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病虫害防治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5682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菇病虫害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平菇病虫害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菇病虫害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菇病虫害防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平菇病虫害防治在平菇栽培中;病虫害是拦路虎。认识和及时防治,对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发现病虫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严重影响平菇产量,有时造成绝收。所以应选择优良和高抗性菌种,加强科学管理,创造有利于菇菌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繁殖的环境条件,防患于未然。现就常见一些病虫害防治方法介绍于下: 1病害 病害常见以下两类: (1)在栽培过程中,环境条件及管理方法不妥;造成反常的生理活动的现象。我们称为生理性病害。 菌丝风长:菌丝表层气生菌丝浓密,影响出菇。形成菌丝风长的原因主要是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所致。防止办法,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即可。 平菇的大脚菇:子实体菌盖极小,菌柄粗长。这主要是

2、缺氧、通风不良造成的。只要加强通风,注意光线即可防止。 平菇枯萎:菇蕾或子实体生长停滞,逐步萎缩、变干枯死、腐烂。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水分不足,通风过大。防止办法,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不使料面干燥,通风时切勿让风直吹菇蕾或子实体。 平菇药害:子实体喷药后(敌敌畏),菌盖停止生长,边缘形成一条黑边、翻卷。要禁止使用一些有害的农药。 锈斑:平菇菌盖、菌柄上产生锈褐色斑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形成的。防止办法,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2)子实体被其他杂菌污染致使发病或死亡。我们称为浸染质病害。 平菇常见的病是干泡病(褐斑病),主要危害其正常生长。其症状为子实体表面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出现褐

3、色斑点,菌盖萎缩、干裂。 防治法:降低温度,加强通风。病区喷 2甲醛液或 1:500 倍多菌灵。 2杂菌 危害干菇的杂菌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青霉和木霉:青霉初期为白色,以后变成浅绿色。木霉一开始即为绿色,以后绿色逐渐加深。湿度高,通风不良,酸性环境易发生。 防治:可挖掉污染部位,然后洒上多菌灵原粉或生石灰。料内污染,应全部烧掉或深埋。 (2)链孢霉:发生的条件在 2530温度下,孢子 6 小时萌发,形成大量棉絮状菌丝,48 小时后产生大量粉红色的分生孢子。 在培制培养料时用 1:500 倍多菌灵或霉锈净拌料,可避免发生,如果发生,及早销毁或深埋。 (3)石膏状霉菌:常发生在培养料表面

4、,产生粉状浓密的白色菌丝。 防治方法:增加料的磷肥含量,喷洒 1:7 的乙酸溶液。 (4)黄曲霉:菌丝开始为白色,以后大量产生黄色孢子。高温(27以上),培养料水分偏干的情况下,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降低温度,控制在 25以下,配制培养料时,水分适宜。 1)菌蛆:主要危害菌丝体或子实体。菌蝇、蚊等的幼虫都是白色或黄色没有脚的小蛆,会蛀食子实体。 防治办法:清除衰老的菌丝体;利用成虫趋光性,金锄头农业技术库设杀虫灯进行诱杀,或喷高效低毒农药,如敌百虫 1000 倍液喷 射,能杀死幼虫和虫卵。 (2)菌螨:属于蜘蛛纲、蜱螨目的一些小虫,个体很小,黄白色,成堆时是淡黄褐色,像灰尘或米糠,繁殖力很 强

5、行动迅速,会吃菌丝和菌盖,造成菇蕾枯萎。 防治:原料充分晒干,周围环境喷敌敌畏,发生后用 4三氯杀螨醇乳剂 800倍液喷洒。 (3)跳虫:成虫有灵活的尾部,弹跳如蚤,咬食子实体。防治方法:鱼藤精。 还有一些害虫如古语蛄蝓、蚂蚁、蟑螂、蝼蛄等,防治时可在地面撒些生石灰。4老菇房的处理 在室内或地道,连续栽培平菇,往往引起病虫、杂菌的严重危害,导致失败。形成第一次栽培产量高,第二、三次严重污染,甚至无收。究其原因:因每次栽培后不消毒,平菇生长过程中产生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在床架、洞壁上。菌丝体衰老,室内或工事阴暗,潮湿、通气差等原因,引起了杂菌孽生、虫害横行。 防治办法:注意环境卫生,墙壁用 56碱

6、水冲洗、刷净,地面洒生石灰,或喷洒石灰酸消灭杂菌。另外喷洒杀虫药剂,消灭毒虫。用甲醛、硫磺等药品密闭熏蒸消毒。 5防止对平菇孢子过敏的措施 平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当孢子散发后再采收,一则影响下一茬菇的形成;另外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平菇孢子对大多数人能产生过敏反应,使人发生咳嗽、粘痰、气闷、低烧等症状。 防止办法:及时采收,成熟后,在孢子未放以前,及时采收;工作人员进入菇房前,先喷雾化水,使孢子随水珠沉落于地面,减少空气中孢子含量。 另外有关资料介绍,菌盖在 23 厘米时,喷洒谷氨酸钠营养液追肥。配方是:水 100 斤、糖 1 斤、谷氨酸钠(味 精也可以)、维生素 。每天喷雾一次。可提高产量,延缓孢子释放时间。 若人体过敏严重,应脱离原工作四个月。 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