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戏》说课稿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734737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社戏》说课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社戏》说课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社戏》说课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社戏》说课稿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社戏》说课稿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社戏》说课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社戏》说课稿范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社戏说课稿范文 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今天为大家收集到了社戏说课稿,这篇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社戏说课稿,一起来看看。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 社戏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

2、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就是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和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小

3、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感。 3、重点难点: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和音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又是如何借景抒情的。本文最后一段对豆对戏的赞美,似乎与文章前面的内容矛盾,因此,对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正确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导读法、问答法。2、质疑法、精讲法。3、赏析法和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

4、自学中提高能力。 社戏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儿童的故事,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仿,因此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在学习上,为了显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不会很在意。也由于作品年代久远,学生对写作背景不熟悉,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有些问题需要在老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小组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疑难问题,从而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

5、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但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童年生活会离我们逐渐远去,在这里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童年时你最喜欢做什么?喜欢去哪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小说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画面。 (设计意图说明:由提问导入,揭示课题。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忆童年生活,引发学生课堂对话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 1、读下列词语,辨别字音、字形、字义。 归省行辈

6、不惮絮叨怠慢撺掇凫水潺潺歌吹蕴藻家眷皎洁漂渺纠葛旺相模样欺侮 (设计意图说明: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的辨形、辨音、辨义的目的,培养学生养成的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课文的作者是谁?选自他哪部集子?我们学过他的什么作品?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来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4、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件?围绕这一中心事件,作者写了哪些相关的事情? (设

7、计意图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5、根据小说的情节,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设计意图说明: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从分析情节入手来把握人物形象,也是小说阅读的一般规律。探究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的布局谋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导读法问答法)出示幻灯片 (1)快速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并大声朗读,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说明: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手法。这一环节既是因为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也是试图培养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课文内容,又能通过适当的朗读品位

8、、体验,培养语感。) (2)女生读课文13段,思考: 平桥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住户不到三十家,但课文却说是“我”的乐土,为什么?这与看戏有关系吗? (设计意图说明:这几个问题均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3)男生读课文46段,思考 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但也有不乐的时候,作者抓住什么事,用了哪些词句来写自己不乐的心情, (设计意图说明: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4)课文描写的人物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说明:小说就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响到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扣住人物

9、个性化的东西。)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品味赏析(讨论法赏析法点拨法)出示幻灯片 (1)课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仔细研读1113段“夏夜行船”和2223段“月夜归航”的片断,讨论分析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调动什么感官展开描写的? (设计意图说明: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说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段落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2)找一个学生朗读写景段落,思考讨论: 这些景物描写前后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对表现主题

10、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说明: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表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给予表扬。) (3)思考讨论:如何看待“偷”豆的事件,这与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偷”性质一样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说明: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4)小说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似乎与前面的叙述相矛盾,应当怎样理解? (设计意图说明:语文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

11、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要让学生尽情的发挥个人的感受,教师只要适时应用点拨引导法在朗读方法或回答问题时稍作指导,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质疑问难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小结:你能用一两句话,表述自己通过本文的学习得到的收

12、获或感受吗? (设计意图说明:这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强调教学目标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七)拓展延伸迁移练习(出示幻灯片) 学习描写景物片断秋天来了,要求能抓住景物特点,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方面的反映秋天这一季节特点,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设计意图说明: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克服以课本为中心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沟通。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 板书: 平桥村我的“乐土”; 看戏前看戏前的波折; 夏夜行船。 看戏中船头看戏 午夜归航 看戏后 偷豆吃豆 (设计意图说明:板书的功能是教师可以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寻找新世界,发现新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