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668783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6失其所与,不知,(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今:“二”的大写,数词。,今:泛指设

2、宴请客的主人。,今义:困乏,疲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

3、使灭亡) 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 (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四、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 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 译为:有的呢,五、文化常识,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4、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学以致用,【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 【运用示例】 1、岁月给了太多的

5、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稳和敏锐,救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重用,亦为国不计私怨,顾全大局。,2、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喻于心。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然而,在他身上却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与怀才不遇般之无奈,但是,身处微不足道之地位并怀拥愤恨与期待之矛盾心境的他,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却毅然挺身而出,毫不推卸,可以说,烛之武象征的是一种心态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是一种信念虽老可仍毅坚,先驱的是一种精神有难必然担当。 3、乱世之中求生存之道已经十分困难,同时再要成就大事更是难于登天。然而,佚之狐做到了。他不是一只狐,而是一只鹰,一只有远见的鹰。他才是最后的大赢家。作为郑国大夫的他常伴君王左右,稍有不慎,就有被诛九族的危险。国家危难关头,当然需要他来支撑。退秦师那等惊险之事他当然不能直接做。于是便有了烛之武这匹千里马,而佚之狐便是伯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