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的呼吸》说课稿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732615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的呼吸》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人的呼吸》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人的呼吸》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人的呼吸》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人的呼吸》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的呼吸》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的呼吸》说课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人的呼吸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即三个中心问题: 1、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3、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

2、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 交换。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高中生物(人的呼吸)说课稿,标签:高中生物说课视频,生物说课稿, 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肺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分析: (1)肺的结构和功

3、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 (3)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1、呼吸运动的过程 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分析: (1)呼吸运动是负压呼吸,而学生还没有压强的

4、概念,就很难理解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入”肺内。 高中生物(人的呼吸)说课稿,标签:高中生物说课视频,生物说课稿, (2)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而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教给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方法 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直观教学法 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自学导思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运动的演示实验是平面的,不够形象,很难形成知识

5、的迁移。而媒体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以后的学习。 4、学会用系统表、表格、图解表来总结,便于记忆。 四、教学程序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人的呼吸)说课稿,标签:高中生物说课视频,生

6、物说课稿, 设计意图 引言 1、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2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 通过生活常识来设问,激发了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课题, 新知识学习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设问: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 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实

7、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观察图形、模型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观察,使观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条理和细致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 2、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设问: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结构特

8、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示媒体动画一 我们进行呼吸,外界气体进入体内的什么器官? 那么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如何变化。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习有得必先有疑”,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也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新知识学习 示媒体动画二、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演示

9、实验,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演示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先让学生明白是胸廓变化引起气体进出肺的,解决肺的负压吸气问题。再让学生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最后综合思维。形成对呼吸过程的整体理解。 与教材相比,这种教学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更容容易接受。 强调学生在观察动画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次序、有对比地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 示媒体动画三(侧面观和正面观) 学生活动: 观察媒体动画,

10、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参与引起胸廓的变化? 2、肋间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肋间肌舒张,胸廓如何变化? 3、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示媒体动画四,这里既反映了肋骨的运动,也反映了膈的运动,肺的体积变化也体现出了。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依次说出吸气的过程。利用表格来进行总结。 至于呼气的过程正好与吸气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记忆。 学生活动: 呼吸频率: 让学生进行自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报告结果。让三、四个同学快速做15个起蹲动作,马上测定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请学生概括什么是呼吸频率? 肺活量

11、: 结合体检经验,强调肺活量是在尽力吸气后,再一次尽力呼气呼出的量。讨论为什么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人工呼吸: 强调是人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体字标出的工作。再介绍人工呼吸的方法。 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呼吸频率、肺活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新知识学习 人体内如何进行气体交换? (1)由学生实验引入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来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继而提出为什么呢?(问题产生) 再问:增多的二氧化碳哪里来? 组织细胞利用了氧而产生了二

12、氧化碳。 再问:肺吸入的氧是如何进入体内组织细胞的呢?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 围绕氧和二氧化碳的来与去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符合探究式学习规律。 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2)原理 学生活动: 喷洒空气清新剂,为什么前排的同学先闻到香味,而后排的同学后闻到? 观察图片,为什么在书房能闻到厨房里的香味? 观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气体分子由浓度高向浓度低方向扩散。 通过一些现象(香味的扩散),这是一种感性认识,再用一个模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要学生结合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将气体交换的原理迁移到这里,说明为什么气体扩散的方向是这样的? 应强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与肺泡部的气体交换相对比地学习,相对比地记忆。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发生了气体交换后,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如何转变的?加深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的理解。再结合血液循环的路径,强调气体是由血液进行运输的。从而把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呼吸全过程的整体理解。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用媒体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微观的生理动态,突破难点。 这里是用层层提问的方式,侧重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 气体在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