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感受798的现代艺术.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747885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起感受798的现代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起感受798的现代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起感受798的现代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起感受798的现代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起感受798的现代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起感受798的现代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起感受798的现代艺术.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摘要 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这就是。它位于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的老厂区所在地。此区域西起路,东至、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目前叫798艺术区的这片厂区,是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06、707、718、751、797、798等6个厂的区域范围。从50年代末到1964年,这个区域曾经叫做“718联合厂”,全称为“国营北京华北器材联合厂”。上说的6个厂是联合厂的分厂。1964年,这6个厂开始独立经营,由联合厂一家一下改变为6个厂,直到2001年。

2、2001年,除了751厂以外的5个厂与华融资产公司(控股)与751厂联合组成七星华电集团,统一管理这片区域。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德国),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现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关键词:工厂 艺术 北京798艺术工厂遗弃的工厂与艺术 感受“798”的现代艺术798是一个氛围独特的工厂,同时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艺术区。工业与艺术,竟能彼此相安,甚至相得益彰,这在中国的其他工厂中是难

3、得一见的。一边是工厂一边是画廊;一边是工业生产,一边是艺术创作;一边是秩序规范,一边是率性随意;骑车的工人和自驾车的艺术经营者,行驶在同一条大道上,这就是今天的798。798的发展经历从无人问津到现在成了北京特色旅游必经之地。究竟是什么让这样一个被人遗弃的工厂,成为了当代艺术的聚集地,就是本文研究的发现。798的设计理念,则是我们追求的艺术工厂的形式,艺术与工厂的完美结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新的调味剂。一、798艺术区的历史沿革(一) 798的历史718联合厂的组建谈起北京的历史,必须从新中国的工业化开始说起,北京798艺术区所在的地方,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

4、即718联合厂。718联合厂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王铮部长指挥筹建,前苏联、建立起来的。1952年,联合厂在京郊毫无工业基础的酒仙桥地区筹建,1954年开始土建施工,1957年10月国家领导参于了开工典礼并宣布开工生产。其速度之快在建国初期是罕见的,它凝聚着老一代领导及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在酒仙桥地区,与718联合厂同时筹建的还有774厂、738厂,这三个厂的建成,不但改变了酒仙桥地区的面貌,而且在中国电子工业史上形成了大发展的开头,这一先头作用永远载入了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的史册。718联合厂建成后对国家的建设,特别是对电子工业的建设、国防建设、通信工业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1964年4月,四

5、机部撤消718联合厂建制,成立部直属的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及751厂。(二)798的设计理念718联合厂的建筑设计718联合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当时,由民主德国援助,东德副总理厄斯纳亲自挂帅,利用全东德的技术、专家和设备生产线,完成了这项工程。德国一家建筑机构负责联合厂庞大的建筑设计,它和当年的包豪斯学校在同一个城市,两者在建筑精神层面上是共通的。1919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成立了包豪斯学校。在抽象艺术的影响下,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诞生,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6、。以此为基础,新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形成,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效益为特征,后来被称为包豪斯学派。联合厂具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是实用和简洁完美结合的典范,德国人在建筑质量上追求高标准。比如,抗震强度的设计在8级以上,而当时中苏的标准都只有6至7级;再比如,为了保证坚固性,使用了500号建筑砖;还有,厂房窗户向北,而当时一般建筑物的窗户都朝南,这种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天光和反射光,这就保持了光线的均匀和稳定,而从视觉感受来看,恒定的光线又可以产生一种不可言喻的美感。(三)798从工厂到艺术的演变厂房的闲置和艺术区的形成2000年12月,原700厂、706厂、707厂

7、、718厂、797厂、798厂等六家单位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七星集团是北京市及电子城园区最早一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对原六厂资产进行了重新整合,一部分房产被闲置了下来。为了使这部分房产得到充分地利用,七星集团将这些厂房陆续进行了出租。从院门到798艺术区还有一段距离。这一片原是718厂的厂区,路边矗立的宏源公寓和相对成熟的社区环境,暗示着原来的工厂区曾经历过房地产开发时代。再往前行,工厂的面貌逐渐清晰,横七竖八的管道,高耸的烟囱,“文革”时期的标语,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以及不断传来的机器轰鸣声,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工厂;而艺术展览的宣传海报,画廊、工作室的指

8、示标牌,引人注目的雕塑作品,时髦的青年和穿梭往来的外国游客,一切又构成了极强的艺术和时尚氛围。少时记忆中的工厂环境与奇思幻想的艺术构思的组合,让人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2002年2月,美国人罗伯特租下了这里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改造成前店后公司的模样。罗伯特是做中国艺术网站的,一些经常与他交往的人也先后看中了这里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纷纷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798”艺术家群体的“雪球”就这样滚了起来。由于部分厂房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整个厂区规划有序,建筑风格独特,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前来工作定居,慢慢形成了今天的798艺术区。罗伯特的现代书店艺术书屋与高大宽敞的德式厂房

9、建筑相比,这里更具有中式建筑的风格。由于书店位于艺术区东门到798核心展区的必经之地,所以一般人都不会忽视它的存在。罗伯特是最早入驻798厂的外国人,外国人对798的关注,便与罗伯特和他的书店及网站有密切关系。咖啡总是与现代、时尚和休闲联系在一起,而设在798厂的咖啡厅,却多了不少工业和历史的符号。机器、管道,阀门、语录,那些老工厂里特有的元素都被刻意保留了下来,变成咖啡厅中的时髦装饰。厂房之所以赢得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青睐,是因为工业建筑有别于日常生活空间的建筑和景观,因而可容纳各种非日常的活动,为艺术家的个性设计和创造提供非同寻常的体验;旧建筑是有历史和故事的,通过物质的元素,给空间带来一

10、种非物质的氛围,并弥漫四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场所感。这是新的建筑设计所不能带来的。 二、798的建立与发展 (一)798的建立798艺术区为代表的798文化概念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经由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798已经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不小的了影响。这批入驻者中,包括设计、出版、

11、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他们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的是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这些空置厂房经他们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作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而这批入驻者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他们展示了个人理念与社会结构之间新的关系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798是新时期的青年文化经过积淀转向成熟的载体。这里形成的文化将是地方资源的国际化,是个人理想的社会化。新的798意味着先锋意识与传统情调共存,实验色彩与

12、社会责任并重,精神追求与筹划双赢,精英与大众的互动。出现在798的这一现象,牵涉到都市发展、生产和消费模式等广泛的层面。 (二)798的发展798的发展趋势艺术区平均每天都有多个艺术展开幕,同时为推广798艺术区和当代艺术的理念,在保持艺术的纯粹性和学术性的基础上,与艺术家合力创新,促进艺术的多样化形态,扩大798艺术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活力和影响力,促进798艺术区的发展、繁荣,自2004年起艺术区每年举办“798艺术节”。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的北京798艺术区,云集了众多的艺术、文化界名流,众多的艺术机构、众多的时尚企业。北京798创意文化节旨在推动798艺术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

13、展,798艺术区每天都在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示着798特有的艺术氛围,各大国际品牌如索尼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法国靡西、意大利DIOR、欧米茄、宝马汽车、中国雅虎门户网站等都在这里举行过宣传推广活动,798艺术区品牌已经形成,许多观众慕名而来,使798艺术区的名气越来越大,艺术品成交量也与日俱增。2004年以来,瑞典首相、瑞士首相、德国总理(施罗德)、奥地利总理、欧盟主席(巴罗佐)、比利时王妃、安南夫人、法国总统希拉克夫人等都先后参观访问过798艺术区。施罗德在参观798艺术区时感叹:“几十年前的包豪斯建筑在德国都很少发现了,今天居然在北京存在,真是太难得了!”比利时王妃则花了几万美元购买

14、了艺术品。来过798艺术区的国外领导人或他们的夫人都一致认为,798艺术区很好,没有想到中国还有这样的表现活跃思想的好地方,体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成果。2003年,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同年,北京首度入选新闻周刊年度12大世界城市,原因在于798艺术区把一个废旧厂区变成了时尚社区。2004年,北京被列入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有发展性的20个城市之一,入选理由仍然是798。近两三年来,到798艺术区来参观、访问、观摩、学习、交流、购买艺术品的人是越来越多。798也许是中国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国外媒体认为798艺术区是中国的希望;在798,

15、人们可以看到其他地方无法显示的当代中国历史,可以看到不同年代中国最有创造力和代表性的内容,可以看到一个诚实的和真实的中国。以至有人称:来北京去了长城、故宫而没有去798艺术区,就算是没有去过北京,就算是不了解中国。798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在中国制造的背景下,798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国创造”。798虽然只是军工厂的代号,但对于艺术家来说,却是一个巧妙的组合:798,三个顶天立地的数字。 (三) 798艺术喧嚣的背后798的喧嚣有目共睹,在搜索引擎上输入798,可以看到光是域名里有“798”、关于艺术和设计的网站就至少有10个。而每天在798主干道的宣传栏里贴出的展览则至少有20个以上,更不用说每年能够以798冠名的艺术节、创意文化节,还有知名艺术家黄锐所策划的“大山子艺术节”等诸多艺术活动。对于如此众多的活动、展览,人们的热情与前些年相比却明显减退。以前798凡是有展览开幕,北京甚至外地的艺术青年都会蜂拥而来。而现在,不少展览甚至在开幕当天都十分冷清,展览期间更是鲜有人问津。“一是现在所谓的画廊展览真正有探索性的展览很少,大部分实际上是以学术展览名义的艺术促销会或派对,都是为了卖作品和交际发名片。二是展览实在太多了,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都去看一遍。”朱其认为这大概是人们对展览的热情减退的原因。但是798的意义仍然显而易见,“它带动了普通市民对当代艺术的兴趣,证明当代艺术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