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616047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研究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的发展建立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基础之上,注重短期目标与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以车载定位为先导的产品,以定位系列产品拓宽市场领域,以成为定位产品市场的领导者为目标,建立一个以推广健康、环保、节能的定位技术为中心的集团公司。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国际跨国并购活动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加入WTO,更使我国直面国际竞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在我国投资迅速增加,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本报告就当前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并购方式,结合国有企业改革一并研究,探讨外商控股并购国有企

2、业的新特点、新动向及正负效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国际并购运动下外商在中国的投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第五次并购运动至今仍在持续。这次并购运动规模空前,企业兼并金额屡创历史纪录。由于金额巨大,企业之间往往通过股权互换达成并购协议。大型企业的跨国投资也主要通过并购方式进行。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20世纪90年代以来,并购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推动力。在199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2020亿美元,其中并购金额为1510亿美元,占75,到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达13万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金额为11万亿美

3、元,占85左右。FDI在全球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给越来越多的国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企业并购本身已经从单纯的企业经营行为、企业制度演化、行业变迁延伸到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乃至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不同于基于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行业转移等传统的并购动机,全球化背景下的并购主要基于全球经济的资源配置与行业竞争,在更大的经济区域与企业规模上,进行更为复杂的整合,建立新的运营标准,构造紧密结合的全球生产体系,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我国的外资引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从1983年的198亿美元到1997年的640亿美元,增长了30倍,几乎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外资进入主要采取外商直接投

4、资、对外借款以及外商其他投资等三种形式,从1979年到2000年20多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排在首位,为34664亿美元,对外借款和外商其他投资共为17228亿美元。在外商直接投资的6种方式,即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合作开发和其他投资方式中,从1979年到1998年累计计算,中外合资经营所占比例最高,占486。自80年代末以来,外商独资经营的比重开始增加,到1999年底已占三资企业投资总额的39。自9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跨国公司系统化对华投资的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增加。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中,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购并活动,归纳起来,主

5、要有4种购并方式:(1)合资控股,即通过与国有企业合资,并在其中占有51以上的股份;(2)增资控股,合资企业中的外方通过追加资本,将股份比例从少数股权增至控股股权;(3)通过产权市场购并,主要是以国内的产权交易所为媒介,进行收购兼并;(4)通过证券市场控股上市公司。在上述活动中,外资进入我国国内市场具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动向,值得特别关注。第一,加大控股并购力度,增资控股趋势非常明显。外资最初来中国投资,不熟悉中国市场和有关政策,需要利用中方的渠道、人才、营销网络去开拓市场。但随其发展,由于中外企业在文化、经营理念、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有磨擦,特别是当外方要求产品上档次、技术更新换代、生产规

6、模扩大时,中方企业资源有限,外方可以通过增资控股甚至独资来实现其发展目标。技术越领先,对股权控制的要求越强。外资从合资走向控股或独资,反映出跨国公司将中国市场纳入公司的整体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战略,即在全球共享其供应渠道、人才资源和技术、管理经验,只有对合资企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外商增资扩股实际上是在现行政策下对中方企业的一种间接并购行为。第二,外资进入的产业不断推进,从一般产业正进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同时进入第三产业的热情高涨。外商投资不仅局限于加工领域,近年来在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如在电子、汽车、商业、贸易、银行、保险等领域进入趋势明显,并不断向

7、教育、传媒等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第三,外资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关注,通过各种渠道向上市公司渗透。国际间的企业并购多发生在证券市场上,中国资本市场广阔的发展对外资企业极具吸引力。上市公司大多都属于该行业的排头兵,或是该领域中潜力不错的企业才能达到上市的要求,加之上市公司产权明确、运作规范,所以外资把眼光盯在上市公司就不足为怪的了。1995年北旅事件后,外商通过直接收购国内上市公司股权以控股、参股上市公司的做法被禁止。但外资通过各种渠道对上市公司的渗透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较多的作法是收购上市公司的海外股东的股份,从而达到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另外,外商选择上市公司合资建厂也是外商参与我国上市公司的一条

8、途径。第四,投资主体由港澳台的中小资本转变为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到我国投资。由于其全球性的扩张和生产体系的国际一体化,特别是股票在几个交易所上市,总部分散在不同国家,所以,跨国公司所有权的国界划分正变得模糊起来。跨国公司正变成没有国籍的企业,其扩张和利益使其日益置身于个别国家利益之上,比国内企业更加不受各国的条件和政策的约束。例如,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巨大的内部化市场使其国际交易的很大一部分避开各国的控制和审查,利用转移定价使税收暴露最小化,从而夺取母国或东道国的税收收入。所有这些,都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处理跨国性问题的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第五,外资正整合其

9、国内合作企业,投资的规模化、系统化程度也在加强。所谓系统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不仅向一个个单独的企业进行投资,而且是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或相关联的企业、行业进行横向的投资,或者是对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纵向或系统的投资。他们既投资最终产品,又上零部件,既抓生产环节,又搞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对相关产业也进行配套投资,并有选择地在中国各地设点,这与我国力求零部件的国产化有冲突。还有一些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实行深度一体化战略,在我国仅生产某种零部件或进行某种产品系列的组装,他们是母公司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其配套体系是全球的,带动全球子公司发展,与我国的产业关联不大。无

10、论在中国选择何种投资方式,都服从于跨国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还有一些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以完成其统一的对华战略。二、外资控股并购国企效应分析国企改革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级政府正按照中共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布局调整。“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利用外资,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或企业必须由国家控股外,取消对其他企业的股权比例限制,同时鼓励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参与国企改组改造。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既是跨国公司实施其全球战略的需要,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1外资控股并购国企的基本背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客观上也需要借助外资

11、的力量,特别是对外资通过并购方式进入,需求更迫切。首先,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纳入全球生产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的科技革命背景下,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各国的经济自由化步伐加大,国际生产的性质因此发生巨大变化。不断降低的运输和通讯成本使得跨国公司能够以空前的方式将其在各国的生产和企业其他功能加以整合,全球因此正在形成紧密结合的生产体系。1999年仅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全球销售额就达全球出口的2倍左右,国际生产在世界经济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全球生产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国际上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正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将一些生产能力

12、向我国国内转移。这在高新技术产业尤为突出。例如,飞利浦将其手机生产全部转移到深圳的企业;西门子将在上海生产基地的手机年产量由1000万部增加互1400万部,成为其在海外的唯一生产基地。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企业也都扩大了其在我国的生产能力。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能力大大提高。在2001年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在头3个季度,我国以信息技术产品为主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了236,增幅最大,其中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我国出口增量的88。而在2001年110月我国外贸出口增长61的同时,国有企业出口却下降34。通过外商并购国有企业,将有利于充分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源,使我国因长期重复建设形成

13、的大量过剩生产能力直接面向国际市场,从而一方面避免外商新建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加大国内市场竞争强度,另一方面被并购企业能够迅速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充分利用国际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营销网络、技术等资源,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其次,国有企业技术装备较差,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利用外资并购,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表明,在国有企业拥有的设备中,按出厂年限划分,国有工业90年代的设备占全部设备的355,80年代的设备占501,70年代以前的占144,其中90年代和80年代的比例都低于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在我国装备工业中,重点、骨干企业的新产

14、品产值率仅为25,其主导产品中,有30是70年代及以前投产的,设备严重老化、技术含量不高。就研发活动而言,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总量少,投入强度弱,并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19951997年,我国RD经费投入分别为286亿、327亿和4819亿元人民币。1995年,美国RD经费为1791亿美元,日本为1330亿美元,德国为550亿美元,韩国为1224亿美元,中国台湾地区为472亿美元,而我国RD经费按美元计算仅为342亿美元。从投入强度即RD经费占GDP的比重看,19901996年,我国是持续下降,从07下降到06再下降到05,只是 1997年略有回升,达到064。1995年我国RD经费占GDP的

15、比重仅为05,美国则为 247,日本为284,德国为228,法国为 234,韩国为268,新加坡为113,中国台湾地区为181。直到2000年,我国的研发费用也只是890亿元人民币,只占GDP的1。我国企业的RD经费投入也是偏少的。19911997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从166亿增长到468亿,但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1991年为139,1994年为142,1997年则为129。如果按照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我国企业的投入强度则更低,90年代以来,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长期徘徊在05左右。而19901994年,日本制造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36以上,韩国则

16、从196上升到256。研究表明,与新建方式相比,通过外资并购,可以更快地完成技术改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而言,外国投资者实力较强,因此,跨国并购,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的跨国并购很可能会提高被收购企业的硬技术和软技术水平及相关能力。而且,由于被收购企业已经存在,且与当地供应商等有众多联系,所以,并购方式引入外资所引起的技术转移或技术扩散可能比新建项目好。第三,国有企业管理组织和管理能力普遍偏弱,通过外资并购,有助于转换经济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具备国际竞争力,除其他方面的因素外,还要具备富有竞争力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我国的国有企业尽管已经历多年改革,但政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