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看见了大海》说课稿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733643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我看见了大海》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我看见了大海》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我看见了大海》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我看见了大海》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我看见了大海》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我看见了大海》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我看见了大海》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我看见了大海说课稿 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京版实验教材第12册第五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写段意归纳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注重体会句子,使学生感悟理解句子的方法。本单元的主题是“爱”,三篇中的表现出来的父爱母爱是那种悄无声息,用心良苦的爱。我看见了大海则表现的是一位继父对残疾女孩的爱,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感人至深。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平凡的继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由从不出家门成长为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表现了继父对“我”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无比感激之情。 课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继父,一个残疾女

2、孩艰难坎坷(可)的成长历程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容深沉的爱于平实的描写当中,在让人感到淡淡忧伤同时,继父的高大形象立于眼前。因此,这样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发掘语言背后的潜(前)台词,进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围绕看海这个中心事件,层层深入地记叙了河子走出家门学做家务、学习文化照顾继父自食其力五方面,从这五方面介绍了继父对河子转变的过程。 (个性理解)再读这篇的时候,我觉得课文还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描写的:继父答应带河子去看海是事情的起因,为了看海河子而做的准备是事情的经过。结果,河子看到了大海。本课教学设计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安排。 学情: 经过五年多的培养

3、,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他们能读得入情入境,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掌握了批注的方法,且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缺乏科学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力求在学法指导上有所突破。 就这节课的学习将在“围绕中心事件安排材料”揣摩这种写作方法上给予重点指导。 目标: 鉴于以上认识,我从三个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言行的词句,理解继父“看海”的意义。体会继父对我真诚、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围绕中心事件安排材料的方法。 3.能仿照课文最后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继父对

4、“我”这个残疾女孩真诚而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看海”的意义。 归纳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注重体会句子,使学生感悟理解句子的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因此,学习课文的18-27自然段理解继父是怎样帮助河子一步步学会独立生活,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真诚而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就学习这篇课文而言,学生能读懂的是继父在一步步地帮助河子实现看海的目标,很难读懂在实现看海目标的背后继父的良苦用心。能理解课文是写人记事的,很难理解课文围绕“看海”安排材料的方法。所以理解“看海”的意义就成为了本课时教学的难点。 课时分配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

5、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书的教学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层次,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并把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上,师生一起解决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继父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继父是怎样帮助河子一步步学会独立生活的,理解看海的意义,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通过变换角色、研词析句、想象体验和多种方式的朗读激发情感;通过谈话法进行合作与交流。本说课为第二课时。 二、循流而下易以至,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我设计为: (一)、温故知新,迈“看海”第一步。 (二)、品词析句,悟“看海”意义。 1、抓动作神态,理解用意 2、以读代

6、讲,升华感情 3、回读故事,理解意义 (三)、读中学写,学“看海”方法。 (一)、读练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静心默读,探寻“看海”用意 课堂一开始,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1823自然段。 思考:继父是怎样帮助河子一步步学会独立生活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好批注。 学生能静静的走进文本,去文本中探寻语言文字背后人物的情感,让“看海”的意义在学生品词析句的过程中逐渐被揭示。 课堂上学生抓住“拖着,带”等词语进行自主的理解,这些词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品词析句的方法理解到继父对河子的爱。 投影出示对比两个句子 继父的身体虽然越来越坏,但他仍然拖着病病歪歪的身子,成天带我去这儿去那儿,鼓励我

7、独自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儿。 继父带我去这儿去那儿,鼓励我独自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儿。 让学生在对比中,抓住仍然,成天等修饰人物动作的词语,补充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后面所表现出来继父博大的爱。 对于欣喜若狂的理解学生只能理解表面含义,而深层次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难度,我引导学生:什么叫欣喜若狂?为什么欣喜若狂?表现是什么?作者用这样一个词语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三步一回头的理解方法,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了词语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效果和作者用词的精妙。 2、动情诵读,感受“看海”用心 在经过学生品词析句探寻到继父对河子的爱,初步感受到继父的良苦用心的时候,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课文24-

8、25自然段,转换角色,揭开了继父精心设计的这一个骗局,而且一骗就是7年,在这七年中,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经历了多少艰难坎坷学生可能会在这里走进河子的心灵,理解河子的委屈,而忽略继父骗局的意义,这个时候出示: 这是一个()的骗局 又是一个()的骗局 还是一个()的骗局 引领孩子走进继父的内心世界,借助河子的委屈,衬托继父看海骗局的意义。这里以读代讲,调动学生的思维,调转学生思考的角度,时刻围绕中心人物,围绕课文的重点展开阅读。 3、整体回读,理解“看海”意义 经过了上面两个环节的教学,看海的意义已经跃然纸上,在学生心中呼之欲出,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把读懂的内容批注在旁边。学生把前面理

9、解的内容就会和 穿行于闹市,熟练地做着家务,受邻居的委托替她照看孩子,并得到每月元的报酬。 内容联系起来,明白看海就是看到了生活的海洋,在生活的海洋中遨游,理解了看海的意义。仅仅进行到这里离还是不够的,怎么才能理解继父看海的良苦用心呢?这个时候让学生回读课文中继父给我讲的故事。 “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 这不能称其为一个故事,但这是一个感人故事的开端,一个继父带领一个瘸腿的残疾女孩逐渐走进生活海洋的故事。继父的良苦用心不是最后的效果而是七年前的一个预设。河子理解了这一点,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水到渠成.此时回顾河子7年的变化,出示 8岁的河子拥有()没有()。 15岁的河子拥有()没有()。 学生又在课文中走了一个来回,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继父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沉而博大,比父爱有过之而无不及。抒发河子的无限感激之情。 顺势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理解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追问一个为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挖掘句子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随着板书的完成揭示了的主题,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