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峡的说课稿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736866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峡的说课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三峡的说课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三峡的说课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三峡的说课稿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三峡的说课稿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峡的说课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三峡的说课稿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三峡的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的处理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

2、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1.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本说案说的是这一课时。 2.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

3、写的手法。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

4、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三、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

5、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写一写环节主要要求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6、。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领着走,学生跟着走这一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字词,读准了文章的节奏。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 第三步、再读课文,进入文中去领略三峡的美。 品

7、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凄凉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第四步

8、、三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让学生明白: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

9、出示练习: 练一练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面体现了山峦的,山势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势。 3、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写潭用,写柏用,写泉用。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第五步、背诵课文 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

10、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其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第六步、尾声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高峡出平湖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第七步、知识的拓展 布置课后练习:写一写 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或行楷抄写下来。这一环节很重要,但它的意义远不是一道练习题那么简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目的就在于此。 五、说教学效果 这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练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课后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