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与安全讲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678756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环境与安全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矿山环境与安全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矿山环境与安全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矿山环境与安全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矿山环境与安全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山环境与安全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环境与安全讲稿.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山环境与安全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郑怀昌Email:环境:一般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安全:是指没有危险或不受威胁的状态第一讲 绪论2010年紫金矿业选矿废水泄漏事件,造成了周围水体的严重污染2005年河北邢台康立石膏矿矿难导致37人死亡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环境污染、发生了许多伤亡事故,作为一个采矿工作者应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第一讲 绪论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矿山环境现状关于矿山安全、环境问题的思考课程性质与学习要求第一讲 绪论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全国安全生产情况 全国各类安全事故平均每年70万起以上,死亡在12-13万人左右(05年,06年)

2、,事故构成中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死亡,平均每年10万人,占死亡人数的近78%左右,工矿商贸企业事故造成的伤亡趋于第二位,占12%左右。 2003年2006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488起,平均3天一起;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特大事故52起,平均每周一起。第一讲 绪论矿山安全生产形势 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事故1009起、死亡1271人,同比减少221起、269人,分别下降18.0%和17.5%;发生较大事故43起、死亡179人,同比减少1起、6人,分别下降2.3%和3.5%;发生重大事故2起、死亡26人,同比减少2起、44人,分别下降50%和62.9%;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3、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历史上最好的一年(王德学) 第一讲 绪论矿山安全生产形势 全国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仅次于交通、铁路、煤矿、建筑之后,居第五位。 从统计分析看,非煤矿山事故呈以下特点: 1、2006-2008年非煤矿山伤亡人数基本在2300人左右,从2003年到2006年,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达21.2%。其中2004年同比下降了6.6%,2005年同比下降13.2%,2006年同比下降了2.77%。第一讲 绪论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事故1009起、死亡1271人,同比减少221起、269人,分别下降18.0%和17.5%;发生较大事故43起、死亡179人,同比减少1起、6人

4、,分别下降2.3%和3.5%;发生重大事故2起、死亡26人,同比减少2起、44人,分别下降50%和62.9%;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王德学2012报告)第一讲 绪论事故类型主要是坍塌、物体打击、冒顶片帮、高处坠落、放炮事故、中毒窒息。 事故原因主要是“三违”、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 事故集中在非金属类和有色金属类矿山事故多发于非公有制小型矿山 事故发生周期 矿山环境影响现状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与保护环境是一对矛盾,人类对它有个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西方国家大体都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国是世界第三(二)矿业大国,长期以来,在矿产资

5、源开发利用中,走的基本上还是一条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的发展路子。随着我国矿山建设迅速发展,矿山环境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一大源头,并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实,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是不可解决的 第一讲 绪论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因采矿及各类废渣、废石(据统计已达120亿吨)堆置等,全国累计侵占土地达586万公顷(合6790万亩),破坏森林106万公顷,破坏草地263万公顷。地表植被破坏和大量堆放的尾矿,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如准格尔煤田土地沙化面积已占煤田面积的21。 第一讲 绪论采矿造成的环境破坏采矿使矿区水

6、均衡遭受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如山西省,因采煤造成18个县26万人吃水困难,30万亩水田变成旱地,全省井泉减少3000多处。另据不完全统计,因废渣、尾矿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有色金属矿山达30多座。 第一讲 绪论采矿造成的环境破坏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煤炭采矿行业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57,其中有害物排放量为每年7313万吨,主要是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使矿山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因二氧化硫污染导致的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采矿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整性。第一讲 绪论采矿造成的环境破坏采矿诱发地质灾害。全国因采矿引起

7、的塌陷180余处,塌陷坑1600多个,塌陷面积1150平方公里。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城市近40个,造成严重破坏的25个,每年因采矿地面塌陷造成的损失达4亿元以上。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地面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矿山地震影响了社会安宁与地方经济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第一讲 绪论采矿造成的环境破坏关于矿山安全问题的理解同学们听到过很多“矿山行业危险”的议论,诸如媒体中经常披露的“某某矿山瓦斯爆炸,死亡 人”等第一、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所学是非煤矿山,不存在瓦斯问题第二、非煤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和其它行业是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差

8、不大,据美国调查,美国前十个危险行业没有矿业第三、近几年矿业“淘金热”是事故频发的客观原因第四、技术、懂专业的管理人员缺乏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第一讲 绪论关于矿山环境问题的理解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期,人们所关注的就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环境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矿山开采中的环境破坏不是必然的技术进步、经济投入可以有力的促进矿山环境保护矿山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当今及今后的热门分支第一讲 绪论课程性质与学习要求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矿山安全、环境观课堂要求考核方式第一讲 绪论2.1事故及其与安全的关系2.1.1事故的定义2.1.2事故的分类 2.1.3事故的本

9、质 2.1.4安全与事故的关系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事故的概念 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这个定义有三重意思,一是事故的背景,即“存在某种实现目的的行动过程”。例如人们需要某种产品而开办工厂进行生产等。二是说“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件”,即事故是随机事件。三是事故的后果,指出它们迫使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韦氏大辞典的定义是:“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和损失的威胁”。安全可以理解为:不至于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精神构成威胁和使财物

10、导致损失的状态“。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ASSE)编写的安全专业术语词典认为,安全就是”导致损伤的危险度是能够容许的,较为不受损害的威胁和损害概率低的通用术语“。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在劳动保护工作中,重点强调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由于安全学科的起源源于劳动保护,所以在安全实践中往往处于被动防护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事故的分类 事故有生产事故和非生产事故之分。 生产事故系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根据生产事故所造成的后果的不同,有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未遂事

11、故等三种,一般情况下人身伤亡事故又称为工伤事故。工伤事故 它是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之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这三项要素构成的伤害部位 包括:头、脸、眼、鼻、耳、口、牙、上肢、手、手指、下肢、足、脚趾、肩、躯干、皮肤、粘膜、内脏、血液、神经末梢、神经中枢等。伤害种类 伤害种类包括: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折、脱臼、烧伤、电伤、冻伤、腐蚀、听力损伤、中毒、窒息等。伤害

12、程度 伤害程度:我国分为死亡、重伤、轻伤;国外分为死亡、丧失劳动能力(终生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局部致残),暂时不能劳动、要医疗但不休工,无伤害等。 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按管理因素分类为了从管理方面加强安全工作,对事故还做如下分类:(1)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2)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4)光线不足或有地点及通道情况不良;(5)没有操作规程、制度或规程、制度不健全;(6)劳动组织不合理;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7)对现场工作缺乏指导或指导有错误;(8)设计有缺陷;(9)不懂操作技术;(10)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11)其他。 当一

13、起事故涉及到多个原因时,必须从中找出一条最主要的原因。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影响工伤事故因素的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与否以及事故造成伤害的程度,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人的行为和状态; 1)忽视和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 2)误动作; 3)不注意;4)疲劳;5)身体有缺陷等; (2)环境条件和物的状况 1)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2)工作环境面积偏小或工作场所有其他缺陷;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3)工作环境,如照明、温度、噪声、振动、颜色和通风等条件不良;4)物质的堆放和整理不当;5)外部的、自然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物与有害物的存在;6)安全防护装置失灵;7)劳动保护用具和服装

14、缺乏或有缺陷;8)作业方法不安全。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3)管理上的原因 1)技术缺陷:工业建筑物、构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设计、选材、布置安装、维护检修有缺陷,或工艺流程及操作程序有问题; 2)对操作者缺乏必要的培养教育;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环境条件和物的状况不良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形成生产中的事故隐患,由于人为原因的触发,就可能形成事故。 简言之,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称故障)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失误)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能量失控的情况下。人、物两大系统各自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就

15、构成事故的“时空”。这种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论。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伤害分析 对造成伤害的事故,按国标GB6441-81中规定进行分析。(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类型。如电伤、冻伤等。受伤性质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来分析确定;多处受伤时,按最严重的伤害定性。(3)事故的起因物: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及性质,如锅炉、粉尘等。第二讲 矿山安全原理概论(4)致毒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及性质,如沥青、水、木材等。(5)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接触的方式,如碰撞、坠落、中毒、触电等。(6)不安全状态: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如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7)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