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送元二使安西》的评课稿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735388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送元二使安西》的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年《送元二使安西》的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送元二使安西》的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送元二使安西》的评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送元二使安西的评课稿 云老师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使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一、方法指导贯穿始终 上课伊始,在云老师引导孩子们理解课题时就巧妙地进行了方法的指导:理解古诗就是要结合注释和图画来理解,而这一方法始终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这无疑是对孩子学习古诗文进行了最好的方法指导。 二、创设情景,图文对比,让孩子在想象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熏陶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所以,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古诗的熏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对于古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当天的比赛中,云老师在讲到“渭城是个怎样的地方”的时候,让孩子们联系诗

2、句抓住重点词展开合理的联想,通过看见什么,闻到什么,把“渭城”的美展现了出来,从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以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出一组边疆的图片和诗句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进行对比,更是衬托出了“渭城”的美和边疆的荒凉,为后面情感的熏陶打下了基础。 三、联系生活,让理解更深刻 只有结合亲身经历或者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才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年代和孩子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而云老师仅仅用了一张地图,几个数据就让孩子明白了诗句蕴藏着的含义。“渭城”到“安西”的距离,通过地图孩子们看得很清楚,3000多公里,骑马要走半年左右,这些数据让孩子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王维要送元二,为什

3、么王维要写这首诗,为什么王维要劝元二“更尽一杯酒”,那种兄弟般的情深,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一下子就浸润了孩子的心田,在此时再进行朗读的指导,感情的自然流露,就不言而喻了。 四、拓展有效,深化情感 云老师相机引入了“阳关三叠”、“渭城曲”,丰富诗的内容,让孩子们了解到,在写这首诗后的不久,王维就因病去逝了,没想到这首送别诗变成了诀别诗。当孩子们听完曲子,再读古诗时,有些孩子的眼里不禁闪着激动的泪花,此时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十分钟很快过去了,古诗这么难的题材,云老师能上出自己的风格,真是佩服。今天受益良多,往后教古诗,我有点谱了。但,要下如此大之功夫去备诗,我还要向云老师学习,还得向自己“懒”的思想宣战,才能为学生上出更好的课。此外,看到云老师的课堂,想着自己的课堂,是否也是想把自己对于文本的品悟全然倾倒而忽视了学生,其实自己也能感受一二,要先让孩子品味,如果不到位再点拨,别太“抢”孩子的风头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