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陈情表》说课稿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735938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陈情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陈情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陈情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年《陈情表》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年《陈情表》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陈情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陈情表》说课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一)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2、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 陈情表(板书) 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

3、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 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引入课文内容 4、范读正音 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

4、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6、学习过程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强调字音),梳理结构简单赏析(板书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三是巩固词句、通假字、文言实词。 7、课堂小结: 陈情表这篇文章,它的动人之处也就在于李密将孝道表达地情真意切。从小抚养自己的祖母已到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5、,朝不虑夕,正需要自己养老送终;李密再三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解决办法,还作了生当陨首,死当给草的保证,晋武帝终于被李密的苦情、亲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动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同学能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8、作业布置: 巩固本文所学内容。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说板书设计 陈情表说课稿(二)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

6、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古代抒情散文。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7、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两个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 其次,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

8、知识的喜悦感。 学法: 1.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 2.立足文本,从具体信息到抽象情感,以孝行故事作诱导,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法,多思考,多感受。 最后,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课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给学生讲述孝行故事(成语、俗语、典故)引入:24孝故事百行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介绍,为理解文章作铺垫。作者:李密,晋初散文

9、家。写作背景: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目前的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晋武帝为人阴险多疑。李密不得不暂存观望之心。借以祖母生病要人照顾为由,陈孝情,陈忠情,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请求。 第二部分,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朗读新课,主要是感知整体文章。 安排学生用五分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创情景,与文本言语碰撞、交流过程中,以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和缩短与作者心灵的差距的效果。 第三部分,用20分钟理解文章具体内容,探讨重难点。 通过两个问题(为何陈?陈什么?)的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深入探讨文章的重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因此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

10、愿乞终养的目的是学习重难点。 第四部分,与学生探讨写作技巧和特色,主要用于后续的学习和写作。 好的构思,还要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文章才有活力。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语句进行赏析,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还有那些语句最能流露作者感情的,请找出来体会一下。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筛选、概括、整合的能力。以及学习李密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寓情于理的写作技巧和特色,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写作和学习中来,达到作者与读者情感共鸣的良好效果。 最后,用约8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用以总结课文本文构思缜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

11、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作业布置: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臣以险衅(xn),夙(s)遭闵(mn)凶,外无期(j)功强(qing)近之亲,宠命优渥(w),责臣逋(b)慢,茕茕(qing)孑立,五尺之僮(tng)。 2背诵全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背诵,提高记忆效率) 3熟读全文,理解文意。(加强课后的复习和课前的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扎实文言知识) 第六部分,用2分钟用于教学反思。 通过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确的本文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寓情于理的

12、特点;也感受到了文章情理交融,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这一点,上得较成功。 但感到遗憾的是分析得不够具体。 陈情表说课稿(三)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德育目标:深入体会李密的感情,培养学生敬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串讲结合,突出诵读,强调质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一二段的文言字词; 3、整体感知全文内

13、容,重点学习一二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国古代有一种文体,叫作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文中表露的那份赤诚的忠心着实让人感动,所以,杜甫才这样来评价它:出师一表真名世,天下谁堪伯仲间。宋代苏轼却另有评价,他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从苏轼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知道,李密的陈情表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可以和出师表堪在伯仲之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情表,一起来流一回泪。 二、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李密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