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703408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二一二年三月尽管波浪理论是现存最好的预测工具,但它主要不是一种预测工具;它是对市场行为的细致刻画。不过,这种刻画的确传达了有关市场在行为连续统一体中所处位置,及其随后的运动轨迹方面的学问。波浪理论的主要价值在于它为市场分析提供了一种背景。目 录1 建设目标- 1 -2 建设成效- 2 -2.1 探索和实践了“全程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 -2.2构建和实施“四个嵌入”的课程体系- 2 -2.3锻炼形成了双师素质强、专兼结合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3 -2.4以现网设备为主,建成体系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3 -2.5教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4 -2.6

2、学生培养质量好、就业层次高- 4 -3 项目建设主要工作内容- 4 -3.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5 -3.2课程建设与改革- 8 -3.3师资建设- 13 -3.4 实训基地建设- 24 -3.5教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9 -3.6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 35 -3.7人才培养质量- 37 -4、近两年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 43 -5 专业优势和特色- 44 -5.1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44 -5.2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 45 -6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5 -6.1主要问题- 45 -6.2整改措施- 45 - 2010年7月,通信技术专业被

3、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在此后近两年的建设过程中,适逢第二轮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国家重点专业申报和建设工作,通信技术专业全体师生在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在通信行业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帮助下,遵循学院“依托行业办学校,依托市场设专业,依托岗位定方案,依托基地训技能”的办学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个嵌入”(企业培训内容嵌入学院课程教学内容、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教学大纲、认证项目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文化嵌入校内教育环境)课程体系、强化“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

4、基地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达到了品牌专业建设预期效果。1 建设目标跟踪通信技术行业的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力争用3年时间把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成一支富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形成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成符合通信行业发展要求的现代通信技术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科学合理的、适应通信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和实施融“教、学、做、考”为一体的任务驱动与项目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培养通信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建成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品牌

5、专业,成为江苏省重要的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2 建设成效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通信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在完成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任务的同时,成功申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上升到新的层次。2.1 探索和实践了“全程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分为职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岗前技能培训、顶岗实习5个阶段,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始终,与华为、中兴、嘉环、江苏邮建、海讯等行业主流企业合作开发和实施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实现30%以上学生“订单式”培养。2.2构建和

6、实施“四个嵌入”的课程体系将“四个嵌入”(将职业培训内容嵌入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标准嵌入教学大纲、将企业文化嵌入到素质教育中)作为构建和实施课程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改革力度大,通过校企合作充分挖掘企业优质技术资源和教学资源,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以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引领课程建设,先后立项建设和实施教改3G移动通信接入网运行维护、程控交换设备配置与维护、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光传输网组建与维护、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宽带接入网设备配置与维护、EPON技术与应用7门课程,其中,具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通信教指委优秀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2.3锻

7、炼形成了双师素质强、专兼结合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在两年时间里安排40多人次参加中兴、华为、南京嘉环等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并请企业人员来校内培训师资,通过培训及时掌握通信行业的主流技术,提高教师的对于现网设备的操作技能。通过职业技能大赛锻炼师资队伍,培养锻炼了4名金牌教练,使师资掌握新设备和技术能力的水平走在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在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过程的实践中锻炼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2人晋升正高职称,培养锻炼专业带头人2人,引进有企业经历的骨干教师4人,引进高技能人才1人。2.4以现网设备为主,建成体系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近两年增加实训室设备投入659余万元,专业实训室设备值达到1

8、091.8万元,具有中兴和华为主流技术在网设备,覆盖“三网融合”、网规网优、软交换、光传输、宽带接入、数据通信、3G等技术方向,形成了20个实训平台和个13单体实训室;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建立了华为网络技术学院、中兴通讯NC学院、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多,支持了广泛的校企合作项目。与江苏邮电、江苏海讯、南京嘉环、南京都市驼铃等16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就业渠道。2.5教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教研工作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科研工作以信息化推广项目为主,注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吸收学生参与项目组,实现科学研

9、究、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统一。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培训国内高职骨干教师和通信行业企业人员5472人次;申报和实施国家、省、市级科研教研项目29项,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2.6学生培养质量好、就业层次高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高强度培训师资,掌握行业主流技术方向,引领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提升了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连续两届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标志着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全国领先的水平,为学院争得了荣誉。高度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将就业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进行全员全程管理,以订单/定向培养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

10、质量,订单/定向培养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后续发展潜力强劲。3 项目建设主要工作内容2009年底,在通信技术专业申报品牌专业之际,正值我院紧张进行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之时,通信技术专业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基地建设、科研教研、社会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等各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在此态势下,我们冷静分析形势,力求发现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准着力点。面对通信网络行业迅速扩张、技术不断更新、无线通信技术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招生稳定增长的形势,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课程内容与通信行业技术发展不相适应、学生培养质量与企业要求还不相适应,而导致这对矛盾的根本原因是通信行业技术发展太快

11、,校企合作深度和范围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特别是课程开发能力和跟踪企业主流技术能力尚显不足,校内外实训条件还不够完备等,当然,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要抓住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的契机,开阔思路,统筹兼顾,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做好以教育教学建设和改革为核心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品牌专业建设点的各项工作任务。3.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适应迅速发展的通信行业企业的技能型人才需要,为此,通信技术专业始终将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工作重点。2008年,与通信行业领军企业中

12、兴通讯合作办学,成立“NC特色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改革,“NC特色班”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材等方面完全按企业培训要求实施,并将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嵌入到课程中,授课方式具有较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好。从“NC特色班”得到启示,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构建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全程职业化” 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将订单/定向培养为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缩短由学生转换为职业人过程的基本思路。根据近几年通信行业技术适合高职层次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和生源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定位于通信行业一线生产、测试、安装、维护和产品销售岗

13、位,并将运维、线路工程和通信业务服务企业作为主要合作企业。为此,立足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将学生学习阶段分成职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岗前技能培训、顶岗实习5个阶段,在第一学期开设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参观通信行业企业,熟悉校内实训环境,规划学习和职业生涯;在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化课程教学;从第一个暑期起安排学生到通信企业进行实习锻炼、体验职业岗位;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以后,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将企业的岗前培训延伸到校内教学过程,使学生批量化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对口就业。以上人才培养过程可以概括为“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

14、示。与“全程职业化”培养模式相适应,我们基于通信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开发了符合现代通信行业技术需求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图1“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图2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该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四个嵌入”的特征:(1)将职业培训内容嵌入课程体系:在中兴“NC特色班”、江苏邮建班、华为网络技术学院、“嘉环订单班”、“海讯订单班”等订单培养中,直接引入企业的实用培训内容,缩短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强化了课程的职业性,实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和谐统一;(2)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将中望CAD认证项目、华为IP认证项目、中兴数据通信认证项目等直接嵌入人

15、才培养方案,实现“双证融通”;(3)将行业标准嵌入教学大纲:针对通信行业技术发展快的特点,尽量将通信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引入教学,如:华为EPON融合通信技术、网规网优技术等都比较早地引入课程体系,力求通过这种途径将行业主流技术传授学生;(4)将企业文化嵌入到素质教育中:在专门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程的同时,我们在采用请企业人员和优秀毕业生做讲座,并通过工学交替和订单/定向培养尽量让学生学习和吸收企业文化中的优秀成份,体验企业文化和企业规范。3.2课程建设与改革在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发课程和实施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是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通信行业技术的不断快速更新要求我们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质量,采取了以下综合措施:(1)以校企合作作为课程建设工作的最基础要素。要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需求,校企合作是最核心的环节,因为通信行业的主流技术、主流设备都在企业,在选择校企合作企业时,我们注重选择那些既具有技术培训能力、又具有在网主流设备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这些企业包括中兴、华为、嘉环和讯方等,通过与这些通信行业主流企业合作,我们能够始终掌握通信行业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实际情况看,课程建设资源主要来源于这些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