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5692285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人教版,不同事物的特征各不相同,在写作说明文时,我们就要根据说明的对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我们不妨运用下列方法: 一、同中求异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事物的形式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如茅以昇写中国石拱桥是这样来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同是对桥拱的说明: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同是对桥面的说明:前者是没有陡坡,后者是几乎与河面平行;同样是拱,前者是“像一张大弓”,后者则是“半圆形”。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这些同中之异、具有特征性的东西,两座桥的特点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多面展示法对一些

2、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点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这个特征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因此作者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堆叠的艺术性和池沼与其他景物配合的灵活性、园林中栽种和修剪树木、花墙和廊子的巧妙设置及每个角落的布置等方面进行逐一展现,使读者通过对各个局部的了解,整体认识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三、表里合一法有些事物,其内在的特征是能通过外在的形式充分地表露出来的。因此通过说明其外在的特征,也同样可以说明其内在的特征。,【写作题目】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

3、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座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例文引路】 梅城孔圣庙 陈萤星 孔圣庙坐落于安化县一中校园内,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又称文庙,距今已有180余年历史。孔圣庙布局严谨,建筑精巧,外表宏伟壮观,庙内幽静素雅,总面积有3111平方米。,从棂星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月牙形状的池塘,人称月牙塘。池水不深,清澈见底,落叶砾石历历可数。塘边有梧桐数株,高大挺拔。树下有一排石墩,方圆相间,错落有致,大概是为了方便勤奋学子在树下讨论、池边读书之用。从池边到大门,中间有一块小坪,两旁放置盆景,以菊花为主,若到秋

4、天,各色菊花争相斗艳,别有一番情趣。 登上三级台阶,便是中院门,分三道。中间为大成门,形制高大,气势雄伟,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现在作为校友会书法协会等的活动场所,算是“屋”尽其用。,跨进中院门,就是殿前天井。院内空地达120平方米,左边有一圆形花台,内值金桂一株,树干粗壮,需两人合抱。右边花台,原来有一株银桂,不知何时损毁,现栽种一株小桂树,也有20余年。其余空地也栽植花草,或四季青,或兰草,或黄杨木,均是左右对称,布局整齐。 穿过天井,就上了拜台,台阶处有一斜面,乃是由一块五尺见方的整石雕刻而成,上雕龙纹图案,虽经百余年风雨,却依然清晰生动。拜台周边由石柱、石栅

5、围着,皆精雕花鸟图案,古朴美观。,拜台之上,为大成殿。此处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檐角高翘,龙凤绕梁,上盖黄色琉璃瓦,檐角饰龙、凤、狮、麒麟,金碧辉煌,庄重古朴,气派非凡。廊柱一抱围粗,下置圆形石墩,柱身红漆斑驳,显出岁月的沧桑。殿门之前,端放孔子塑像,神态庄严。塑像上方挂一牌匾,上书:百年树人。进入大殿,正中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两旁供着孔子的弟子贤人,堂上高悬清朝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万世师表”金字匾额,供后人瞻仰。仰望殿顶,雕梁画栋,蟠龙彩凤,栩栩如生,古色古香。,走出大成殿,进入后院,是“亚圣”孟子的殿堂,殿前有天井、拜台、石墩、石凳,还有一棵金桂树,让“亚圣”能时时闻到花香。 从后院出来,来到培英楼,回望孔圣庙,夕阳照耀下,在金光辉映中,仿佛听到了琅琅的书声,仿佛闻到了飘来的桂香 【点评】本文主要介绍了孔圣庙的建筑特点,所以作者采用了空间说明顺序,依次向读者介绍了“月牙塘”“中院门”“天井”“拜台”“大成殿”等地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