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认识时间》说课稿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735221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认识时间》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认识时间》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认识时间》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认识时间》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认识时间》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认识时间》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认识时间》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认识时间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时间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一个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这样的教材安排,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1、教学重点。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钟面

2、上的时间(几时几分)。我是这样想的,要想正确认读几时几分,需要弄清以下几点:时针,分针,大格数,小格数,时针从12起走过几大格,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是几分。而看“几分”所依赖的小格数,一般钟面上又没有标明,学生摸不着头脑,容易将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混淆。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建立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的对应关系,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读方法。 2、教学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10:55)。由于这样的时间,时针非常接近下一个大格数,肉眼几乎辨认不出时针是否在下一个大格数之前。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都

3、以为到了下一个大格数,认读为11:55。 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难点,必须在学生“观察认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认读经验: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3、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应用、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勾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设计理念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还包括背景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学

4、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认知。教学设计中体现在动画片引入,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2、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手脑并重的操作。在概括认读方法后,课堂并没有机械的叫学生认读一个个钟面,而是进行了一次组内拨钟练习。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进一步认识了几时几分。 3、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本课练习一判断谁迟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一般方法是通过认读钟表。另发车时间的问题,更使学生体验到认读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法 1、图示法。图示法直观而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能达到很好的学

5、习效果。本课在学生疑难处,可采用图示法。如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又如认识几时几分,在钟面上采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2、引导法。由于本课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四、说学法 1、小组合作。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知识和思考习惯,从而产生新知识的。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

6、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三个典型时间,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知识。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流操作,共同记时。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在我的课前调查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看动画片和吃零食,特别是大风车等,是孩子们的节目,播放时间是他们很关注的。本课撷取学生感兴趣之最看动画片,与看时间巧妙结合,创设了以

7、上这一情境,勾起学生无限兴趣。 2、师:什么时间播放?(出示钟面)会认读吗? 3、揭题。师:要准时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我们必须要学会看(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片时,教师顺势而下,追问播放时间,直奔主题。继而出示此动画片播放时间的钟面,让学生尝试认读,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又引入了新课。最后,在教师鼓舞与号召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认识钟面 1、回顾旧知、观察钟面。 针:时针、分针。数:12个数。格: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与小格的对应关系。 填图。填从12到各个数字之间的小格数。(生自行对照、

8、修正)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5个5个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接着教师直接让学生自行对答案、修改。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主人翁意识。 说说对应关系。大格数有对应的小格数。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看时间,往往只看钟面上的数与格,很难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数所对应的小格数上。因此,让学生来参与游戏性的对口令,熟识对应关系,对他们正确认读时间是很有好处的。而学生一纸在手,上面的大格数与小格数写得清清楚楚,老师又同意没记住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有了这样的凭借和支撑,学生参与兴趣浓,效果甚佳。 3、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4、体验

9、1分钟。(听古人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的故事。) 【设计意图】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是一个历史,也是一个看时间的好办法。在本课1分钟的故事里,学生既了解了古人的模糊记时方法,及记时工具,又随着音乐体验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可谓一举两得。 (三)在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1、回顾旧知。 整时怎样认读?(图片:早读课,钟面:8时) 几时半怎样认读?(图片:老师上班,钟面:7时半) 小结:要看时间,要看时针从12起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多,还要看分针在哪里。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适当地让学生回顾旧知,特别是能产生正迁移的旧知,学生学习新知,如驾船恰逢顺风顺水,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2、探究新知。(整5分、整10

10、分) 9:05(出示图片:课间活动,钟面:9时5分,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师: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时针在什么位置,分针呢?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认读9:05的钟面,由于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学生很容易读出“5分”;更由于学生习惯从左往右观察事物,时针在左非常接近9,而分针在右,学生能轻易得出9:05这一时间。这一认知,并非是学生已掌握认时间的方法获知的,而是一种接近直觉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师并未展开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学生看的方法,让学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追根溯源。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11:40(出示图片:午休)同桌交流,

11、相互补充。 3:35(出示图片:放学)组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认读内容由易而难。9:05是从左往右,11:40是从上往下,而3:35是从右往左,并且时针在扇形阴影之内。认读要求也是由易而难,首先是独立练习认读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补充,最后是同组交流、展示自我。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次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观察归纳。 观察。 9:0511:403:35 师:同学们真能干!认识了这么多的时间。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 (几时,怎么看?几分,怎么看?)学生同组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想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作了多种预设,既有开放的思考,也有适当的引导,

12、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象这样的开放课堂减少了预设性,增加了生成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几时几分 看时针看分针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年龄是小,但同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识字不多,就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概括认读方法。 师小结:时钟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了几分钟,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 小格(同学们可借助外圈的数)。 4、拨钟练习。 记录老师拨出的时间。 小组活动,组内成员轮流拨钟,共同记录。(师说清要求) 汇报小组内认对了几个时间。 【设计意图】给受教育者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是北京市21世纪课改实施方案的一项基本

13、原则。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拨钟,加深了他们对时和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认读的方法。做过的,才能理解地更深。 学生在同组合作中,拨钟、认读、记录、校对、修改、讨论,知识得以增加,情感得以升华。合作中,其乐也融融。 动态生成。从学生拨钟中,选取不是整5整10分的时间。如4:06。 练习。10:39(预设学生出现3种答案。) 生1:是10:40。生2:是10:41。生3:是10:39。 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为什么?(预设学生有两种想法) 生1:分针从12走到7经过35小格,又走了4小格应该是10:39。 生2:分针从12走到8经过40小格,它还差1小格,应该是10:39。 (四)时分的关系 1、演

14、示1时等于60分。学生观察交流。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它们所用时间是相等的,所以“1时60分”。(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转动,并以扇形阴影表示出时针走过1大格。能清楚看到时针与分针走过的格数。这与动手拨钟,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言而谕。在学生疑难处给予帮助,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最优的学习效果。 2、小结。师:1分钟,我们听了一个小故事。那么,1时我们可以听(60个小故事) (五)拓展练习 1、谁迟到了。(蓝猫和淘气约好早上7:00去爬山) 蓝猫淘气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剪切恰当的动画片断,融入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的“千层浪”。 师:观察两个钟面,它们的时针都非常接近7,怎样分辨哪个是7时多? 哪个还没到7时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