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某实业批发旗下公司上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某实业批发旗下公司上市.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为核心,在组织机构、施工措施、安全生产上进行了组织落实,本技术文件将作为今后指导施工生产的依据。该工程将列为我公司昆山地区的重点工程,实行以合同工期为目标的项目法施工,全面履行工程合同,保竣工、保质量、保后期服务。上海实业“批发”旗下公司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1-11-27 11:30:15与华润争做中国摩根上海实业“批发”旗下公司上市本报记者熊毅上海报道“这算不上是一个漂亮的赌注。”浦东一家证券公司的投资者赖先生曾在今年10月份,在大盘“月黑风高”的时候,与一位老朋友打了一个赌,他做TCL,朋友做浦东不锈,预计在11月底结账,看谁收益较高。

2、他的理由很简单,尽管两只股票都有机会,但他认为浦东不锈的流通盘很大,而TCL流通盘较小,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上升空间最大的股票没有任何理由不是TCL。而今,TCL从浦东不锈制造底部时的价位13元左右,艰难上升到15.6元附近,涨幅勉强达到20。而浦东不锈从价位近8元的底位向上攀升,至今,10.5元左右的价位,已经在不经意中,有了30多的涨幅。“绝对想不到上海实业的影响力这么大,1.5亿的流通盘被轻易地拉出漂亮的上升图形。”赖先生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低估了上海实业的影响力。大手笔重组尽管近期香港媒体报道,有上实集团高层管理人员透露,将向浦东不锈注入房地产业务,最近又有上海媒体报道上海上实将把旗

3、下金融业务注入浦东不锈,将其塑造成一支金融股。但上海上实的管理人员否认了这种说法。“浦东不锈尽管公告了重组消息,但最后重组方案还没有批复,更谈不上要注入什么样的资产了。”11月12日,上实集团正式公告入主浦东不锈。这是今年上海家化上市发行新股以来,上海实业实施年内分拆下属子公司“三家上市,一家借壳上市”计划的第二步。接下来,上海实业旗下的光明牛奶将在适当时机,在国内A股市场挂牌交易。同时,上实控股的下属企业上海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也纳入到上市计划表。但对上实集团这家希望“旗下公司都有自己上市公司”的上海市政府窗口公司来讲,这还远远不够。与此对应的是,上实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上实控股行政总裁

4、卓福民11月15日对媒体声称,将在12年内,在资讯科技方面增加3亿美元的投资,并在市场条件成熟情况下,再加速对这一行业的投资。另外,上实集团旗下的沪市上市公司上海实业联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于2001年6月决议:出资5000万元(自筹方式)参与发起设立上海实业联合集团商务网络发展有限公司(预登记申请名,简称“联合商务”)。一方面努力组建公司上市,或者开始进入业绩平常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旗下各家公司努力拓展新的营运领域。之后,上实集团是组装出一大批有潜力的上市公司,组建大型综合性集团,还是会将这些上市公司加工后转手?“含着金钥匙长大”上海实业集团(简称“上实集团”)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拥有的投

5、资控股型集团公司、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和崇明现代园等五大产业板块。据上实集团董事长蔡来兴介绍,20年历史中,上实集团前15年的融资总额仅7亿多元,但公司上市后,仅上实控股5年来的总筹资金额已逾130亿港元。“上实集团最大优势在于,上海有什么最好的发展机会,上实就投入发展什么,随上海产业重点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当然,母公司将继续走综合发展道路,上市公司则会突出重点,如家化是化妆品的专业厂家,上实联合和上医专注发展生物医药和中医药,上实控股则做三通网通、流通和交通,重点则是网通(IT)。”这是上实集团董事长蔡来兴面对“上实没有主营业务”

6、问题时的回答。上实集团直属企业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上实”)在1996年8月成立,为上海实业境内业务发展总部,其主要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投资咨询、金融证券、投资控股、参股等资产经营业务,以及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旗下主要企业有上海实业联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实置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实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等,最近纳入上实系当中的浦东不锈也被收归于旗下(详见附表)。境外业务的运作,主要在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上实控股”)。上实控股1996年5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现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经营业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消费品及零售、汽车零部件及医药和高

7、科技产品业务五大板块。1999年12月,分拆出上实医药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近年来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和生物科技产业。今年年初,上实医药再次分拆出上海家化在沪市挂牌交易。另外,上实集团直属的还有上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上实投资”),这是上海实业在企业重组整合基础上,于1999年底在香港组建的一家公司,主要运作上实集团在香港的非上市公司。上实集团还一直在筹建上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上实金融),其主营业务为投资金融机构,运作存贷款业务、基金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从香港上实集团得到关于金融控股集团的说法是:“目前上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已经拿到主管部门的批文,具体运作业务将是集团内部的金融业务。”上实集团

8、现已成立4个创投基金,并是海通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上海银行、浦发银行和申银万国,上实集团都是大股东之一。对于上实金融业务的发展,蔡来兴表示不会把重点放在传统金融业务方面,而将注重创新金融。“在创新业务上,大家起步一样。上实将会在金融创新业务上做得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前一些。”“上实集团的四家上市公司每年的净资产、净利润和销售额都是双位数字增长,上实控股5年来净资产、净利润平均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今年盈利相信也将有可观增长。”“上实控股现在的净现金21亿元(港元),上医有4亿元(港元),上实联合有5亿元,家化8.7亿元,最近集团更以低息成功融资了3亿美元的银团信贷,所以说,目前上海实业整体财政状

9、况十分健康。”对于上实的“崇明现代园区”,蔡来兴计划“将崇明岛上84平方公里的开发经营,建设成为一个崭新的、多功能的现代生态园区。”“上实总资产通过收购合并不断壮大。”蔡来兴谈到集团并购业务时介绍,“很多业务收回来时很小,现在都是全国最好的。比如光明乳业刚收购时,年盈利仅有两三千万元,今年预计可达1.4亿元。联华超市现在分店数量超过1000家,是内地零售业中唯一一家销售额超100亿的企业。上月刚试生产的中芯国际,上实投资额由原来的1.1亿美元最近追加到1.8亿美元,集团持股已由11最近增加到17,成为第一大股东。”“点石成金”之手当然,证券界还有另外一种思路来评价上实等巨型企业集团的运作。“今

10、年大力并购上市公司确实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对长于资本运作的这些红筹巨头来讲,抢占A股市场上市公司资源,就相当于敛聚了大量财富,并且这种财富变现的时间不会等太久。”一位证券研究人员这样评价上实集团最近一系列运作。这位研究人员认为,与上实集团运作模式相似的还有华润集团等。华润在2000年6月收购深万科之后,今年9月11日再次收购四川锦华,同月28日与持股ST吉轻工37的第一大股东吉林省开发建设投资公司达成收购意向协议,同时,还在虎视着深圳唯一能与沃尔玛大型超市抗衡的万象百货。而尽管上海实业仅计划三家公司上市,但部分其投资的公司也在积极作着上市的准备工作,比如复旦金仕达计算机公司。换句话

11、说,上海实业在时机成熟之际,将会推出更多的上市计划。证券业内人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证券市场近年融资优势明显增强,红筹股巨头为了保持公司运作的优势,纷纷想回归国内A股市场上市,以建立自己更强的融资渠道。红筹回归另外一个的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已经有向外资正式开放资本市场意向,其中就有允许外资公司在A股上市。出于上市成本的考虑,借壳上市方式将会是很多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最重要的选择。”目前,这部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海外上市公司,“主要任务就是抢占上市公司资源,尽可能地以较低价位抢到较多上市公司,丰富自己的壳资源,以便在适当时候变现。”相比之下,上海实业因为是上海市政府的窗口公司,手中资源

12、非常丰富,所以目前主要操作方式是建立好自己的业务,与上市公司主营产业的对接,将下属各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业务优势展现给证券市场。这样,上海实业今后如果愿意出手下属上市公司,就可以价码非常有魅力地提升上去。而“华润没有上海实业这样庞大的分支公司资源,只能在证券市场上不断地寻找目标,谈判,收购,包装,然后计划出售。以获取丰厚的差价。”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证券市场分析师这样判断。今年初以来,不仅这两家公司对上市公司运作速度加快,同时,从最初非常注重运作对象的公司质地,变得没有像以前那样挑剔。“比如当初华润收购万科,是因为万科绩优。上实集团97年收购联合实业时曾掀起过一波资产重组行情。而今,华润收购ST吉发,除开上市公司的壳,还看重什么?上实出手的浦东不锈,业绩实在不怎么样,上实一样买单,看重的同样是壳资源。”“几年以后,这两家公司还会被人评价为点石成金的高手。因为他们的确是。”这位分析师的结语意味深长。图片说明:上实集团已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上的“巨无霸”新华社记者凡军摄 相关新闻返回首页关闭窗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