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谈礼仪培训教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691582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谈礼仪培训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言谈礼仪培训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言谈礼仪培训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言谈礼仪培训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言谈礼仪培训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言谈礼仪培训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谈礼仪培训教材.doc(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言谈礼仪林亭口高级中学尽管波浪理论是现存最好的预测工具,但它主要不是一种预测工具;它是对市场行为的细致刻画。不过,这种刻画的确传达了有关市场在行为连续统一体中所处位置,及其随后的运动轨迹方面的学问。波浪理论的主要价值在于它为市场分析提供了一种背景。目录第一部分 言谈礼仪第一节 绪论 2页第二节 语言礼仪 6页第三节 称呼礼仪 15页第四节 介绍礼仪 18页第五节 汇报礼仪 24页第六节 电话礼仪 26页第二部分 最会说话的人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会说话 32页第二节 倾听 35页第三节 真诚 56页第四节 幽默 65页第五节 简洁 83页第六节 激励 100页第一部分 言谈礼仪第一节 绪论一、礼

2、仪的本质礼仪的实质,是对他人的尊重,即尊敬、敬重,表现为人们对自己从事的活动有一种敬重,以及人们对活动有关的东西产生的一种尊敬。孟子曾说“尊敬之心,礼也”;辞海也认为,礼,本谓敬神,引为敬人。由此引申出的礼貌、礼节、仪表、仪式无不围绕着一个“敬”字并逐步具体化、规范化。礼仪是人类活动的外部表现形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礼仪规范的内涵依据是道德标准。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通过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的体现,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也就失去了根基。二、礼仪的功能1、礼仪具

3、有维护和美化社会公众形象的功能讲究礼仪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公众的形象,包括个人形象、组织形象和国家形象。个人形象是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在他人心目中树立起的关于对其个人的评价。个人形象的树立和维护同样离不开礼仪。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都要与他人发生一定的交往,都要以一定的身份参加各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公共活动。个人在公众场合中的表现以及给公众留下的印象,就是自身的公众形象。而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就必须讲求礼仪。2、 礼仪具有促进人际交往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际交往更为密切和频繁,无论是一般性的私人交往,还是工作中的人际交往,都需要遵循和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从心理学的角

4、度讲,人际交往之初,由于交往的双方相互之间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产生某种戒备心理或距离感。如果交往双方在交往之初都能做到施之以礼、还之以礼,则可以消除当事人之间的心理隔阂,拉近双方的距离。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求,而相互尊重又是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根本条件。礼仪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跟和谐,它是化解矛盾增进情感的有效催化剂。当我们用“礼”规范自己的言行时,一方面,体现了说话人的谦虚和美德;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对方尊重他人的意识,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友好的氛围。礼仪还促使人们按照社会公认的行为模式去生活和交往,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造就和谐统一的良好人际关系。俗语云“好

5、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三春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3、礼仪具有促进事业成功的功能现代社会,无论是政治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而人的礼仪修养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社会交往的举手投足之间,是否拥有礼仪,能否讲文明、懂礼貌,已成为衡量人们文明修养水平的尺度。礼仪能提高个人文明水准,是促进个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个体形象代表着组织形象,因而个体形象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组织礼仪的成败得失。4、礼仪具有规范个人行为和推动社会和谐的功能礼仪从古至今都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规范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在社交中,人们相互鞠躬、握手、拥抱、献花等,这

6、不仅是对交往对象表示善意和尊敬的一种形式,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气质修养,以及处理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在社交场合,人们按照礼仪所规定的要求进行交往,有助于相互间的沟通和形成共识。礼仪作为一种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还执行着对人际关系的整合和疏导功能,如守时守约、讲究仪容仪表、尊老爱幼等。礼仪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彬彬有礼,努力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三、礼仪的基本原则礼仪的基本原则,是指行礼致仪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具体的礼仪规范内容庞杂,又因民族、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无论何人、何时、何地,在行礼致仪时都有

7、些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现实的生活中,不合乎某地域、某民族的礼仪规范常能为人们所谅解,但如果违反了礼仪的基本原则,则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甚至抗议,导致关系的恶化。因此,礼仪的基本原则是礼仪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礼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现代礼仪的首要原则。交往的双方互相平等、互相尊重,是现代礼仪最深刻的内涵。离开平等这一原则,任何形式上的“礼仪”都会显得苍白而虚伪。现代礼仪中的平等原则,是指以礼待人,有来有往,既不能盛气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具体表现在礼仪具有往返性和相当性,即交际的双方都应以礼相待,礼尚往来,而且双方所执之礼,应当大体相当。平等的原则是现代礼仪

8、的基础,是现代礼仪有别于以往礼仪的最主要的原则。2、尊重原则社会交往中的各种礼仪,实质上体现的就是对对方的尊重。尊重对方是建立友谊、加深交往、发展关系的前提。现代礼仪中的尊重原则,是指致礼施仪时要体现出对他人真诚的尊重,而不能藐视他人。尊重,是现代礼仪的实质。礼仪本身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人际交往中的傲慢言行和蔑视他人的态度,通常都会被视为缺乏礼貌、没有教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谐。3、宽容原则现代礼仪的宽容原则,是指宽以待人,不过分计较对方礼仪上的得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

9、界,也是具备较高修养的表现。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国度、信仰、情感、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反映到礼仪上,可能具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对此不加以尊重,一味地要求他人服从自己的意愿或按自己的要求敬礼施仪,那么势必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交往。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品质良好但不善言辞,或为人诚实但不拘小节,或动机善良却又失之粗俗等等。与这些人相处,更应该坚持宽容原则。孔子所说“宽则得众”,正是这个道理。4、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是指人们在施行礼仪的过程中,必须在熟悉礼仪准则和规范的基础上,注意各种情况下人际关系的距离,把握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人们彼此间的交往尺度,以建立和保持健康、良好、持久的人际关系。适度的礼

10、仪,也就是要根据礼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把交往中的言行举止控制在礼仪规范所要求的范围之中,合乎事理,恰如其分。遵循适度原则有多方面的要求:第一,感情适度。在与人交往时,要彬彬有礼,不要低三下四;要热情大方,不要变现轻浮。第二,谈吐适度。在与人交谈时,要热忱友好,不要虚伪客套;要坦率真诚,不要言过其实;还要做到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第三,举止适度。在与人相处时,要优雅得体,不要矫揉造作;要尊重习俗,不要粗俗无礼。第四,装扮适度。在社交场所,衣着打扮要与个人的身份、地位、所处的环境、自身条件、穿戴时节相适应。第二节 语言礼仪一、礼貌用语表达礼仪礼貌语言的普及程度,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在日

11、常生活中使用纯洁、健康、优美的礼貌语言,可以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促使人们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团结有爱,产生内在的凝聚力,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因此,应该提倡全社会人人都使用礼貌语言。礼貌语言是任何一个社会中言行准则、道德规范的组成部分。对于礼貌语言的理解,一般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礼貌语言是指一切合乎礼貌的语言以及使用语言的行为;狭义的礼貌语言则仅指各种交际场合中的一些专为表达礼仪用的特殊词语。本节所谈的礼貌语言指后者。日常礼貌用语主要有:问候语、请托语、致谢语、道歉语、告别语。1、问候语一般来说,问候语不强调具体内容,只表示一种礼貌。它的格式比较固定,通用性强。比如早上见

12、面时,我们通常要说一声“早上好”、“您早”、“早”。但汉语和英语不同,没有明确的晚上、下午等时间的问候语,往往是一声“你好”即代替了。我国常用的见面问候语还有“您吃了吗”、“下班啦”、“身体好吗”、“工作顺利吗”“近来忙吗”、“到哪去”、“上街啦”等等。此外,还可以问对方亲属的状况,比如“我嫂子好吗”、“我大伯好吗”、“你爸爸好吗”等等。2、请托语日常生活中请求他人做某件事情,应该礼貌地使用一些表示请求的词语。汉语中,最典型、最为常见的是用“请”字来表示请求之意。比如“请你帮帮忙”、“请大家做好”、“请进”、“请勿喧哗”等。这些语句中的“请”大都带有敬重的色彩。在用到“请”表示请求的词语中,有

13、的“请”字已经和其他语素构成了固定的结构,用来表示不同的请求之意,如“请回”、“请使”、“请教”等等,都是如此。在一些交际场合中,如果要发言时,应先提出请求,征得主持人或大家的同意,可以说“我讲一点可以吗”、“我想说几句,好吗”等。如果是正当别人发言的途中,自己想插话时,应先道歉然后再提出请求,“对不起,我插一句好吗”。打断别人的讲话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在表达请求钱先表示道歉,是考虑到自己的请求会给对方造成麻烦。以下的交际语均属此类:“同志,对不起,请你别抽烟”;“借过,让一下”;“同志,劳驾帮一把”;“劳神,代为照顾一下”。3、致谢语汉语口语中致谢的词主要是“谢谢”,比如在会议上发完言是说,“

14、我讲完了,谢谢大家”以表示礼貌。如“多谢了”、“十分感谢”“太感谢啦”以表示强调。有时候还可以加一些慰问性的词语,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比如“您辛苦了”、“让你受累了”、“麻烦您了”、“劳您费心了”。4、道歉语由于种种缘故做了妨害他人的事情,给对方造成不快、损失甚至语上海需要向对方致歉时,要说“对不起”、“实在抱歉”、“请原谅”、“真过意不去”。此外还有“失迎”、“失陪”、“恕不奉陪”等表示歉意的客气话。5、道别语在别离的时刻,总要说一些道别的话语。道别用语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再见”时最简单的道别语,无论是亲朋好友之间还是初次相识者之间,这一道别语都适宜。不过,如果交际的双方关系比较密切

15、,还可以说一些其他的话语。比如一次拜访结束时,客人离去,主人送客时可以说“您慢走”、“下次请把某某带上一起来”之类;客人则可对主人说“请留步”、“别送了”、“有空上我那儿去”。6、禁忌与婉言在社交生活中,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有些话是需要委婉地说的,这就是语言地禁忌和婉言。禁忌语一般是因这些词语在人们的观念中于某种场合说出来不吉利。在日常生活中,禁忌语是不受人欢迎的,说出这些禁忌语会被认为不礼貌。在不得不提及时,就要使用其他的替代词语,即委婉语,这种表达法也就叫做婉言法。比如出海的人忌讳说和“翻”、“沉”同音的词语,把船帆称为“篷”,姓陈的则称为“耳东”;过去戏班礼忌说“散”,如非说不可,就要说成“拆”或“碎”。比如“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即有许多委婉词语,如“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